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莉
摘 要:本文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對財稅政策的需求探究進行了論述。經濟發展新常態對財稅政策的需求體現在經濟適度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協調區域發展和分配結構等方面。要根據這些需求采取相應的財稅政策,使其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保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發展新常態 財稅政策 需求
中圖分類號:F81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02
我國的經濟已經由粗放式的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中高速發展的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源起于國際的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和國內的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兩方面因素的疊加,具有自身的特點。主要特征包括經濟適度、可持續增長;產業結構優化,高端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區域發展協調,中西部區域差異縮小,城鎮化水平提高;分配結構均衡,居民收入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對財稅政策的需求
1.經濟適度增長
經濟適度增長需要財稅政策的支持。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面臨著很多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依靠經濟的適度增長,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應該由粗放型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型轉變,其發展速度也會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的增長與投入的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有緊密聯系,因此要創新驅動力。當前科技的進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互聯網相關的產業、技術、產品等的發展,與傳統的中華工業、大型原材料行業相比,更具有活力。因此,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經濟的適度增長,應該通過財稅政策促進科技的發展和應用。
2.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升級需要財稅政策的支持。產業結構升級主要是指第一、二產業的比重及對GDP的貢獻逐漸降低,相應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及對GDP的貢獻逐漸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新產業、業態、產品出現并蓬勃發展,原來的以工業為主導逐步向以服務業為主導轉變,且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也在進行。從GDP的數據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向中高端邁進。
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重點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統一。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三個產業在生產規模上,其產值、技術、資產等方面的結構要協調。此外產業之間要有很高的關聯度,即三個產業并不是獨立發展的,而是相互促進。如第一產業為第二產業提供加工原料,反過來第二產業可以為其提供生產工具,第三產業可以為前兩個產業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務。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是指經濟發展水平由低向高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各產業所占優勢比重都有其變化和特點。只有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才能最終實現產業結構高度化。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缺一不可,二者只有相互促進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發展的穩中求進、提質和高效。
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是各產業要健康協調發展,要以農業為基礎,以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全面發展自主創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在這種產業格局中,實現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結合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現狀、產業結構升級的重點和目標。國家不僅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還要加強宏觀調控,通過相應的財稅政策助力產業結構升級并為其提供保障。
3.協調區域發展和分配結構
由于經濟發展規律、實際情況、舊的發展思路及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區域和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夠均衡。這種不均衡阻礙了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構想和實施,促進了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改善了其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如陜西省雖然在西部五省中屬于經濟發達的地區,其工業基礎好,第二產業發達,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但在總體上還是落后于西部地區。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陜西省抓住這一機會,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等。積極與國際交流合作,使其成為貿易、文化旅游、重要產業的基地。要想實現這個構想,就需要財稅政策的支持,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最終使其經濟迅速發展,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我國的城鄉結構也有很大的變化,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多,甚至超過了農村人口,但還沒有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通過財稅政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內需增長,才能充分發揮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效益。
除了區域、城鄉之間發展不協調外,在分配結構上,我國的政府、民眾、城市、鄉村等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財政收入相應的提高,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遠低于財政收入的增速,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更是緩慢。此外城鄉的收入差距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擴大,這不僅不利于經濟的協調發展,還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因此,需要財稅政策優化分配結構。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財稅政策
1.促進經濟迅速增長的財稅政策
財稅政策體系的構建首先要考慮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能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考慮到國內外實際的經濟發展形勢,針對其中的新情況、新趨勢、新問題,結合我國發展規劃,制定相配套的財稅政策。財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要考慮到其他宏觀經濟政策,使其與其他經濟政策協調配合,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更大的組合效應。在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財稅政策的方向、重點和力度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實現財稅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和協調性。
要通過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財稅政策,對重點領域、重要項目和關鍵環節進行大力支持。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誠信體系,為社會上的創新創業、投資、保護知識產權等提供便利,營造一個適合經濟發展的軟環境。
要整合財稅政策,建立財稅投入新機制。在這個機制中,有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管理平臺,能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公益事業、經濟環境建設、國家重要項目等的發展。財稅投入新機制的構建不僅需要政府的主導和相關部門的推進,還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這樣建立的財稅投入機制,才能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便于推進實施。
2.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財稅政策
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不僅要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還要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財稅政策可以根據這一方向,綜合采取購買性、轉移性支出,政府采購、債券及融資擔保、一系列稅收優惠等政策,促進資金、技術、人才向高端產業流動。傳統產業應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自主創新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穩定發展。
中小企業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促進產業轉型、結構升級,需要財稅政策保障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應該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以市場經濟為主導,在政府的引導下,動用社會的力量,建立服務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分擔和融資擔保機制。政府除了給予中小企業各種政策扶持外,還要為其提供安全高效的公共信息查詢服務,方便中小企業的融資上市、業務競標等活動,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3.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財稅政策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及優勢,要想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其優勢,定位其主體功能區和次要功能區。財稅政策不僅要對功能區的發展進行規劃,還要促進功能區之間、各地區之間的跨區域協調發展。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這樣各區域之間互動合作、取長補短,逐步實現共同發展和縮小差距,最終實現協調發展。老少邊窮地區經濟落后、生活條件差,在促進其與其他地區互動合作的同時,也要通過財稅政策扶持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修復當地的生態環境、加強公共服務等。
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人口的數量甚至超過了農村人口的數量,但我國的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通過財稅政策放寬城鎮的落戶條件,增加中小城市和城鎮的人口數量。對已經由農業人口轉為城鎮居民的群眾,要保障他們獲得相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對不能落戶的轉移人口,財稅政策應推動流動地保障他們社會保險、教育、居住等生活方面的基本權益。通過財稅政策保障城鎮居民安居樂業,才能使城鎮居民的數量進一步增加,提高我國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
4.優化分配結構的財稅政策
分配制度的改革離不開財稅政策的支持,要在對各類分配主體分類研究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財稅政策,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分配調節作用。使收入分配關系更加合理,分配機制更加完善,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調整企業的分配結構時,要通過財稅政策確保企業職工工資的合理增長。在增加低收入者方面,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再分配作用。在對事業單位分配制度進行調整時,要對不同種類的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改革,采取的財稅政策應符合其實際情況。要完善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和分級分類管理的制度,使其分配制度更加合理。
財稅政策優化分配結構還體現在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要加大就業資金的投入,從根本上提高群眾的收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要覆蓋城鄉多層次、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要完善養老金和社保制度,建立相應的籌資機制,拓展籌資渠道,使社保基金可持續發展,讓群眾沒有后顧之憂。要保障困難群眾的最低生活水平,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救助和低保體系。加強對福利機構和福利事業的建設發展,發動社會的力量,鼓勵社會捐助,使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和提高。
結束語
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經濟由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不僅重視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而且產業內部的結構需要優化,產業之間要協調發展。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分配結構優化,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僅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還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采取合理的財稅政策。
參考文獻
[1]李春根.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財稅政策選擇[J].稅務研究, 2015(4):13-16.
[2]倪紅日. 經濟新常態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財稅政策[J].稅務研究, 2015(4):8-12.
[3]徐小南,程曉榮.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稅收政策創新研究——基于陜西外貿類產業稅收分析的視角[J].西部財會,2018:73-76.
[4]姜麗麗.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稅務與經濟, 2015(6) :28-30.
[5]李宇.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陜西經濟發展良機分析[J].品牌, 2015(4)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