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華 謝金芳
摘 要:隨著養老需求的改變、老年消費能力的提高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居養老”成為極具市場潛力的新業態。收入高、相對年輕、身體好、休閑時間多、長期居住城市、向往田園風的老年群體,選擇依托于田園綜合體的田園式“旅居養老”。但田園式“旅居養老”發展存在融資難、產業鏈整合難度高、缺乏體制機制保障、供求不匹配問題。結合實際情況,一是引入PPP模式,拓寬融資渠道;二是融合醫、養、農、旅產業鏈,催化新的養老消費業態;三建立田園式“旅居養老”功能區,完善網絡服務體系。
關鍵詞:田園式 旅居養老 健康老齡化
中圖分類號:D66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02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群體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健康養老理念的深入,傳統的基本保障型養老模式無法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優質養老產品供給不足。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一方面提出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2019年初發布的《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充分發掘地區特色資源,支持探索農業與旅游、養老、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以田園綜合體為依托發展“旅居養老”,具有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天然優勢。田園式“旅居養老”將田園綜合體建設和養老產業融合在一起,形成特色養老產業鏈,是可培育的新經濟增長點,既能滿足城鎮老人休閑、旅游式養老需求,又能帶動農村養老服務結構升級。
“旅居養老”是一種強調旅游與居住融合的高端養老,尚處于探索階段,學界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一是“旅居養老”的特點與意義。楊曉奇(2017)認為“旅居養老”是一個產業鏈條,發展“旅居養老”不僅能滿足老人多元需求,包括精神需求,還有利于拉動經濟發展。[1]二是“旅居養老”產業的市場需求分析。張映芹、馮亞江(2018)分析了“南漂老人”旅居養老的供求影響因素,氣候、環境、個人偏好等影響需求;經濟、制度等影響供給。[2]三是“旅居養老”產業的發展困境與對策。劉燕峰(2017)基于浙江麗水“旅居養老”的實踐分析,剖析“旅居養老”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提出模式選擇、角色定位、系統支持、資源整合等對策。[3]四是“旅居養老”目的地適宜性的綜合評價。龐小笑、桑廣書、喻元(2016)運用AHP構建金華市“旅居養老”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ArcGIS軟件分析影響因子。研究表明:一是金華市總體適宜性較好;二是自然景觀、交通是重要因素。[4]五是“旅居養老”的管理模式與創新發展。王丹丹(2018)認為構建“旅居養老”協同治理框架,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和建立自組織等都是可選擇的路徑。[5]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數研究停留在基礎性問題,缺乏能夠揭示相關方面邏輯關系及核心因素的頂層設計。“旅居養老”和旅游相結合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同類型的服務對象、建設標準、資源依托的差異性,分類型研究顯得非常重要。田園式“旅居養老”模式構建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對接綜合田園體建設和“旅居養老”?如何整合資源提升“旅居養老”服務水平?
二、田園式“旅居養老”面臨的制約因素
田園式“旅居養老”是大力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養生養老基地的重要模式,融合鄉村農業和休閑度假為一體,前景廣闊。但該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發展碎片化、不成熟、不規范,旅游功能或養老功能不足,業態單一,難以形成經濟集聚效應,難以構建產業聯盟。
1.投入產出周期長,公信力不足,融資難度大
養老服務市場化本身不成熟、不規范,難以取得公眾信任。田園式“旅居養老”的基礎建設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方面投入產出周期非常長,而且投入產出比在短期內難以預測,面臨的風險比較大;另一方面,“旅居養老”相應的法律、政策不完善,難以提供公信力的基礎保障。田園式“旅居養老”發展的基礎在于融資,在公共資金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引入社會資本,融資吸引力成為一個重要因素。公信力不足會加劇融資困難,資金不足,基礎設施不健全,服務不完善,更加缺乏公信力,形成惡性循環,難以打造品牌性的龍頭企業。田園式“旅居養老”作為一種養老新業態,打破融資困局,塑造品牌是關鍵。
2.產業鏈整合難度高,產業集聚效應低
田園式“旅居養老”對基礎設施、醫療資源、養老服務的要求比較高,比一般養老基地的資源整合更加復雜,關鍵在于鄉村旅游資源與養老資源的高度融合。一是鄉村醫療設施難以滿足高端養老需求。鄉村醫療設施相對滯后,而田園式“旅居養老”是一種高端養老方式,對醫療的要求也比較高,配備齊全的醫療資源。二是旅游吸引核不明,養老功能不足。在“旅居養老”的大潮下,多數區域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功能雷同,旅游吸引核不明顯,養老功能不足,成為“四不像”。三是功能單一,未能形成“旅居養老”產業鏈。田園式“旅居養老”的功能單一、孤立,難以形成養老產業鏈,資源利用率較低。
3.供求不匹配,難以打造“旅居養老”品牌
