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驍
【摘 要】現如今由于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滿足于物質生活的富足,而是開始轉變思維和追求,注重滿足個人的精神需要,比方說對音樂、美術等藝術的積極追求,就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音樂是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給人帶來精神愉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不僅能夠發揮調劑作用,還可以陶冶身心,緩解壓力,幫助人們調整心態,消除消極情緒,用積極向上的面貌面對生活和整個世界。由此觀之音樂的中央價值是不容忽視也是不可替代的。而本文將著重就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進行分析,以期為有關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中國;音樂史學;近代轉型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1-0050-02
中國音樂史學屬于歷史學的分支學科,近代以及傳統史學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音樂史學。在我國音樂史學的整個發展歷程當中,雖在理論以及實踐方法方面有受到西方史學影響,但是不容置疑,傳統音樂史學的精華和巨大能量仍舊是近代音樂史學產生與獲得高速發展的核心動力所在。在進一步助推中國音樂史學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對其近代轉型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也能夠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首先論述近代音樂史學對傳統音樂的繼承,在此基礎之上論述了音樂史學近代轉型極其明顯特征。
一、中國音樂史學對傳統音樂的繼承分析
音樂是我國民族文化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構成要素,在助推文化進步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且具備顯著的文化延續性特征。所以中國音樂也顯現出對歷史繼承這樣的明顯特點。受到晚清音樂史影響,中國近代音樂史的階段性融合了晚清音樂的諸多特征要素,也把音樂史學延續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到了晚清階段,雖然我國經濟與政治相對落后,特別是與帝國列強差距明顯,不過應該全面認知該階段在音樂學術研究方面收獲的成果和對我國近代音樂史學的重要影響。這些問題都是在探究中國近代音樂史學轉型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的。近代音樂史學對于晚清音樂的繼承表現在多方面,比方說清代樂志、典制體,那么我們在對清代樂志進行研究分析時,就能夠助推我國近代音樂史學的延續進步。《清史稿》就是清代史學極具典型性的著作成果,主要運用篇幅法規納樂理方面的,不僅表明清代關注樂志發展和音樂史學,還能夠體現出清代史學考據研究方法在我國音樂史的進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典制體在清朝也逐漸成了當時史學發展的方向與潮流,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中國音樂發展的面貌,看到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主要是因為其中記錄了很多與少數民族音樂相關的內容,并對其進行了細致說明,給中國音樂史學的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此觀之,中國音樂史學注重對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做法才一步又一步地助推了我國音樂史學的轉型。
二、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內容
(一)音樂史觀轉型
在近代時期,由于近代史學思想和史學觀念在持續的發展和演變,助推了中國音樂史學當中音樂史觀的發展和演進,同時也逐步把近代史學思想和史學觀共同轉型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近代時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史學觀與史學思潮有三個大的主流,分別是愛國主義、辯證唯物史觀與新史學、現代新考據學。受到以上主流思潮和史學觀的影響,音樂史觀憑借顯性或隱性轉變的特征將轉型特點表現出來。下面將著重對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史觀轉型情況進行說明:第一,文化民族主義史觀下的轉型。由于我國近代受屈辱歷史事實情況的存在,使得文化曲折發展。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文化民族史觀的重視程度逐步增加,將其變成了極具典型性的文化思潮。該市場主要表現在戰勝、模仿、反古、表情觀念等音樂觀方面,讓我國音樂史觀顯現出了文化民族史觀的濃郁色彩。第二,進化論史觀下的轉型。進化論史觀對音樂史觀的影響,著重在音樂史著當中表現出來,其中我國近代有名的音樂學家王光祈就在音樂著作當中加入了進化論者,同時在語言運用與敘述方面都包含著進化論思想。當然還有同時期的很多其他音樂家受進化論史觀影響非常深刻,也在相關著作當中表現了對這一思想的認可。第三,辯證唯物史觀下的轉型。在五四運動之后,我國史學受唯物史觀影響非常明顯,因此在音樂史觀近代轉型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音樂史著書寫范式轉型
編寫音樂史學的各個步驟以及各個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音樂史學家深入認知史學工作的重要價值以及在面對史學工作時持有的態度。該認識主要涉及史學家在編寫工作當中表現的歷史文學、史料觀點、編纂主張、研究方法等諸多方面,這幾個方面正是史學工作者認知音樂史學的一個外在表現。音樂史著的體例以及內容存在彼此制約與互相影響的關系,其中內容決定體例,體例受內容的影響。如果要對音樂史著內容進行劃分的話,近代音樂史中內容涵蓋傳統音樂、作家綜合音樂史、西方音樂等方面的內容。為了把以上內容更加完整和豐富地展現出來,必須要選取針對性的體例形式。我國近代的音樂家積極探索如何運用有效的音樂體力達成音樂著作編寫目標,而一系列的探索工作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音樂史著書寫范式的近代轉型,也讓音樂寫朝著近代轉型的深層次方向發展。以下介紹兩種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體例,第一種是史著體例,也就是章節體通史著方法,要求用西元紀元方法編排音樂史當中的諸多內容。這樣的體例方法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新史學,而章節體也助推了音樂進化論史觀的進步,顯現出極大的優越性和進步特征。第二種是編纂體例。其中最具典型性的熊市就是編年與紀事本末體、指南與概論法等。受時代轉型制約,前者的價值已經逐步喪失,后者逐步成了近代音樂史學著作編纂當中的一個重要范式。
