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蘭
摘 要:現代化發展下我國經濟結構走向多元化、復雜化及優勢化,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再是計劃經濟,套用成功省市的經濟模式,更多地依據地區發展優勢,形成地方發展特色,以帶動區域內需以及外來消費。貴州省具有豐富的地理環境資源,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比對推進工業化及城市化發展,貴州省更加重視旅游經濟產業鏈的優化,目前正在大力構建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帶動服務行業及旅游行業的發展。農旅一體化發展主要將新農村建設以旅游轉型發展融合在一起,實現新時代下的鄉村經濟提升以及地方發展特色形成。本文主要針對貴州省的生態資源環境以農路資源特色,以其發展中的成功案例為主,分析農旅一體化發展的理論內涵以及規劃設計等等,從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現狀以及優劣勢入手,探討如何拓展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途徑,促進貴州省個城市及鄉鎮的經濟發展形式以及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促進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建設進程。
關鍵詞:貴州 農旅一體化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02
引言
貴州省具有很多享譽國內外的生態旅游資源,例如六盤水市的妥樂古銀杏村被稱為“世界銀杏之鄉”,還有銅仁市的油菜花海以及古跡等等,所以貴州省十分適合發展農旅一體化模式,生態文明建設中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改變單一的工業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的多樣化, 農旅一體化是現代化鄉鎮發展的新經濟突破口。貴州市農旅一體化還處于發展階段,服務業、旅游業等方面由于旅游資源的開發不完全,雖然有不少農旅一體化發展的成功典例,例如三穗縣頗洞村“黨社聯建”模式,六盤水市國際化活動的多樣化舉辦等等,實現優秀生態資源與當地風土人情的結合,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打造出享譽國內外的鄉村旅游示范特色,但對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帶動省內發展的消費內需及外來經濟資源的引入實現不足。目前貴州省農旅一體化發展存在不少問題,但是當地政府已經提出了實現“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黨社聯建”等模式,探索出適合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1]。
一、相關概念分析
在農旅一體化發展中,最為注重的就是發展理念以及規劃設計和基本原則,再者就是現階段國家大力提倡的新農村發展戰略,這四點是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研究的核心理念。農旅一體化作為新時代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以及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途徑,是現代化旅游行業發展的新興模式。農旅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必須要基于農業產業內功能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及土地資源,實現鄉村旅游及休閑農業的產業內融合,主要以農業旅游休閑項目以及農業配藥商業項目等等為核心完善整體產業鏈的發展,構建出服務品質高的農業旅游休閑聚集區。所以在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出鄉村具有的自然景觀及生態資源,并且以悠久的文化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為特色,通過當地旅游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以及科學的系統數設計規劃,形成富有地方發展特色的旅游產業,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農旅一體化的規劃設計,其主要將農業發展與旅游業結合在一起,實現多方位、多部門協同合作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三穗縣頗洞村“黨社聯建”模式,利用黨社實現支部帶實體,推動產業興旺、盤活資源興產業,促進鄉村各地區的逐步發展,還是“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利用園區發展景區,實現旅游農業發展的一體化,都要基于農村社會發展的規律與趨勢,從當地的文化特色、農業發展、資源產業,實現利益聯結聚合,確保實現農旅利益的共同提升,促進當地經濟利益的一體化。針對農旅一體化發展定位及方向,然后合理規劃發展進程以及完善空間布局,拓展農旅一體化的產品,不斷拓展農旅產業鏈,促進農旅一體化的保障體系建設,促進貴州當地農旅發展的進度以及途徑拓展[2]。
