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迎來了“雙寶”模式。與此同時,“大寶”阻止父母生二孩的報道時不時見諸報端,甚至出現了如浙江女孩以自殺逼父母打掉二孩的極端反應事件。幼兒年齡小,他們一般不會做出極端事情,但家庭結構的改變,獨寵的經歷,面對父母的關愛突然被“小寶”分享,大寶往往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焦慮不安、失落、煩躁、易怒等反常情緒。如何幫助孩子消除這些不良情緒,順利渡過心理焦慮期,快樂地與“小寶”和睦相處,是當前幼兒園、家庭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關鍵詞:家園;二孩;順利;焦慮期
一、 家庭方面
(一) 孕前做好與“大寶”的溝通工作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要不要二孩只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和大寶無關。其實,生不生二孩不僅僅是父母的事,與“大寶”緊密相連,作為家庭的一員,“大寶”的意見理應尊重。孩子之所以會產生焦慮、失落的情緒,往往是家長把精力過多投入到第二個孩子身上,忽視了對大寶的關心,久而久之讓大寶產生了被“拋棄”的感覺。因此,生不生、何時生二孩的問題,家長需好好謀劃。首先,把準備再生育一個弟弟或妹妹的想法和大寶聊一聊,告訴大寶:弟弟或妹妹的到來,他們會多一個玩伴,生活中有很多樂趣的事情。同時,也要告訴大寶,剛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很弱小,需要更多地照顧,爸爸媽媽會變得忙一些,甚至有時候需要他(她)幫忙,但爸爸媽媽對他(她)的愛不會改變,從而讓大寶有預期的心理準備、感到被尊重,待弟弟或妹妹出生后,面對家里一些變化不至于措手不及。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若效果不佳、孩子的抵觸情緒很大,父母不妨選用一些如《湯姆的小妹妹》等繪本與孩子一起閱讀,選一些有關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幫助的動畫片與孩子一起觀看,或帶孩子到二孩、多孩子家庭中“作客”……。同時,在媽媽懷第二個寶寶的過程中,可讓大寶照顧布娃娃、摸媽媽肚子等方式,讓大寶喜歡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中讓大寶從抗拒、到慢慢理解,并最終接納。
(二) 平時交談中注意言語別冷落“大寶”
溫婉的關心是“撫慰劑”,“良言一句暖三冬”。孩子的心本來比較敏感脆弱,小寶出生后,大人千萬別在言語上冷落“大寶”,讓大寶多心。班上玲玲的媽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玲玲的妹妹出生后,探望的親戚朋友一個勁地夸妹妹長得漂亮。聽到這些,玲玲感到失落,見到妹妹慢慢地由以前的開心變成了失落、排斥。看到這些,她事先提醒親朋好友,探望時別冷落玲玲,應適當夸夸玲玲“愛護妹妹真懂事”,“妹妹會把你當榜樣”,通過這些,玲玲恢復了往日的快樂。
(三) 多方式幫助孩子確立新角色
小寶出生前后,爸爸媽媽要常與大寶交流,幫助其確立當哥哥或姐姐的角色。如“弟弟、妹妹沒取名,你幫忙取個好聽的名字吧!”適當地參與會讓大寶增強自己作為哥哥或姐姐的認同感、自豪感。小寶出生后,問問“弟弟或妹妹現在弱小,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我們怎么才幫助他呢?”,“弟弟(妹妹)在哭,你唱個歌逗逗他(她)”,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大寶樹立做哥哥(姐姐)的擔當。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提供各種機會讓大寶為小寶服務,如幫遞個奶瓶、拿塊尿布、喂喂輔食等,讓大寶在付出中確立角色定位、分享快樂,培養親情與責任意識。
(四) 保持對兩個孩子情感的平等付出
在教育和照顧孩子時,父母應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付出關愛。既不能因為大寶年齡相對較大、或許要承擔更多責任,讓其在所有事情上均做出讓步或犧牲,更不能因為小寶年齡小,無原則地滿足小寶而委屈大寶。日常生活中,應盡量一碗水端平,平等對待倆寶,如當給小寶買一件新衣服或新玩具時,也考慮給大寶買一件新衣服或讓其挑一件喜歡的小物品。父母應避免偏愛或情感傾斜,懂得夸獎贊賞,對于缺點因人、因時施教,即使其中一個孩子老是犯錯,有閃光點時應抓住機會表揚他、肯定他;即使另一個孩子較完美,犯錯時也應適當批評他,確保倆寶心理平衡,讓他(她)們感受到同樣的愛。父母要善于發掘倆寶的優缺點,但應做到不應經常比較,因這容易引發他們之間的競爭和產生不必要的嫉妒心理。同時,父母應適當給大寶一點情感補償,如給小寶喂食時,也把大寶摟過來,讓大寶覺得父母不會有偏愛。
二、 幼兒園方面
(一) 注意觀察幼兒表現,適當增加關愛度
教師應多了解班上有意向生二孩或已生二孩的家庭情況,注意觀察上述家庭孩子的日常表現,發現情緒波動,及時介入,了解掌握孩子的內心想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談話、心理疏導,適當增加關愛度,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情緒、卸下心理包袱。
(二) 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增進幼兒的正確認識。聚焦二孩家庭中大寶的煩惱,開展《二胎大寶不憂傷》此類的心理健康課程,通過談話、傾訴、發泄等方式,引導幼兒緩解心理焦慮;借助幼兒繪本故事《湯姆的小妹妹》《彼得的擔心與煩惱》等,讓幼兒感同身受,以交流的方式舒緩情緒,體會父母愛的點點滴滴,明白分享愛、愛分享可以得到快樂,從而接納弟弟(妹妹),樂于與弟弟(妹妹)共享的父母的愛;組織分享活動課,讓幼兒感受有弟弟(妹妹)的快樂。組織二孩家庭的幼兒分享與家中兄弟姐妹一起游戲、生活的感受,如說說妹妹可愛的言行,講講和哥哥一起踢球、游戲時的快樂,展示成長手冊上哥哥寫的話等,讓孩子對小寶充滿期待;開展游戲活動,學習與小寶相處的技能。
(三) 給孩子適度的宣泄空間,緩解其情緒壓力
當孩子帶著情緒來到幼兒園時,教師應以適當的方式讓其宣泄,并給予必要的疏導,適時傳遞“老師理解你”的信息,營造一個老師支持你、關心你、愛護你的氛圍。“讓你宣泄”的氛圍對幼兒心理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適度的渲泄空間使情緒有了出路,緩解其情緒壓力。
(四) 合理引導父母,減少家庭矛盾的產生
提醒父母時刻關注孩子的反應,對孩子實話實說,讓孩子知道有了弟弟(妹妹)后有哪些高興的事,以及可能帶給他(她)的變化與困擾。當還不能完全接受、產生排斥情緒時,不能硬對硬, 要理解、接納孩子的壞脾氣,要善于慢慢地引導,用關愛減少矛盾,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孩家庭的父母,要格外細致敏感,在忙于照顧小寶時,切記大寶依然是一個需要關愛的孩子,應悉心傾聽、觀察大寶的內心世界。讓倆寶均能認可父母的愛,是一門學問,幼兒園應與家長攜手共進,助推幼兒順利走出因二孩帶來的心理困境,度過焦慮期,促進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簡介:
黃益秀,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碧水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