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粲
前言:當今醫學教育研究的重點及發展都傾向于“國際化”,這是受全球經濟、教育、文化的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影響而出現的必然現象。在這種大環境下,對于各個國家的醫學院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并進行醫學院校的教育改革都有很大的優化和推進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內教育與國際化接軌的活動日益增多,與其他國家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技術交流及醫學領域工作合作機會也在逐步增加,這些與國際接軌的活動都在促進我國醫學教育的發展和進步。通過這些“國際化”行業領域接觸,為我國醫學院校帶來國際市場、國際資源以及國際競爭,這些壓力及挑戰都在敦促我們認識到國內醫學教育、醫療技術手段的短板及不足。讓我們意識到,積極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具備跨國診療技術能力的醫學優秀人才的重要性。
1.1圍繞國際醫學教育標準,創新教學模式
建立構成新課程體系。以“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作為參考準則和標準要求對課程教育進行改革,同時還應不斷借鑒國外著名高等院校及大學的教學經驗,對傳統的以學科為主的醫學課程教育進行改革,逐步轉化為以器官系統為研究教育基礎的醫學整合課程。對臨床課程及醫學基礎課程加以整合,形成大的課程教育模塊。
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法被不斷引進并加以借鑒學習。教育理念不斷革新,強調學生是教育主體,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入團隊導向學習(TBL)、案例導向學習(CBL)、問題導向學習(PBL)等先進的國際教育教學法。在我國,重慶醫科大學已經將上述方法融入到臨床實踐課程當中,具體做法是:以CBL為中心環節進行教育教學,在TBL的基礎條件上,采用PBL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實踐。首先,綜合考慮學生之間性格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個體差異因素,將男女同學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搭配分組,每個小組都選出思維能力活躍的學生做為代表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然后,教師設置一個要進行教授的課題,并將所選課程及相關探討的病例布置到各個小組,便于各個小組充分準備相關資料作預習工作。教師在選出與實際教學相關的病例進行臨床教學實踐分析時設置相關的問題。最后,學生通過闡述、明確、分析及探討研究等學習步驟進行學習,展開討論并分享學習心得及結果,最終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教學任務,獲取知識。
1.2 深入培養臨床技能,早期接觸臨床
醫學院校的優秀人才在學校掌握的專業知識最終都要轉變為可以應用于臨床的診療實踐技術。國外高等醫學院校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臨床技能。國內醫學院校也在不斷向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學習借鑒,讓學生在就讀學習早期接觸臨床實踐。北京大學醫學部從2004年開始組織學生奔赴各個附屬醫院進行臨床實踐教學,并將實踐歸納為必修課程,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動力,同時加強學生對臨床實踐的感性認知,然后定期對學生進行抽樣學習成果檢測,檢車學生的學習實踐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1.3 借鑒和引進國際承認的學生考評標準
行業帶有行業特殊性,這決定了醫學教育也具有其特殊的一面。醫學生想要成為合格的醫生,除了要接受專業知識的教育培訓,還要通過各種嚴格的考試及考核,經過層層選拔和篩選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如果期待自身能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及跨國診療能力的優秀醫學人才,還要接受和通過具有國際標準的評估和考核。
面向全球招聘優秀教師,吸引來自發達國家的醫學專業人才和學者加盟我國的醫學教育院校,以實現師資隊伍的國際化。這些富有國際教育經驗的學者、教育者在受過國際化背景教育的前提下,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帶給學生新啟發。在引進他國醫學教育人才的同時,選派國內骨干教師及優秀青年教師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著名院校及學府進行深造。在學成歸來后,不僅可以為國內醫學教育帶來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技術,同時也帶來世界最前沿的科學理論。新的教育理念如同新鮮血液,帶著蓬勃生機,可以有力提高國內的教研水平,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及高度提高的基礎上,帶動學生達到一個學習知識的新境界和新啟發。同時還應該適當引進國際上新穎、優質、經典的原版教材可以促進我國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保持與國際前沿同步。不僅可以隨時了解國內外、國際上的最新醫學訊息及動態,還可以確保學生所學內容是不斷革新的教材新內容,確保醫學生可以順利融入國際最前沿、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和醫學信息中。
目前,國內的醫學教育模式及教學培養質量還較為傳統,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各個地區各高等醫學院校都在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借鑒他國的優秀教育模式和體系,著重加大教育理念的改革及發展,為不斷培養出具備跨國診療能力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醫學人才做不懈的努力和嘗試。
基金項目:貴州中醫藥大學2017年博士啟動基金項目“醫學院校學生國際化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作者單位:貴陽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