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制人才培養,在9-13世紀,法國的“行會學徒制“就有了初步的嘗試,1562年,英國政府發布的《工匠、徒弟法》確定為一種正式的教育制度。現代學徒制以傳統的手工業學徒師傅帶徒弟模式的為基礎,拓展到現代制造、先進服務、先進管理等領域。我國將現代學徒制定位為國家戰略進行推進,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2017]35號文,我校軟件技術專業與廣州揚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合作企業)聯合申報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獲批通過,現有全部在崗學生(學徒)81名。合作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建材流通領域軟件供應商,是雙軟和高新認證企業,現有員工300余名。校企雙主體進行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辦學,是我校的特色和創新,其專業教學標準的研究與實踐是現代學徒制辦學的核心內容。
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標準研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人的自我發展理論為指導,以行業企業標準為目標,以崗位需求為準則,以“能力為核心、系統培養”的思想內涵,以“廣東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為基礎,以我校軟件技術業為學徒制班為研究對象,在分析整理與普通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要點基礎上,依據專業教學標準的14構成部分,分析各部分的相關性,構建一個符合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模型并應用實踐。
1 以行業需求與學校規劃聯合招生
校企聯辦學徒制之前,雙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礎,2013年以合作就業、訂單班培養方式進行合作,為企業輸送了138名優秀畢業生。由信息學院院長牽頭,教學副院長、軟件技術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師組成調研團隊,通過實地走訪企業,對企業總經理,人力資源經理,技術總監和學校往屆畢業生座談采訪,在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崗位需求,技術要求方面進行調研,認為軟件技術人才需求大,就業質量高,尤其是軟件開發,技術實施,軟件推廣銷售方面要求專業性強,合作企業在這方面人力資源持續需求旺盛。經充分調研,雙方認為己具備聯辦學徒制的條件,2016年12月10校企雙方簽訂了“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式點培養”的合作辦學協議。協議堅持“育人雙主體、教學雙導師、學生雙身份、合作雙協議”的四雙合作辦學原則,規定“學生共招、方案共定、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六共合作辦學內容。并規定了校企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聯辦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專業,招收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學生,標準學制為3年全日制高職大專學歷教育,3~6年彈性學制。
2 以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標準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專業以我校“城建-揚海”特色學院為平臺,建立“雙導師制”(教師+師傅)聯合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工學交替、精準育人為基礎,以加強技術技能培養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推進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產教結合、校企融合、雙師建設、課程體系構建、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評價等改革,緊緊圍繞學校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崗位標準要求有機結合,培養即具有職業基本素質又具有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形成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合作企業的軟件開發,技術實施,軟件推廣銷售企業三大崗位標準,學徒制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知崗-跟崗-模崗-頂崗四段式的教學過程組織模式。該模式下,人才培養過程劃分為四個教學階段,即:第一階段(第1學期):知崗。組織學生到企業了解工作環境和工作崗位的各工作任務,由企業專業的人才評測機制對學生(學徒)進行評測,對學生(學徒)選擇工作崗位給予指導和建議,完成學徒崗位的初步定位。第二階段(第2、3、4學期):跟崗。其中第2學期,重點培養學生(學徒)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基本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集中進行SQLServer數據庫應用、電算化會計基礎、流通企業崗位規范知識的培養。由學校老師講授軟件專業課程,企業老師講授崗位課程,第3,4學期,主要針對學生(學徒)崗位進行培養,主要由企業老師講授崗位能力通用核心課程。學習場地在學校和企業實踐基地,采用工學交替方式雙場所教學。第三階段(第5學期和6學期上學期):模崗。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由企業老師進行崗位任務的訓練,每位學生(學徒)一對一配備師傅進行指導,進行真實項目的開發、實施和銷售。第四階段(第6學期下學期):頂崗。學生可以進入項目團隊,獨立完成某項具體的工作任務。具體培養過程如圖1所示。
