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大海,一望無際,象征著神秘、自由。本文探究東北師范大學舞蹈系教師何華銘的作品《找不到的海》的創作手法,深度剖析作品的題材選擇、動作設計及畫面構圖。作品以大海里的生物海豹的視角切入,通過擬人的表現手法,塑造急切尋找海洋,焦急、無助的海豹形象。一是反映海洋污染的現實問題,提倡保護環境、愛護家園。二是借助于迷失方向的海豹形象,隱喻人們在現實中對人生方向的迷茫,哪里才是溫暖安全的港灣,哪里又是光明與自由的殿堂?
【關鍵詞】題材;舞蹈創作;舞蹈構圖
中圖分類號:J7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1-0115-01
一、題材的現實性—環保
在題材選擇上,作品選擇了現實題材,延續了東師舞蹈“注重歷史、關注現實”的創作理念,時刻關注現實問題。以海洋中的生物海豹形象切入,并以“找尋”為主題,在此作品中以大量豐富的肢體語言去點明主題,反映所選題材。海洋環境的問題是當今社會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垃圾遍布、水質污染導致海底生物的滅絕。環保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就像作品當中的海豹一樣,找不到安全的海洋,如果不重視這一現象,海豹所面臨的悲劇將映射在人類世界,而最終在人類社會中也會失去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二、獨特的動作設計—重復
身體動作是舞蹈藝術的本體,應該關注于整體動作的處理效果,在一個完整的作品中首先要找尋主題動作,清晰點明舞蹈作品所傳遞的主題思想。作品當中出現多次舞者全身緊貼地面,后以上半身緩慢直立,雙手放松垂于地面的形式,塑造海豹的孤獨形象,以此主題動作為基本動機,從而衍生出之后的動作發展。在作品一開始,舞者們在舞臺左側緊貼地面趴下,只有中間一位舞者下半身緊貼地面,上半身直立,雙手垂直自然放落在地面,回頭看向遠方,似乎在尋找什么……之后其他舞者開始緩慢扭動,直立上半身,重復著起起落落,慢慢抬起頭望向前方,作品中的這個造型十分清晰地向觀眾呈現出海豹的形象,鮮明的造型無疑為觀眾傳遞情感時更為直接。
而后在行進過程中,不斷采用舞者緊貼地面、腹部快速抽搐的形式,表現了海豹們掙扎痛苦的情感,渴望回到安全的海洋當中。期間出現一幕,一位舞者疊加在另一位舞者懷中不斷抽搐,并且不斷回頭張望,就像是擱淺在海灘上,回頭望向溫暖的海洋,渴望回到最初的家園。期間多次出現回望的動作及神情,象征著海豹們似乎是行進在遷徙的旅途中,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不得不往前行進,拋棄以前那已經被污染了的家園,尋找更安全溫暖的港灣。
作品當中使用了大量重復的手法,突出“找”的主旨,當中多次反復出現夸張的晃頭動作,伴隨著身體的轉動,急切又慌張,以此與作品名稱相呼應,找不到的海,海豹們努力在尋找,卻什么也找不見。并且在作品當中多次重復倒地、爬起的動作,以夸張的手法營造出掙扎、無力的情境。
三、多樣統一的畫面構圖
在空間選擇上,編導采用了大量低空間的運動方式,舞者在地面翻滾移動的空間運動線,既符合了所塑造的海豹形象,又在動作表達上傳遞出壓抑、痛苦的情感。在調度上,編導選擇線性調度,舞者們伴隨著音樂的流動主要從左側向舞臺右側移動,期間不斷擴散收縮,以曲線運動所形成的圓線、弧線和整體實心圓狀一起移動,從未出現直線運動中的斜線與豎線以及尖銳的畫面構圖,表現出流暢、圓潤、柔和的情調,既體現出群居動物的鮮明特征,又展現出其柔軟溫和的一面。整部作品沒有故事情節,卻飽含戲劇性,通過大量形象的造型、夸張的晃頭動作形態,以及快速倒地爬起的方式,仿佛看見了彷徨無奈的海豹們,迷失方向卻拼盡全力一直尋找著心中的那片溫暖安全的海洋。
四、結語
一部優秀的作品離不開編導用心的編排,同樣演員的二度創作也十分重要。在此次作品中,不難發現舞者們通過良好的身體能力傳遞出真實的情感,且跟隨著舞者的茫然又無措的眼神及面部表情,似乎都在訴說著不能放棄,迷惘、堅強地追尋心中的那片海洋。作品中的形象也隱喻了浮世中人們,在渾渾噩噩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似乎一直在追尋,看似希望就在前方,卻怎么也到達不到彼岸。就像作品結尾那樣,其他舞者都倒下了,只有一位舞者緩慢往舞臺右前方走去,一束白光映射,最后崩潰倒地,像是到達了死亡的邊緣,而身后的舞者直立起上半身,望向遠方,回歸到最初的海豹形象。最后這一幕并沒有確切表達某種含義,給觀看者們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在觀者心中進行了二次創作,更給作品留下了深化的空間。最終,無論是現實當中的海洋,還是人生旅途中的那個希望,找到或者是沒找到,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畫面。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金秋.舞蹈賞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宏.舞蹈精品賞析[M].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教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