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老撾特派記者 孫廣勇
媚的陽光,山坡上錯落有致的高腳屋,綠油油的田野,構成一幅和諧的鄉村畫面……這是《環球時報》記者站在老撾賽德3水電站的庫區一畔看到的傳統老撾村落。這座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水電站,對老撾南部各省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為各項生產提供充足電力。近些年,在中國企業幫助下,老撾通過“東南亞蓄電池”戰略,大力發展水電開發事業,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記者近日來到賽德3水電站,采訪該水電站給老撾當地民眾帶來的改變。
沿著老撾占巴塞省16號公路一路向南,記者一行來到老撾南部海拔1200多米的波羅芬高原。陪同前往的賽德3水電站中方項目經理李新告訴記者,波羅芬高原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賽德河上依山而建的賽德1、2、3三個梯級水電站,是河流進行梯級開發的典型代表。
記者登上賽德3水電站壓力鋼管上平段的山頂,這里是波羅芬高原邊緣最為陡峭的地方,眼前豁然開朗,賽德3水電站發電廠房、運行村等工程建筑物盡收眼底。
賽德3水電站總投資約5073萬美元,項目90%融資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優惠買方信貸,由中國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國際”)作為工程總承包商。經過各方努力,原計劃2017年完工的賽德3水電站,提前半年實現投產發電。對此,老撾方面十分感激,老撾能源礦產部部長坎瑪尼·因提臘表示,該項目是老撾2020年電網發展戰略規劃中具有重要成果的項目。
在賽德3水電站中控室,記者看到老撾員工頌蓬正在認真地操作儀器。頌蓬從老撾國立大學畢業后先在沙灣拿吉省的一個電站工作,3年前來到賽德3水電站。頌蓬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與曾工作過的電站相比,賽德3水電站的控制系統更先進?!?/p>
本地化是北方國際積極帶動當地就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賽德3水電站建設高峰期,雇用當地員工數百人,不僅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也培養大批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在建設期,中方就對老撾員工進行1-2年的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水電站運營和管理技術,項目移交后已經實現老方獨立運營。
賽德3 水電站不僅為老撾電力發展做出了貢獻,還通過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建設的方式,向其輸出成熟先進的中國技術、標準和管理理念。賽德3 水電站運營后的首任站長坎潘告訴記者,賽德3 水電站是自動化操作,只用鼠標就可以確認各個設備的運行狀態及參數,方便全面操控,“這是老撾水電站事業的新的起點,中國公司為老撾帶來最現代化的技術!”
住在水庫附近的普蒙村村民坎蓬,是水電站的直接受益人。賽德3水電站沒有發電前,當地居民生活水平落后,有些村寨還沒有電,道路交通條件特別差。隨著賽德3水電站建設的啟動,中國公司幫助當地修建道路、為學校修建足球場等,并幫助村民提高種植技術,提高生產技能,擴大收入來源。
坎蓬告訴記者,村里有100 多戶,很多人種植咖啡??才钭约杭依锓N了一公頃,每年收獲10-20噸,能賺3000萬至4000萬基普(1萬基普約合8元人民幣)。在中國公司的幫助下,當地村民的收入顯著提高,已經成為周邊富裕村的代表,不少村民都在蓋更大的磚瓦房子。“中國企業幫助村民提高種植技術,還修了附近的道路,我們每天都從這里走,真的很感謝中國,”坎蓬說。老撾有豐富水資源,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老撾境內,該河60%以上的水力資源蘊藏在老撾。老撾確立了大力開發水電資源、建設“東南亞蓄電池”的發展目標。據老撾《萬象時報》報道,老撾計劃向泰國、越南等國出口更多電力。電力輸出成為老撾主要出口領域及外匯來源。中老兩國在能源方面的開發合作,是兩國合作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是賽德3 水電站,中老鐵路、“老撾一號”衛星項目、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等,都在為老撾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老撾國家主席本揚表示,中國對老撾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帶一路”倡議與“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老中兩國合作進一步加強,將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以賽德3水電站所在的波羅芬高原為例,老撾政府計劃把波羅芬高原打造成首屈一指的農業綜合企業和農業旅游經濟特區,特區內規劃建設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發展農業、旅游業和工業等。老撾前總理、國家經濟研究院院長波松·布帕萬表示,十分歡迎中國企業參與波羅芬經濟新區建設,這將對當地產生積極影響,極大促進當地社會發展和老撾國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