(三)音樂史學研究方法轉型
就中國音樂史學的發展而言,史學研究方法在助推音樂史學進步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確保研究方法合理恰當才能夠對中國音樂史學有更加全面完整的認知。傳統意義上的史學研究法更多的是還原史實、歷史對照研究、解釋歷史過程等。不過因為傳統史學研究法受近代新史學影響比較深刻,在創新力度方面逐步增加,而且朝著時代前沿的方向發展,促進了研究方法的進步與創新轉型。近代史學研究法顯現出多樣化以及多元性的明顯特點,其中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歷史演進法、演繹研究法、古史二重法等。一般而言,中國近代音樂史學研究選用的主要方法是傳統歷史研究法,同時會把傳統文獻以及考證法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不過由于近代史持續向前發展進步,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開眼看世界,主動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也正是這些優秀文化的助推,讓音樂史學研究方法進行轉型,用近代新型研究法替代傳統研究法。比方說因為受西方進化論思想影響比較深刻,王光祈在音樂史學研究當中就引入了外國備受推崇的學術研究法、古史二重研究法等等。此外,鄭師許、朱謙之等在有關文獻當中運用了跨文化比較的研究方法,通過研究法的轉型助推中國音樂史學的全面近代轉型。
三、中國音樂史學近代轉型的顯著特征
要對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情況進行整合性分析,除了要研究中國的音樂史學對傳統音樂的繼承發展,掌握具體的近代轉型內容之外,還需要對近代轉型的顯著特征進行整體性分析。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用通和變這兩個字來概括近代轉型的特點。中國音樂史學發展是長時段的一個發展時期,只是這個長時段時期的中時段部分,而且在中時段當中又有短時段。從1895年甲午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1937年七七事變、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幾個帶有明顯歷史標志的事件角度展開研究,這些內容都是外在標志,有可能會對一時文化的外部形態、文化觀念、文化態度等因素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如果從長遠角度出發的話,鴉片戰爭之后的傳統學術轉型變成了近代學術,這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繼承以及創新改造的重要成果,也正是這些寶貴成果助推了我國傳統文化學術轉型的動力與內在根基。
我國的近代時期是1840年至1949年,而近代階段的中國歷史學在這個時間段內因為受現代學術語及西方進化論影響比較深刻,開始在近代化特征表現方面越來越鮮明。特別是在20、 30年代,音樂學術的發展情況和當時的史學背景是完全契合的。就像是當代有關學者指出的在最開始的時間,絕大多數的人渴望轉型成為創造國民社會,之后轉型成了創造學術社會。這些和文化類相似情形在三四十年代的音樂史論著和史學家方面就得到了印證與體現。比方說,王國委就特別關注,要把多種不同文學藝術門類的關系打通,要求拓寬學術視野,用開放性的胸懷進行學習和研究,把多種不同的文學藝術要素聯系起來。
中國近代音樂史學是一門建設有知識體系的重要學科,在這個知識體系的建立進程中,受傳統文化資源影響非常深刻,而傳統文化資源也成了助推知識體系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動力與支持力量。這些史學家在學術背景以及知識體系方面都有著高度相似性,他們從小時候開始就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學習,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傳統國學學習基礎。另外,他們受西方知識與文化的熏陶較為深刻,可以了解西方文化。與此同時,大部分史學家都在執教,所以在學術眼界思想研究方法的選擇上都和過去音樂史學差異顯著,可以在通的基礎之上完成變的轉換,進而逐步發展并過渡到全新的學術階段,帶來中西方文化的溝通互動,也為我國音樂史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持和堅實根基。
四、結語
綜上所述,近代是我國音樂史學的轉折點,而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與當時我國社會的發展現狀存在必要關聯,這樣的關聯發揮了積極以及助推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讓我國音樂史學著作朝著規范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這樣的轉型不僅在當時發揮了積極作用,誕生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與音樂家,另外也給人們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這對于現代音樂的迅速發展來說也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書亮.中國音樂史學應用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的探討[J].音樂時空,2016,508(5):77-77,78.
[2] 陳永.近代“中國音樂史學”之形成及其特點[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5,(4):85-86.
[3] 孫曉輝.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的兩極延展[J].人民音樂,2017,(7):128-130.
[4] 王文君.中國音樂史學的近代轉型初探[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6):150-151.
[5] 郭樹群.讀劉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兼評“中國現代音樂史學轉型”理論的創建[J] .音樂研究, 2016,(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