農旅一體化的基本原則有三,一是強化政府支持原則,因為鄉村比對其城市發展的資源更加局限,發展優勢并不明顯,在現階段市場化發展中難以占據主導優勢,農業發展的主體農民對于市場發展難以把控,所以要實現以黨政為核心,指導鄉村以及農業發展的優勢結合,三穗縣頗洞村“黨社聯建”是以支部領辦把方向,而六盤水市的妥樂古銀杏村則是以當地政策政策為主,引導農旅一體化發展,所以以政府支持為核心,實現黨政聯合促進農村環境建設,克服市場制約及問題,基于發展指導以及資源扶持,引導鄉村旅游的正向發展;二鄉村村民參與原則,農旅一體化發展中主體是農村村民,政府在發展中是引導作用,所以在農旅一體化發展中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鼓勵其參與農旅一體化發展;三利益公平分配原則,農旅一體化發展中會面臨很多復雜的利益糾紛,比對其傳統農村經濟格局,農旅一體化的經濟格局更加復雜多樣,因此要遵循合理、公平的分配原則,才能夠激發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及開拓性,促進農旅一體化的高速發展[3]。
二、貴州農旅一體化的發展現狀
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是目前貴州政府大力扶持的經濟產業項目,農旅一體化在貴州目前已經初具規模,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下,農旅一體化發展得到了貴州省上下的大力贊同,在2017年舉辦的貴州省油菜農旅一體化發展現場推進活動中,省農委主任就表明,貴州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恰逢其時,能夠有效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貴州當地發展的優勢。“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貴州生態地理資源最好的闡述,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你具有農旅結合產業發展的先天自然優勢,目前 貴州還是以油菜籽、茶葉以及水果等作為主要農作物產品,積極推動農業園區的建設,2016年已經有了1000個農業園區,得到“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總面積達到2223.5萬畝,占據耕地面積的32.6%,所以農旅一體化的發展大大推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4]。
農旅一體化不僅僅在于發展貴州的地理環境資源以及農村經濟,更多地在于推廣貴州的綠色農產品,在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如何應對社會環境轉變的帶來挑戰和基于,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提高農業發展的完善性及健全性,實現產業及景觀的以點帶面,推動產業集聚及連片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是目前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目標。由于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是在近六年才逐步實施規劃,形象定位上十分精準,但是產業鏈以及項目規劃類型不足,農產品、游樂活動以及農園區在規劃建設中是相互獨立,這樣一來就無法充分利用各個產業以及產品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農業經濟價值的提升[5]。
例如三穗縣頗洞村,以強帶弱,實現資源互補共贏,鄉村振興中農村發展的重要模式,為了避免貴州資源同質化競爭,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頗洞以跨村聯合黨委為紐帶實現對當地各村落產業布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統一規劃,實現人力資源、自然資源以及產業資源的協調互補,開發出完整的旅游產業鏈以及農業產業鏈,從空間以及整體規劃角度,實現鄉村之間產業的相互支撐,以聯動效應促進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抱團取暖”提高市場發展競爭力,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謀共進,確保農旅一體化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和產業“錯位”差異化,以“一村一品”、“一社一特”為主,形成整體產業發展格局。還有銅仁市油菜籽的種植,雖然銅仁市油菜花海很出名,但是僅僅只有一個主題項目,其他輔助的休閑、游樂以及產品等等并沒有實現關聯性的發展,所以銅仁市的旅游項目都錯分時間以及景觀地點,強化與其他地區旅游產業的合作以及當地景觀的再開發,結合各地發展特色不同,實現優勢互補[6]。所以策劃持續、多樣、休閑的農旅活動以及主題項目,實現貴州地區優勢互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是目前貴州省農旅一體化發展中基地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貴州農旅一體化的發展優劣勢分析
1.生態地理資源豐富
