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鄉土文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結合中學地理教學實際,闡述在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將會寧鄉土文化運用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利用鄉土文化的地方優勢,活化地理課堂教學,深化地理教學重點,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高效課堂的發展。
關鍵詞:鄉土文化;地理教學;運用;核心素養
鄉土文化是指我們出生、成長的自然地理環境下人民群眾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創造、孕育、積淀形成的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包括自然環境、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沿革與縣域變遷、社會發展以及民間藝術、衣食住行、生產生活、民俗風情等,具有濃郁的鄉土性、區域性、實踐性、綜合性、趣味性和時代性特征。鄉土文化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對于促進中學地理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也是中學地理核心素養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要求,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鄉土文化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淺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探討:
一、 鄉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 鄉土文化素材可以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
初中地理課本中的大多數素材對于會寧邊遠地區的學生來說從來沒有接觸過,比較陌生,如果選取貼近學生生活、比較熟悉的會寧鄉土文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極大地提高,更容易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學習我國的民族風情與傳統民居時,如果僅用課本中的素材,學生就會覺得乏味,而結合會寧當地傳統民居——土堡、莊窠、土窯(崖窯和箍窯)、“一坡水”式房(土木結構的土坯房和磚木結構的磚瓦房)等形態的差異與變化,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傳統民居的形態差異與變化,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引起學生對傳統民居和區位選擇的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實踐證明,鄉土文化素材的合理選擇,教學效果要比單純的課本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二) 鄉土文化素材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識
在學習“地球運動”時,對于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的地理知識薄弱,空間想象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因此如果合理利用鄉土素材,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直觀化,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認知。例如在學習太陽輻射及太陽高度角時,可以讓學生白天在操場上觀察自己的影子變化,加深理解一天內不同時間段太陽輻射強度的差異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還可以結合當地普遍使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和操場里的太陽能路燈等例子,讓學生深刻的認知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太陽高度角外,還有地形、氣候等因素。這樣既將復雜的地理知識簡單化了,也讓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三) 鄉土文化素材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調研、合作探究能力
合理利用鄉土文化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學生從實地實際出發,通過地理教學學習一些鄉土文化知識,與野外考察、社會調研、參觀走訪、合作探究等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方法,變地理課堂為啟發式教學、開放性教學。比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會師園、會寧縣博物館、五七農場、長征勝利景園等研學旅行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更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調研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與社會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 鄉土文化素材可以增強學生珍愛家鄉的情感
在學習我國的人口、語言、民族風情等章節時,讓學生了解會寧的人口與民族,方言與民歌、傳統民居與飲食文化,耕讀文化與飲食習俗等鄉土文化,以及會寧人南北性格差異等地理現象,加深學生對會寧縣情的認知,增強學生團結、友善、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由認識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進一步樹立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二、 會寧特色鄉土文化素材及其運用
在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們該如何利用好地方鄉土素材呢?這是我們每一個地理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
在會寧這片黃土地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遺存、有著豐富的鄉土素材,比如千溝萬壑的山地川塬地貌、“十年九旱”的極端氣候、西寧古城、會師園、五七農場、金色教育展覽館、紅色博物館、綠色雜糧館等一些代表性的鄉土文化素材,還有代表會寧風情的一些傳統民居、民歌、皮影戲、罐罐茶、攪團等特色文化素材。在講述相關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考察或參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調查和探究會寧鄉土文化現象,最后以小論文的形式提交調查報告。鄉土文化素材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再舉一反三,以此類推。這樣的教學過程比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地講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學生興趣高漲,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調研水平的提高。
會寧鄉土文化可挖掘的素材十分豐富,對于初中地理教學,尤其是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對于地理教學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有限的最具代表性的鄉土文化素材合理有效地利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總之,挖掘并發揮好鄉土文化素材,對于充實初中地理課本、活躍地理教學課堂,實現高效課堂和素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效課堂的推動下,教材的靈活性也給地理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因此作為地理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契機,把會寧豐富的、具有特色的鄉土文化素材有效地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使地理教學更具開放性、啟發性、自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全面促進中學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會寧縣志編委會.會寧縣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
[2]藍勇.中國歷史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兆量.中國文化地理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周尚意.文化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5.
作者簡介:
馬澤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