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誠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演員在塑造人物中非常重要的技巧——情感記憶進行闡述。簡述從劇本出發。如何利用演員自身的情感記憶對人物進行體驗,感受,塑造。并列舉了情感記憶使用的訣竅和技巧,結合我個人的工作經歷,希望能與大家探討研究
【關鍵詞】想象練習;類比;放大;準確體驗
中圖分類號:J80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1-0026-02
“情感記憶”又稱移情,情感轉移,是演員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生活中的潛意識記憶為素材,從中挑選出符合人物在劇中的情感狀態,并利用它塑造人物,以達到演員準確體驗人物的情感狀態,并把人物的情感準確地表現出來。
情感記憶是演員在塑造角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和手段。因為無論演員是利用自我到角色還是從角色到自我的方法去塑造角色,都必須承認演員本身與角色是有距離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演員的閱歷,生活經驗是有限的,但他所飾演角色卻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環境,有不同的經歷,迥異的性格。所以當演員塑造的角色的職業、生活、事件、年代、生長環境等等,離演員本人的生活太遠的時候,演員很難僅僅通過想象力去體驗角色的情感。這個時候就需要從生活出發,尋找與角色情感相似的生活經歷,情感經歷,然后加以想象練習,類比放大,最后代入,以達到完成角色內心情感的準確體驗。
一、想象練習
毋庸置疑,情感記憶可不是演出的時候演員在臺上演到一半突然對觀眾說:我需要情感記憶!然后開始在臺上回憶自己的往事的,估計也沒有哪個演員敢這么演。情感記憶是需要演員在準備角色的時候調動出準確記憶,并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最后把它變成演員的應急瞬間的生理反應,可以一瞬間就調動出的情感本能。這就讓我想起我在演出話劇《雨花臺》中許包野烈士被嚴刑拷打后,意識模糊中幻想出自己十余年未見面的妻子,并對妻子吐露衷腸這段戲時的經歷。許包野烈士為了革命事業拋家舍業十余年沒有見到過妻子,妻子一個人獨守空房在老家等了許包野十多年,直到許包野犧牲也沒有見到他。這個時候許包野在意識中見到妻子,這是他最后時刻唯一見妻子的機會。他想在死前求得妻子的原諒,吐露自己愧對妻子,怕死后妻子牽掛的復雜情緒。這個生活是離我非常遠的,所以我初次排練就利用了情感記憶。我回憶了自己曾經在談戀愛過程中,因為自己的幼稚而傷害過對方的一件事,雖然回憶的時候我的情感體驗很濃烈,但我再次排練的時候卻又找不到了。最后我不得反復回憶加深細節,加以——想象練習。在這樣的練習下,演出的時候我甚至沒有刻意去尋找這段情感體驗,當我飾演的許包野烈士對妻子開口說出第一個字的時候,我所有的情緒狀態就一下子找到了。
二、類比
但是,許包野烈士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而犧牲的,他把妻子一個人丟在老家讓一個年輕少女守了一輩子的寡,并且他的愧疚再也難以挽回。而我的情感則是戀愛中因為幼稚對對方造成的小小傷害,這兩者都是愧疚的情感,卻完全不能同日而語,這樣的情感記憶會對角色有幫助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作為演員的我目前是很難回到過去,去體驗許包野烈士為共產主義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離開家庭,遭受嚴刑拷打的。所以我通過劇本分析和劇本前面許包野烈士看到妻子的照片傷心愧疚,喃喃自語等等,我認為許包野烈士最后一刻如果在意識里見到妻子,他最想做的事一定是向妻子表達愧疚之情并請求妻子的原諒。抓住這一核心的情感之后,我就開始從生活中找到令我自己愧疚的事情,然后在加以想象的過程中放大了自己傷害對方后所造成的后果,加深了愧疚的感覺,并想象因為事故自己再也見不到對方,并在最一刻遇見對方,吐露愧疚之情。所以情感記憶是不可能照搬的,因為演員自身的經歷往往與角色的經歷相差很遠,需要通過演員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以——類比,放大(或縮?。堰_到恰如其分地體現。
