楊振鋒
【摘要】體育課程是我國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課程的作用除了能夠提升身體素質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還能緩解學生高中生涯中的升學的學習壓力。但是從目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上看,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方式跟其他課程相比也較為單一,體育課程往往變成了形式化和程序化的枯燥模式,甚至更有一些學校把體育課變成數學、英語等課程的輔導課。本篇文章從分析目前高中體育教學的薄弱環節入手,以排球教學為例,將快樂教學的理念真正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關鍵詞】快樂教學 高中體育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202-01
由于體育課程不是目前國家高考的必修科目,所以很多學生對本門課程也不是很重視,學校也因為高考體制對體育課程的關注度較低。作為高中的體育教師應該以快樂教學為出發點,帶領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1.快樂教學法的教學理念
打破固有傳統的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適應性,培養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本門課程,這就是快樂教學法的核心理念。以體育課程中的排球教學內容為例,枯燥的教學方式,規則的乏味講解一定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在快樂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擺脫學生被動消極的地位,建立以游戲、競爭為切入點的教學新格局,是順應時代的新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2.高中體育課程實施快樂教學理念的必要性
2.1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沒有轉變
高中體育長期以來的固有思維便是教師在課前幾分鐘講授一點理論知識,后面大段的時間就變成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有些學生選擇回到教室學習,有些學生在操場上聊天,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教師所講授的體育練習內容沒有得到實踐操作,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沒有絲毫的提升。體育課程不是高考的考試科目,所以學校的管理也不是很規范,長此以往,這種無效的教學方式只會繼續延續。
2.2學生被動地位的轉變,增加參與度
有些高中體育教師在講解體育理論時一般采用的都是枯燥的理論講解模式。以排球發球犯規內容來說,一般教師都是按照教科書中的內容解釋,發球犯規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球員發球次序錯誤算犯規,裁判鳴哨8秒后沒有發球算犯規……這樣的講解學生能記住的概率很低,若是將學生的身份轉變一下,所有的規則講解,都需要學生進行操作,然后告知怎樣能夠降低犯規的次數。這樣轉變了學生被動聽講的地位,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便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3.快樂體育教學的應用措施
3.1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傳統的體育教學一般都是整齊劃一的規定,由于學生性別、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都存在著差異,這樣的規定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的需要。教師在準備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時,在學校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置多項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在同樣的項目中也應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等級來進行小組教學。這樣的轉變就可以避免不同學習基礎而帶來的有些學生“吃不了”,而有些學生“吃不飽”的問題。另外因材施教還可以給學生一個更加自由和廣闊的空間,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喜歡項目會讓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更加的輕松和愉快。
3.2引入競賽機制,鍛煉學生合作能力
對于體育課程來說,不同的學生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對于班級來說卻有著共同的集體榮譽感。體育競賽完全可以成為將學生凝聚在一起的手段。體育教師可以在學期初便設定在學期末的比賽項目,而本學期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圍繞著比賽進行展開,班級同學都需要上場為自己的團隊獲取榮譽。具體來說:排球就是一個特別適合的項目,教師在課堂中逐一講解排球規則和注意事項,在期末選定固定的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競賽,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場。例如班級有48名學生,分成8組,每個小組打10分,最后以總分最高的班級為獲勝班級。通過這樣的競賽,學生團結的意識可以得到增強,在準備的過程中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師生的情誼。讓學生在快樂的準備中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
結語
結合全國各地多個學校的體育課程快樂實踐教學的經驗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理念的優點是很多的,不但給學生在課堂中帶來了快樂,也增強了教師的愉悅感,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系融洽,教學質量的提升效果也是很明顯的。高中生學習壓力很大,雖然體育課程不是高考的考試科目,但是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愉悅身心,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最終的高考成績也是有所幫助的。全國的高中體育教師應把快樂教學的理念繼續持續下來。
參考文獻:
[1]吳荔明.快樂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探析[J].佳木斯置業學院學報.2012(12):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