田園式“旅居養老”是一種市場化養老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但實際中會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是市場定位不精準。田園式“旅居養老”的服務對象非常精細化,只適用于支付能力強、在老人中偏向年輕、身體比較健康、休閑時間充足、向往田園生活的老年群體。二是功能雷同。田園式“旅居養老”是基于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生態養老基地,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田園式“旅居養老”雷同的比較多,田園體的生態功能類似,養老功能也大同小異,區別僅在于養老功能健全與否。三是供求矛盾。鄉村田園休閑旅游定位與城市居民旅居養老需求錯位。多數老人希望鬧中取靜、動靜分離,既能安靜享受田園時光,又能適度參與熱鬧。
三、“健康老齡化”視角下田園式“旅居養老”構建
從社會福祉角度看,“旅居養老”實際上是老年群體的異地福利問題。異地福利認可是流動人口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打造田園式“旅居養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田園式“旅居養老”建設的核心是在健康老齡化基礎上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吸引異地老人。
1.引入PPP模式,拓寬融資渠道
依托田園綜合體建設發展休閑旅居養老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包括養老基礎設施、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資金成為發展的首要問題。選擇一種合理的融資模式是前提條件。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情況下的共有制,是一種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揮市場優勢的融資和治理模式。[6]國家提出PPP兩個常態化:“讓符合條件的項目采用PPP模式成為常態、民間投資進入PPP項目成常態”。“PPP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PPP模式對民間資本要求較高,適用于那些民間資本比較發達的地區。
2.整合醫、養、農、旅產業鏈,催化新的養老消費業態
田園式“旅居養老”涉及休閑、醫療、農業、養老、文化、旅游、地產等,整合醫、養、農、旅產業鏈是打造田園式“旅居養老”品牌的必然要求。一是融合醫、養、農、旅產業,整合公共資源,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一方面化解養老地產與田園綜合體用地之間的矛盾。其次,醫、養、農、旅是田園式“旅居養老”的支柱產業,其輻射產品還有很多,形成緊密結合的縱橫產業鏈網。二是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需求為基礎提高供求匹配度。“旅居養老”是一種市場化養老方式,對接老人需求是關鍵。區分“旅居養老”需求與普通度假需求,老人更傾向于方便、快捷、安全的旅居環境,靜中有鬧、鬧中有靜,關鍵在養,養生養老與休閑度假相結合。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催化新的養老業態和消費業態。田園式“旅居養老”是一種高端養老服務,有品牌才能大量吸引異地游客。開發特色衍生產品,催化新的消費業態。
3.建立田園式“旅居養老”功能區,完善網絡服務體系
田園綜合體是集農業特色產業區、農村特色文化景觀區、休閑聚集區、綜合服務區為一體的“多元化”功能區域。“旅居養老”的功能需求與田園綜合體有一定的契合性,對接需求,融合田園綜合體功能區與養老功能區是田園式“旅居養老”功能區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區。特色農業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吸引核,也是吸引田園式“旅居養老”群體的最重要要素。營造返璞歸真的特色田園氛圍,打造充滿趣味性和科普性的農業體驗區。二是文化遺產景觀區。田園式“旅居養老”針對有錢、有閑、熱愛田園生活、追求健康養老、相對年輕的老年群體,他們對精神層次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應提升精神體驗層次。三是生活居住區+休閑聚集區+綜合服務區。除了依托生態優勢與文化創意之外,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也非常重要,老年群體更注重方便、快捷、舒適。在田園綜合體中引入住宅地產,生活居住區環境應適合老人的生活習慣,房間隔音效果要好。休閑聚集區應包括主題建筑、特色街區、親子互動等休閑體驗。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美食、日用品、醫療、安保、物業等,尤其是養老醫療方面,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很重要。
參考文獻
[1]楊曉奇.發展旅居養老滿足老年人多元需求[J].中國社會工作,2017(8)中:44-45.
[2]張映芹,馮亞江.“南漂老人”旅居養老服務需求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4-101.
[3]劉燕峰.生態優勢地區旅游養老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基于浙江麗水的實踐分析[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7(2):41-46.
[4]龐小笑,桑廣書,喻元.基于 GIS 的旅居養老目的地適宜性評價——以金華市為例[J].云 南 地 理 環 境 研 究,2016(3):15-21.
[5]王丹丹.協同治理:旅居養老老人服務管理模式選擇[J].勞 動 保 障 世 界,2018:17.
[6]柯永建,王守清.特許經營項目融資(PPP)——風險分擔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