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莉
【摘要】批評教育屬于師生交流的一種方式,在這種交流過程中批評用語恰當與否決定著批評教育過程的成效高低,將禮貌語言與教師批評語結合能促進批評教育過程的進行,禮貌語言的間接性、反映交際雙方損益情況、體現聽話人選擇程度和舒緩的語調等特征也適用于教師批評語。
【關鍵詞】教師批評用語 禮貌語言 禮貌特征
【課題】課題名稱:高職學生視角的教師批評用語研究(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院基金課題),編號:2018RWY02。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92-02
習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若發現學生思想行為出現錯誤或偏差會不可避免地進行批評教育,期待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但并不是所有的批評教育都能達到預期效果,有些甚至產生負面后果,如學生厭學、師生關系惡化或家長毆打老師等。
為了解學生對不同類型教師批評語的接受程度,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首先請130多名學生參加問卷調查并收集數據,利用SPSS21.0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先分析信度,得出該問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值為0.736,由此推斷此問卷的可信度不錯,是可信度較高的評價問卷,再測出該問卷的效度系數為0.773,并且顯著性水平為遠小于0.05,通過了巴特利球型檢驗,并且可以提取到68%的主成分,說明問卷調查的數據具有一定的效度。確保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合理范圍后,筆者和其他幾位同事繼續組織該年級學生參加問卷調查,最終共收集有效問卷523份。該問卷共設計10個問題,主要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認為批評教育有無必要、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錯誤和問題應采用何種批評方式,為不同類型的批評用語打分并寫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教師批評用語。其中前幾項內容已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探討過批評策略,因而在此只分析最后一題學生寫下的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教師批評語。同時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師批評語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的原因,筆者還當面訪談部分學生同樣問題,具體詢問他們的意見,收集到有效答案30份。問卷和訪談中收集到的用語大致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大類,本文將具體分析這些用語的禮貌特征。
禮貌語言的使用有利于營造融洽的交際氛圍,促進交際的順利開展并有助于交際目的的達成,具有間接性、反映交際雙方損益情況、體現聽話人選擇程度和語調舒緩四大特征。第一,就間接性而言,主要指間接的、委婉的表達包含更多的禮貌意味,具體到批評用語中,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反之若采用直截了當的方式會讓學生難以接受。如訪談中一位學生提到曾被老師批評:“你的成績這么差,還去看什么學校呢,反正也只能考職業學?!?,該生稱這句話極大地傷害了他的自尊,雖然他心里明白自己成績確實不優異,但老師應采用更加委婉的方式進行表達。第二,從內容看禮貌語言也可以體現為交際雙方的損益情況,根據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話語要盡量使他人受益和盡量讓自己吃虧(陳新仁,2013)。具體到批評教育中,如果老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注意批評語的使用,那教育的效果會較好,如收集的答案中有“愿你在如詩如畫的年紀留下美好的回憶”、“ 你要為自己的未來去學習奮斗”和“為自己創造一片天地!”等批評語是設身處地為學生的未來考慮,讓學生受益,所以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第三,體現聽話人選擇程度指的是聽話人接受某個話語的自由度問題,如果特定話語留給聽話人以較大的自由選擇的余地,那么該話語就是禮貌得體的,反之則不然。如學生寫下的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批評語“你再不聽以后就不要來學校了”、“再做錯就別讀書了”和“成績不好就沒有資格談條件,做什么都是錯的!”屬于祈使句,發號施令,不僅要聽話人沒有選擇余地而且極傷自尊,對學生的心靈傷害極大,所以學生心里并不認同和接受。第四,舒緩的語調比急促的語調更易讓對方聽清、聽懂,有助于創建比較輕松的交流氛圍,在批評教育中也能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在學生列出的批評語中“你怎么啥也不會啊!”、“做錯了事,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和 “你這樣以后怎么辦!??!”等屬于語氣強烈的批評,讓氣氛變得緊張,會讓學生對教師的批評產生質疑,接受度不高,甚至敵視老師,自然批評效果也不好。
批評教育是教師在立德樹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積極改正,教師批評語的選用是決定批評效果和目的達成的關鍵。教師在選用批評語的時候若能遵循禮貌語言的使用原則,即采取間接的方式或語言進行批評、批評教育時盡量讓學生受益、盡量給學生留有余地并采用舒緩的語調,會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確實是為他著想,從心里認可老師的批評并改正錯誤。
參考文獻:
[1]陳新仁.語用學與外語教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