生態地理資源豐富,是貴州省具有豐富的地理人文資源,例如妥樂古銀杏村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銀杏之鄉”,早在2002年就成為了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成立了“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之后2011年成為了“古樹文化研究基地”。2012年更是獲得了“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等,這些都是貴州生態地理資源豐富的表現。在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中,地理生態資源是其發展的基礎,農旅一體化是要在農業功能的基礎上發展旅游產業鏈,貴州豐富的地理生態資源能夠有效促進農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還有豐富的生態地理資源,不僅能夠促進旅游行業發展,還能夠提高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近幾年來妥樂古銀杏村的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道路也得到改善,不僅能夠滿足村民日常需求,也使得旅游、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7]。
2.歷史、人文底蘊豐厚
貴州除了具有優質的地理環境以外,還有很多的豐富的歷史要素的民間風俗,具有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例如妥樂古銀杏村除了古銀杏以外,還有古井、古橋以及古墓、古驛道等等,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古驛道235米,更具有四口具有悠久歷史背景的古井,其中保存較好的有,上馬橋井和下馬橋,其余兩口井則是被現代材料維修過,其歷史風貌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但依舊含有相應的歷史人文底蘊。各個鄉村都具有自己的發展歷史遺跡獨特的文化習俗,這些都是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的憑借優勢,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傳統農業再發展,都需要將鄉村中蘊含的人文底蘊及歷史內涵挖掘到位,不斷融入新時代發展特色,才能夠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3.農旅一體化規劃科學、合理
雖然貴州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是在近六年才正式發展起的,比對其外省等地區的農旅一體化發展起步時間較晚,但也因此能夠借鑒更多的發展經驗以及規劃了解,在國家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提出后,貴州就抓住發展機遇,致力于改變地方單一的經濟結構,不斷深化農村發展建設的目標以及規劃方向。無論是農旅一體化發展規劃還是文化內涵的挖掘,都較之其他省市地區更加的深入,例如六盤水市農旅一體化的發展,在2005年以前這座城市,還被稱之為中國的“煤都”,經過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處理之后,在六月炎熱夏季依舊只有 平均19.7℃的宜人氣候,得到了中國氣象協會及部門的認可,頒發了“中國涼都”的證書,在此之后,清涼就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獨代言詞,2012年抓住中國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力提倡機遇,六盤水市在2012年召開了第八屆旅游發展大會,之后定位在“中國涼都”上大力吸引游客走進六盤水,舉辦了各項賽事拓展了市場的知名度——“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 “全國青少年自行車錦標賽”、“洲際男籃巔峰爭霸賽”,以及作為突出的“夏季國際馬拉松賽”,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然后見縫插針在賽事舉辦期間推出了大量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節日活動,例如黔菜美食文化節”、 “夜郎文化節”、“梭戛鄉長角苗文化節”,將當地的自然景觀資源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逐漸提升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水平。所以農旅一體化的科學及合理規劃,使得貴州的農旅發展能夠迅速找到自身的定位,結合各個地區、鄉鎮的特色完善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以及產業鏈。
四、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路徑分析
1.農業發展向由循環生產型走向旅游服務型轉變
農旅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是農業功能,貴州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循環生產型,僅僅局限于農業經濟本身的發展,沒有融合其他發展產業鏈,所以導致農業經濟結構單一,難以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所以傳統貴州農產品市場比較薄弱,沒有自身的發展特色,農產品的類型以及品質都沒有統一進行政策緊抓,都是由農民自己生產經營,這樣就導致貴州農旅一體化基礎不足,難以充分發揮地理環境優勢以及特色。為了拓展貴州農業經濟形式,實現新農村建設,應該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轉變到旅游服務類型,通過打造鄉村旅游景點,以及各種農家樂活動以及地方節日活動的舉辦,將農業與旅游行業結合在一起,在農業功能的基礎上構建農區產業園,以景點打造為契機,拓展農業發展途徑,提供旅游服務以及景區環境完善、公共設施建設和交通的疏通,形成以農業發展為基礎,旅游行業創新融合的新型農旅產業,促進農村經濟以及農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服務型轉變的重點有三點,一是打造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富有文化底蘊以及農村特色的園區及景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二豐富農業物種的種植,除卻原有的歷史、人文資源挖掘以外,還要拓展農業發展形式,豐富多樣的物種種植,既能夠為環境增添亮點,也能夠拓展農產品市場,實現農村產業鏈的完善;三則是提高農民的服務意識以及服務質量,不同于農業耕種以及農村建設,農旅一體化需要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服務,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才能夠穩固貴州農旅市場,所以需要政府進行旅游服務培訓以及服務質量監管[8]。