“類比放大”的分寸非常重要,它是演員對角色情感充分理解后的忠實體現。我在演出話劇《風雨秦淮》的時候扮演的是富家落魄子弟——陸少,他在劇中第一幕就是好吃懶做,總是到劇中的大食府福興園里大吃大喝。但到最后一幕,當他家道中落的時候,需要靠典當一本食譜給劇中福興園的掌柜,以此來換米,維持生計。這個人物最后一幕情感內容分寸的拿捏非常重要,一個曾經的貴公子最后淪落到要靠當食譜來維持生計,而他要典當食譜的對象也并非是什么曾經他輕視過凌辱過的人,而是他經常去吃飯的飯莊少掌柜,與他在困難歲月里互幫互助過的老朋友。難堪的情緒強了,觀眾會覺得矯揉造作不準確,丟去自尊的情緒弱了,觀眾又會感覺少爺的情況,不足以讓他以食譜換米面的程度。所以我在情感記憶的時候,尋找了生活中類似的人物關系——我和我的一個至交好友,我與這個同事在生活中的感情很類似于劇中的兩個人物,我想象了我在多年后食不果腹,在想盡辦法之后,不得不去找他求一碗飯吃。我的這個情感記憶無論是人物關系,事件大小都與劇中十分類似,所以類比后得到的情感體驗也就非常接近人物了。
三、準確體驗
在我塑造陸少這個人物過程中利用了情感記憶,體現了最后一場陸少當食譜的情感狀態,但是我在演出這一幕戲后,有一位看客在看完這出戲之后提出了一個建議,覺得我在最后一幕應該跪下,應該哀嚎,應該大流眼淚,這樣更能觸動觀眾。我想這位看官在考慮戲劇性的時候,也許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準確體驗。陸少是一位貴公子,也許此時他非常的落魄,但以他從小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來看,他絕不會三叩九拜,哀嚎撒潑。能開口求人對他的內心來說,已經是千刀萬剮,痛苦不堪。情感記憶雖然能幫助演員,但若不能準確理解,抓住找到屬于人物內心中的情感之核,體現出的人物情感只會偏離人物,使得人物塑造變得不再準確,最終讓觀眾無法理解。準確體驗的前提就要依靠演員在做案頭的時候細致地分析人物,有的人物情感復雜晦澀,如果演員不能準確理解此時此刻角色真正內心的所思所想,最后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想要準確理解就需要演員平時生活中大量地閱讀,積累,留心觀察,積極地想象和思考,這也是情感記憶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環。
我在飾演《五個夜晚》中的斯拉瓦的時候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斯拉瓦在面對自己姑姑的多年未見的情人剛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就要離開他們的時候,與他爆發了激烈的沖突,起初我認為這是斯拉瓦對這個男人要拋棄他姑姑后想要幫助姑姑留下這個男人。但是深入挖掘劇本思考之后我發現,斯拉瓦父母早亡和姑姑多年的相依為命,已經產生了有如母子一樣的情感,而這個男人突然出現在他們生活中并與他們開心的生活也讓斯拉瓦第一次有了“父親”的錯覺,并深深地崇拜依賴這個無所不能的男人。當他意識到這個男人絕定要拋棄他的姑姑離開這個家時,他的內心應該深深地感到他背叛了姑姑,也背叛了他自己,和生活中剛有一位父親,心中偶像的角色就要失去的痛苦。失去情感支柱與感到背叛,讓他和這個男人爆發了沖突。在正確理解了斯拉瓦的情感,我在情感體驗的時候就有了準確的目標,體現這段情感也就更加地準確了。
四、總結
情感記憶是演員塑造角色時非常重要的技巧,但是真正學會正確運用情感記憶才是重中之重,如若偏離了方向,錯誤地運用反而會對角色產生更大的傷害。以上就是我對情感記憶一點小小的理解,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演技六講.臺海出版社2017年,第19-45頁.
[2]伊萬娜·查伯克 .演員的力量-查伯克12步驟表演法. 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年第69-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