3 以專業技術能力與職業能力要求聯合設置課程體系
根據合作企業用人需求的技術工程師、實施工程師和銷售工程師三個學徒崗位,梳理出對應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其中技術工程師典型工作任務有ERP系統維護與二次開發,售后技術服務,設計和優化業務流程;實施工程師典型工作任務有萬維軟件產品培訓操作、系統配置、店面指導、設計和業務流程優化;銷售工程師典型工作任務有維護現有客戶,市場推廣與維護。這三個職業崗位的能力包括:程序開發、數據設計與應用、會計業務處理、建材行業業務流程管理、軟件營銷等、溝通表達、時間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根據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職業能力對應課程如圖2所示。
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職業基本課程、崗位核心技能課程(含專業技術技能課程和學徒崗位能力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以崗位核心技能課程為主體,職業基本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課程體系,如圖3所示。
4 共建師資團隊與實踐基地聯合保障教學基本條件
配置校內雙導師和企業三級導師、校企共建師傅團隊進行學生(學徒)管理,聯合建設符合企業標準的校內外實踐基地全方位保障教學條件。
學校從軟件技術專業遴選教學效果優秀的6名中青年教學組成校內教師團隊,遴選出2名教師作為校內專業導師和生活導師,并為2位導師發放每月400元的帶徒津貼,全程指導學生(學徒)校內和企業學習。企業根據學生(學徒)實習的不同環節,構建識崗-跟崗-模崗及頂崗的三級遞進的師傅團隊。由公司人事經理擔任識崗階段導師,承擔技術、實施和銷售三個崗位的認知教育,聘請企業三個崗位的部門經理擔任跟崗階段導師,每位導師負責輔導6-8名學生(學徒)跟實訓,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模崗和頂崗階段的導師,對學生(學徒)進行一對一實訓指導。
根據企業的文化氛圍和工作環境,建設符合企為工作環境的實訓室,企業將系統服務器托管到學校中心機房,搭建企業開發和運維工作環境,企業核心課程由企業安排技術骨干駐校授課。
5 以校、企、老師、師傅的多元聯合考評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學生(學徒)既要按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要求修完專業所規定的學分,又要通過學徒崗位任務與業績考核,并考取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進行評價,學徒制的考核需要按校、企、老師、師傅的多元聯合進行考評。
學生(學徒)既是學校高職學生又是企業員工,需要同時遵守學校紀律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學徒班的課程考評按學校考試,學校考查,企業考試,企業考查,學校與企業聯合畢業設計和答辯幾個方面進行。象“大學英語”,“工程數學”,“SQLServer數據庫應用”等基礎課程由學校統一組織期末考試,“Java語言程序設計”,“Web前端應用開發”等專業課程以項目化方式由專業老師考查。學徒崗位課程如”企業文化素養“、”時間管理“等崗位基礎課程由企業老師進行考查,核心崗位課程如“萬維軟件設計平臺應用”、“億建通協同平臺功能應用”等課程由企業師傅組織考試。學生(學徒)需按高職學生要求完成素質拓展,第二課堂的學習任務,達到學校畢業學分要求。企業根據人員崗位能力要求,對學生(學徒)進行綜合考評,對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學生(學徒)進行正式聘用。
6 以學校制度與企業標準聯合管理和教學
高職現代學徒制試點學生(學徒)管理不同于傳統的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場所都有所改革。管理制度的建設必須堅持共同設計、共同實施、共享成果、共擔風險的原則,成立以學院院長和公司總經理為主的教學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學徒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共同開發適應學徒崗位技能的教學課程。制定師徒培訓管理制度,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出臺學生(學徒)考核辦法、獎懲措施和淘汰機制。
高職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標準的建設既要與高等職業學院教學標準一致,又要體現企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符合育人雙主體、教學雙導師、學生雙身份、合作雙協議的要求。在實際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需要不斷深化,各種制度需要不斷完善,校企雙方溝通需不斷磨合,以培養質量為基礎,做到學生進出兩旺,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
基金項目:2017年粵現代學徒制工指委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現代學徒制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研究與實踐”(編號:XTZZD201724),主持人:盧鵬。
(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