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作業訓練治療對腦癱患兒精細運動功能的療效影響。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腦癱精細運動障礙患兒66例,平均年齡20個月,按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對照組34例給予常規藥物治療、運動療法、感覺統合訓練、推拿療法、高壓氧等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32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上作業治療訓練,治療3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精細運動功能評估表(FMFM)評分情況,評分采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制定的FMFM進行評定,評定內容有視覺追蹤、操作能力、上肢關節活動能力、手抓握能力、手眼協調等5個功能區。結果:臨床療效在治療3個月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治療3個月后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均顯著升高(P
關鍵詞 作業訓練治療;腦癱精細動作;療效
作業療法(OT)是指對于精神、身體,發育上有功能障礙殘疾以致牛活自理和職業勞動能力不同程度喪失的患者應用有目的、有選擇性的作業活動進行治療和訓練,恢復、改善和增強牛活、學習和勞動能力【1】。隨著新生兒急救水平的提高,存活下來的發育遲緩兒童,如運動障礙、腦性癱瘓(簡稱腦癱)等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對于這部分小兒的治療,運動和作業療法等在內的康復訓練是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2】。腦癱患兒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前臂、肘關節、肩關節、腕關節及手指等上肢功能障礙,特別是于的精細動作運動障礙,對患兒日常牛活有著嚴重影響,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3】。日常牛活中我們離不開精細運動,精細動作也是我們日常生活都必須使用的。離開了精細動作,日常牛活無法保障。作業治療能促進精細運動功能,對腦癱患兒全面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臨床上能更好地提高患兒精細動作,這是我們康復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針對以上特點,在患兒常規康復的基礎上,進行作業訓練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不同類型腦癱患兒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齡O個月-3歲。平均年齡20個月,其中早產兒15例,新牛兒缺血缺氧性腦病12例,新牛兒顱內出血10例,新牛兒高膽紅素血癥IO例,腦損傷9例,腦發育不良6例,重度窒息4例。診斷均符合2006年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上制定的診斷標準【4】。CT或MRI可見腦室擴大、腦白質減少、腦發育畸形、腦萎縮等異常,甚至大腦皮質、基底節、皮質下、中腦和小腦亦可見異常l]。按隨機數寧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對照組34例,男22例,女12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類型、病情等力‘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采用運動療法、物理因子療法、感覺統合訓練、推拿療法、藥物治療、高壓氧等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同時配合作業訓練治療。作業治療師可根據患兒的不同年齡、適應能力,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任何訓練方法,都以患兒姿勢對稱為主。南治療師制定訓練力‘案,3個月為1個療程。訓練方法:3個月內患兒給予追視花棱棒、感知花棱棒、左右追視紅球、左右追聽啞玲、于上擺弄花棱棒等。4-9個月患兒給予兩于相觸、伸手過中線拿花棱棒、拉繩子、雙于合攏、拿小丸、換于傳積木、拍于、伸手臂、讓患兒俯臥在Bohath球上,肩胛帶前伸,伸肘取物、對著鏡子抓物等。IO-12個月給予取木釘、翻書、脫襪子放小丸等。13 - 24個月給予放小丸、搭積木、模仿畫豎線等。25 - 36個月給予穿珠子、折紙、擰開瓶蓋等。治療時間1次/d,30 min/次。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增加難度。平時在家里,教會家長如何指導患兒配合訓練,使患兒在家中也能夠輕松且愉快地掌握各種各樣的作業治療訓練。
康復評定:兩組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采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制定的精細運動功能評估表(FMFM)進行評分,適用于O - 36個月腦癱患兒,可以對腦癱患兒的精細運動功能水平進行合理判斷,其信度和效度良好。量表分5個方面,共45個項目,每項0-3分共4個等級,包括上肢關節活動能力、視覺追蹤、操作能力、于抓握能力、于眼協調。原始滿分135分。通過查表可以換算出具有等距特性的精細運動能力分值,得分0- 100分。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治療前后以(x 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3個月后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l。
兩組治療前后FMFM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均顯著升高(P<0.01),干頂組升高程度更明顯(P<0.01),見表2。
討論
腦癱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時間漫長且費用高,家長負擔大。在綜合康復治療的同時,作業治療師根據腦癱患兒障礙的性質、范圍、程度的不同、年齡的不同、認知能力不同,采用不同的作業訓練治療,以增大關節運動的范圍,增強肌力,改善于部運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患兒早日能夠完成日常牛活和勞動必需的運動。縮短住院治療時間,節省費用,使家長對康復師的信任度提高,同時使患兒獲得滿意的牛活質量。通過作業訓練治療使患兒隨意地、有目的地、有效地使用上肢和于,有助于患兒粗大運動、智力發育、精細運動功能等得到提高。作業療法能更好地提高牛活自理能力,恢復其感、認知操作能力,培養患兒學習及社會對不同的年齡階段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選擇性地幫助患兒進行有意義的作業活動。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5個功能區FMFM評分顯著升高(P<0.Ol),觀察組升高程度更明顯(P<0.Ol)。提示腦癱患兒在應用各種綜合康復的同時,配合作業訓練治療能提高患兒的精細動作。能完成頭部的控制,追視靈敏、抓物靈活、注意力集中,認知理解能力提高,于的操作能力變強,作業訓練治療是一種強化于的精細功能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改善腦癱患兒的精細運動功能,智力發育方面也有所提高,部分患兒治療1個多月后,可以看到明顯的療效,3個月后效果更為顯著,智力發育商及精細運動功能接近同齡兒,精細運動功能與日常牛活是緊密相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項目,作業訓練治療腦癱患兒的精細動作取得明顯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振寰,戴淑風.兒童運動發育遲緩康復訓練【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139.
【2】林年年,穆亞平,郭伶等.家庭訓練計劃提高腦性癱瘓患兒精細運動能力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6:8(5):509-511.
【3】孫瑞雪,湯敬華,劉鵬.等.上肢評估訓練系統對腦性癱瘓患兒精細運動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2:4(2):178-179
【4】何金華,張惠佳,王益梅,等.針刺配合強制性誘導運動療法對偏癱腦癱患兒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9(28):864-865
【5】張春梅.癱瘓患兒爬行訓練的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8):8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