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
課堂導入關系到一節課是否成功高效,因此,要重視課堂導入的研究。高中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歌曲導入法、影視導入法、高考作文導入法、故事、趣事導入法、新聞時事導入法等。本文中,筆者結合高中語文課例就語文課的導入談了幾點做法。
音樂自古以來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發人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高中語文時就利用學生愛音樂的特性,用與課文相關的,學生熟悉的音樂來導入新課。
如在學習《鴻門宴》時,學生找了屠洪剛的《霸王別姬》,課堂上音樂響起,學生立即被歌曲中所體現出來的項羽對虞姬的萬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無奈深深吸引,然后再問:“曾經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怎么會淪落到這樣一種下場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是如何告訴我們的。”這樣便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學習文本的軌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在學習《別了,不列顛尼亞》時,這則新聞是寫于1997年香港回歸時,通過獨特的視角寫出來的優秀新聞,就從歌曲《東方之珠》導入,了解香港及其昨天和今天。
其實,在高中語文課本中,有相當多的課文都有相對應的歌曲,如李清照的詞,就有“月滿西樓”“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蘇軾的《明月幾時有》等等,教學時用相關聯的歌曲導入新課,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影視的直觀性是學生很喜愛的,對于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影視劇,多少也有接觸過。所以在學習課文時,盡量把這些資源利用在教學上。如學習《荊軻刺秦王》時,讓學生先去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課堂導入時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了許多相關的知識,也更容易理解荊軻在易水送別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那種悲愴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前,我先讓學生去查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利用徐志摩一生與三個女子的愛情故事導入,學生會更好地理解詩歌中那種情感。
學習新聞《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時,因為這是寫二戰時納粹對待戰俘所犯的罪惡,所以先從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截取電影視頻導入。在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從網上下載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內容,課堂上學生用五六分鐘看完之后,進行詩歌學習,學生明白了詩歌的內容,了解曹操的為人,同時也知道了詩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憂傷的、是一種用來吟唱的文體,而憂的正是人生短暫、求賢不得、功業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統天下。這樣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內容了。
用影視來導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細節、畫面等較直觀,學生有感性認識,不僅使學生感到新奇,產生極大的興趣,更讓學生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
學生經常為寫作文沒有材料而愁,其實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高考中也常見到利用文本為材料來寫作文的。如學到高中語文必修二《孔雀東南飛時》,提前印發2004年江蘇高考作文精選:《孔雀東南飛新傳》讓學生去看,課堂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論,學生自然對課文中的人物關注研究。在學到蘇軾的《赤壁賦》時,印發優卷的作文《蘇軾的赤壁》讓學生看,課堂上能更好把握文本內涵。學《離騷》時,因高考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屈原的影子,所以先讓學生在高考作文中找出有關屈原的作文,特別是2002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考生寫的《給屈公的一封信》等。
這樣,通過這些優秀高考作文,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優秀作文原來可以這樣寫的。但這點一定要讓學生提前去做準備,且導入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喧賓奪主,影響正課的學習。
學生喜歡聽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種吸引的魅力。導入時可結合課文實際,從與之有關的故事、趣事、寓言取材原型等方面開講,激發學習興趣。比如與《咬文嚼字》一文相關的故事:相傳,一次蘇東坡與蘇小妹及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詩。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個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加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思考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币慌缘狞S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碧K東坡、黃山谷吟詠著,玩味著,不禁拍掌稱妙。
這篇課文注重說理,比較枯燥,學生不容易接受,用一個故事導入就變得生動有趣,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當然這樣的導入,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防止嘩眾取寵,離題萬里。
這一導入方式一定要讓學生把當代發生的時事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性強,時代感新。如上高中語文必修一的新聞單元時,其中有《飛向太空的航程》,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去收集關于“神舟”的相關材料及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突破等,這樣就有利于理解課文的內容。
總之,恰當運用導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