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
中菲兩國29日宣布,根據《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和《關于建立政府間聯合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間工作的職責范圍》兩份文件,成立油氣合作政府間聯合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間工作組,旨在推動共同開發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在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復雜變化的背景下,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的推進將為南海合作樹立新典范。
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由來已久。2004年9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在北京簽署《聯合海洋勘探諒解備忘錄》,這是中菲企業開展海上聯合性研究的第一步。2005年3月,這兩家公司又與越南油氣總公司簽署《在南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在面積為14.3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內聯合進行海上地質研究和考察,為未來共同勘探開發油氣資源提供前期技術支撐。2008年3月,由于菲律賓國內反對派阻擾,中菲越三國共同開發嘗試半途而廢。
中菲第二次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的嘗試,是有關南沙群島禮樂灘的合作開發問題。2012年到201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菲律賓菲萊克斯石油公司就覆蓋禮樂灘的“72號合同區”進行談判。由于菲律賓方面堅稱禮樂灘位于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協議必須符合菲律賓法律,結果第二次共同開發嘗試也無果而終。
綜合中菲兩次共同開發嘗試失敗的原因,一是菲律賓國內政治的干擾,二是域外大國勢力的攪局。
其實,菲律賓自身能源供給嚴重不足,能源的消費高度依賴進口。其中就包括供給電力需求的天然氣。比如,目前供給呂宋島30%電力需求的馬拉帕亞天然氣田鉆井平臺,也面臨未來幾年能源開采枯竭的危險。
對此,杜特爾特政府清醒認識到菲律賓目前所面臨的能源困局。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勘探和開采新的油氣田,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菲律賓的經濟增長將面臨不可持續的局面。而勘探和開采油氣田,菲律賓一沒有資金,二沒有技術,中國則正好擁有雄厚的資金和相關技術。一定程度上講,中國和菲律賓油氣開發合作有助于破解菲律賓的能源困局。
從當下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的進展來看,首腦外交的引領十分重要。杜特爾特總統上任3年來5次訪華,2次與習近平主席在多邊場合見面,為中菲關系的轉圜、鞏固和升級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菲成立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雙方在該機制下建立油氣事務工作組,同意在不觸及領土主權問題的情況下,就聯合研究、勘探、開發和使用南海油氣資源等進行充分溝通與協商。2018年11月,雙方正式簽署《關于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凝聚了油氣開發合作的共識,為共同開發的進一步推進奠定政治和法律基礎。
南海爭端涉及六國七方。中菲油氣開發合作的具體實踐,將為中國與南海其他方合作提供范例。它進一步明確了南海相關方共享共同利益蛋糕的預期,有助于增進南海周邊各國的政治互信,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為“南海行為準則”早日達成注入嶄新動力。▲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