2.農產品類型由傳統初級產品向特色品質產品升級
農產品類型的轉變,是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形象,為貴州農產品市場拓展新途徑。所謂傳統初級產品是貴州固有的農產品,一般沒有進行品質檢測鑒定直接進行銷售,雖然是貴州特產,不過在市場所占的份額有限,特色品質產品則是要形成具有貴州風土人情的農產品,大力重視貴州特有的農產品以及完成農產品品質檢測以及鑒定,提高貴州農產品的競爭力。所以需要政府部門牽頭,打造農業產園區,提高農民農產品質量的的提升,通過特色項目例如稻田種植、螢火蟲園、稻田抓蝦、認養菜園等提高農業園區經濟價值,拓展農產品種植的種類,形成以茶業、辣椒、刺梨、馬鈴薯、薏仁米等為主,貴州特色高效農產品的養殖模式發展,嚴抓農產品質量。
3.發展質量農業、提供有機、無公害、綠色產品
質量農業與一般農業種養殖不一樣,要合理規劃農業土地以及水、林業資源,打造農業產業鏈形成有機循環。貴州各地都可以借鑒江陵縣資市的農旅園區的發展,以高速公路為中心,利用便利的交通環境以及當地的土地、林業、水資源,將鄉鎮地區的農業發展分為三大塊,以花為主題,塑造春賞花、采康寧等花田;稻蝦農家,以稻田種植、龍蝦、奶牛、螢火蟲養殖打造為龍頭形成循環產業鏈;林木農家以果樹種植、林下雞養殖為主,兒童游樂園為輔形循環產業鏈。既利用當地固有資源實現綠色農家園區的打造,又提高農業發展的經濟價值,形成循環產業鏈,在提供優質旅游服務的同時,宣傳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的種植,發展質量農業,提供有機、無公害、綠色產品。在發展過程中,要尤為注意產業鏈的打造,綠色、無公害及有機是三者一體,農業園區的打造首先要遵循綠色原則,采用土著的農業種植形式,不用農藥然后采用科技種植等方式打造出環境干凈、產品多樣的園區,以游客體驗為宣傳基礎,實現貴州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兼顧旅游、生態、綠色的全面發展,打造具有多層經濟價值的農業園區,既作為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的旅游景點以及游客體驗區,也為貴州農產品綠色、無污染等打響口碑,以實際體驗活動以及游覽參觀,加之網絡宣傳,為貴州農產品的種植質量以及環境樹立起優良的形象。
綜上所述,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要基于農業發展優勢,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形成鄉鎮農旅的優勢互補,挖掘農業旅游經濟價值以及旅游模式的拓展,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提高貴州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水準。所以在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發展政策,進行科學地發展規劃設計,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貴州農旅一體化的科學發展。基于市場的發展需求,設計出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的農旅一體化產品,實現發展的重大優勢,不斷強化貴州農旅一體化發展優勢,以確保貴州農旅發展能夠穩固,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向俊峰,宋山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旅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以黔南地區為例[J].大眾文藝,2018(10):245-246.
[2]徐興蘭,楊春梅.貴州省六盤水市農旅一體化發展研究[J].北方經貿,2017(3):156-158.
[3]張緒清.農旅一體化助推精準脫貧與綠色減貧——以盤縣娘娘山景區“三變”改革為例[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5):40-46.
[4]楊春梅,徐添添.貴州省妥樂村農旅一體化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27):7-8.
[5]周曉霜.農旅一體化背景下的小城鎮旅游總體規劃實踐——以江陵縣資市鎮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7(24):265.
[6]方裕謙.學習借鑒遵義經驗推進六枝農旅一體化發展[N].六盤水日報,2015-06-10(2).
[7]李曉曉.貴州:“農旅一體”產生1+1>2放大效應[N].法制生活報,2017-03-17(1).
[8]黔文萱.貴州銅仁探索實踐“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N].中國文化報,2017-0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