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由眾人共同演繹完成,更需要集體的協作與配合,需要達到和諧統一的靈魂境界。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合唱教學作為關鍵組成,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及人文素養提升。為了全面保持小學合唱教學的穩定性與長效性,則需要提高學生對合唱學習的興趣,重視對小學生合唱技巧的引導及樂器的使用,促使合唱教學更加穩定長效。
關鍵詞:小學合唱教學;穩定性;長效性
合唱藝術作為聲樂領域的最高層次表現,能夠帶給人們更多形式、音色、聲部等方面的享受,具有鮮明的藝術魅力。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保持合唱教學的穩定性與長效性,是目前急需重視的關鍵問題,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深挖學生潛能,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自信,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因此,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保持小學合唱教學的穩定性及長效性展開策略分析。
一、 培養小學生參與合唱的興趣
一般來講,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多在興趣的驅使下得以提高,所以在小學合唱教學當中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其燃起對合唱藝術的學習熱情。首先,一首好的歌曲,往往更具音樂形象性,更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產生共鳴。因此,合唱作品的選取應符合小學生心理需要,如《雪絨花》《鈴兒響叮當》等簡單樂曲更接近學生發展的需要。其次,相較于獨唱歌曲來講,合唱歌曲的旋律會更加復雜,所以對學生的音樂素養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練就一定的合唱技巧,鑒于此,要促使小學生對合唱產生興趣,教師不妨嘗試音樂鑒賞的方式去激發。因此,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經典合唱音樂作品,與學生一同對其中的唱法和技巧展開分析,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能力與基礎水平,對唱法進行調整,確保小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在技巧方面的進步所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合唱水平,久而久之則會激發其對合唱藝術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則是保持合唱教學穩定長效的基礎。比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時,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對合唱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首先讓小學生欣賞該首歌曲的獨唱版本,之后再欣賞合唱版本,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對比便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合唱要比獨唱在音域、感染力等方面的表現會更有魅力,從而讓學生對合唱更加感興趣,在學習中也就更加投入。
二、 做好對學生合唱技巧的引導
聲樂藝術是一種基于一定發聲技巧的獨特音樂藝術,是整個合唱中最基本的要求,對合唱教學中正確的歌唱姿勢、科學的呼吸方法、準確的咬字、吐字及發聲訓練以及整體協調不同聲部等都需做好引導工作,為其能夠在合唱中有良好表現奠定基礎。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呼吸節奏展開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吐納方法,比如緩呼緩吸、快呼快吸、緩呼快吸等,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更好適應合唱的難度,強化其自信心;其次,對小學生的氣息展開指導。教師應要求學生身體軀干保持挺直,表情放松,如此有助于學生氣息能夠從腹部順暢通出,唯有氣息得以有效控制,合唱任務便能夠輕松完成;最后,做好對學生節奏和音準的練習指導。合唱過程中,音準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倘若某一位合唱學生的聲音要比標準音高或是低,則會在合音中聽起來特別突兀,從而破壞了整首歌曲的協調性。同理,節奏感的良好掌握是確保合唱過程中不會出現搶拍、拖拍的現象。可見,小學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合唱技巧的引導,如此才能保持合唱教學的穩定性及長效性。
三、 利用樂器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
樂器它本身就具備獨特的表演方式,它可以根據不同的部位發出不同的音色。因此,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合唱指導時,就可以根據樂器的優勢應用到小學生合唱教學中來,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幫助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掌握技巧進行了解和相應的指導。在小學合唱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不同樂器的優勢,對音準及音高進行準確且感性的呈現,從而讓學生能夠對音準與音高有更直觀的感知,深化其理解與掌握。比如在教學合唱《送別》這首歌曲時,由于該歌曲旋律節奏簡單,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分聲部展開旋律演奏,比如口風琴、豎笛等,之后學生可相互間傾聽,掌握其中不同聲部的音準與音高,最后教師再開展不同聲部的合唱引導。合唱過程中,教師可讓幾位學生對聲部展開伴奏,同時也讓其他學生交替完成,此時教師還應利用鋼琴來輔助教學。例如,在對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進行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借助鋼琴為學生伴奏,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演唱進行伴奏上的改變,對于音準還不是很好的運用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也幫助學生對音高有個新的認識。如此一來,小學生的音準、音高以及音程等問題便能夠得到良好解決,經過這樣反復的聯系,對學生的演唱技巧等到了提升,從而提升了小學生的合唱水平,也助力合唱教學的穩定長效開展。
四、 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關乎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為確保小學合唱教學的穩定性及長效性,則需要重視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中的良好行為能夠對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師要與小學生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采取小學生接受程度更高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倘若學生在合唱教學中表現優異,則需要積極提出表揚,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強化其合唱自信心。此外,為保證合唱教學的穩定長效開展,學校還應聘請專家對音樂教師的合唱專業技能展開培訓教育,編制符合本校合唱教學實情的校本教材,唯有貫穿且有效銜接的小學全年級合唱教學教材得以編制,才能夠確保合唱教學長期開展,同時保證其實效性。
合唱是一種怡情悅性的藝術形式,小學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能夠達到以德育人、以美啟智、以美健心的目的,最終促進小學生音樂水平和審美素養的整體提升。然而,合唱教學難度較高,對學習者的綜合素養要求更高,為了保持小學合唱教學的穩定性與長效性,小學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針對性策略,充分關注教學有效性,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合唱技巧的引導,通過長期、反復的活動引領學生進入藝術的殿堂,領悟音樂藝術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
[1]周含凝.小學合唱教學中審美情趣培養的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7(24):145.
[2]申光健.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3]馬佳.合唱教學對小學生樂感培養的研究——以濟南市趵突泉路小學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華進文,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南太武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