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秋
[摘要]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中華文明深深植根于農耕文化。鄉村作為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戰略地位顯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準確研判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鄉村演變態勢、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和鄉村生態文明、推進“三農”工作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現代農業創新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現代農業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現代農業創新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對目前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創新;科技
[中圖分類號]F322[文獻標識碼]A
1 ?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產生新思想。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而關系著農業長遠發展的“三農”工作也經過長期發展邁入新階段。
一方面我國“三農”工作所獲得的成果顯著,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但另一方面“三農”工作依然存有不少拙項,新問題逐步突出。首先,農業比較優勢不在,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其次,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凸顯,建設活力與動力不足。最后,農業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滯銷、農民持續增收困難。這些新問題的出現,使得施行好鄉村振興策略尤為重要。
2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
當前,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體現在教育、醫療衛生、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區域之間在自然地貌、經濟發展、交通設施、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特別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阻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將為增進億萬農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美麗中國、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做出巨大貢獻。
其次,社會經濟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仍在“三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順應了我國億萬農民對更高質量生活的向往。通過不斷優化鄉村發展布局、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持續不斷地激發出農業農村農民無限的發展潛力與動力。并且,施行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對解決我國農業效益低下、農民收入低迷和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需要。
最后,施行鄉村振興戰略,運用經濟、科技、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和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提升農業品牌,有利于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加強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利于農業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有利于建立健全農產品貿易政策體系,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3 ? ?現代農業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農業發展提出的加快科技化和信息化、開拓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的需求,是落后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所無法滿足的。作為新型農業的現代農業,涉及范圍廣闊,不僅包含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還包括現代營銷。現代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優化經濟結構的重點在于發展現代農業。
創新是促使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的重心。現代農業創新可以大幅度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有利于實現農民增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現代農業創新涵蓋面極其廣泛,包括農業生產活動中所出現的新技術和制度安排,具體包括創新、農業創新、現代農業創新體系及其特點。現代農業創新的協同效應,包括協同效應與現代農業創新、政府治理與現代農業創新。構建現代農業創新網絡,包括現代農業創新網絡、農業技術研發機構、涉農企業、農業推廣教育培訓機構、農民及其組織等。
4 ? ?加強現代農業創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
4.1 ? ?現代農業創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現代農業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離不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的驅動。科技創新在農業信息分析技術上的進步,使得鄉村人口可以更加方便、精確地被管理,科學的統計數據也能為相應的任務安排提供良好的保障。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帶來的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鄉村產業融合以及改善農產品的生產方式。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有利于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支撐農業轉型升級。
4.2 ? ?現代農業創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現代農業創新的需要與高等農業教育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現代農業創新推動了高等農業教育改革,農村教育與培訓體系、高等農業教育課程體系得到了相應的完善,學生的創新和適應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與此同時,現代農業創新鼓勵農民就地創業,各方資源也加大了對當地農民興業創業的資金投入。農村大學生也能夠充分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藝,返鄉創業,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為新時代農村建設注入新動能。
4.3 ? ?現代農業創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體系保障
現代農業創新產生了多元化的農業推廣體系、農業市場化服務和農業創新經紀人。其中,多元化農業推廣體系包括農業推廣部門、農業科研機構、涉農企業、農民組織;農業市場化服務包括農資服務、金融服務、市場服務。由此產生了“推廣+”模式,即推廣和咨詢服務,包括技術推廣以外的諸多領域。日漸成熟的現代農業推廣和服務體系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5 ? ?現代農業創新存在的問題
5.1 ? ?鄉村產業融合度不高,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緩慢
當前我國鄉村產業突出表現為產品同質性較大、鄉村產業發展形式單一。例如,現代化的休閑漁業大同小異,無法打造獨特的地方產業,導致鄉村經濟拉力不足、后勁乏力。“1+2+3”的六次元鄉村產業融合度較低、產業鏈較短、覆蓋面較窄,同時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相仿產業以及惡性競爭的情況依然存在,阻礙了現代農業創新的發展。
5.2 ?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不夠健全
長期以來,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難的問題一直阻礙著我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過程中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創新型人才缺乏,政府主導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很難滿足其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面對各色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年齡結構偏大且未受過專業培訓的基層農業推廣人員在工作中難免感到吃力。
5.3 ? ?忽視現代農業創新網絡的建設
現代農業創新網絡出現得較早,指各農業創新主體為獲取有限的資源和信息,逐步形成的非正式合作關系。但非正式合作關系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使合作契約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這迫使各參與方在創新體系尚未明確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前采取更彈性的方式去化解矛盾。現代農業研究機構和推廣部門忽視了構建創新網絡的重要性,內部也缺乏鼓勵參與外部農業創新網絡的文化和渠道,無法形成內外有效協作。
5.4 ? ?鄉村治理工作存在薄弱環節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鄉村治理工作面對著眾多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主要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揮和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不夠,基層干部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意識不強,鄉鎮(街道)職權不對稱、分工不合理,一些與村民關系密切的政務處理不透明,鄉村(社區)治理體系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6 ? ?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6.1 ? ?激活要素,產業運轉
經濟是振興鄉村的關鍵,這對農業創新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同時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出了高要求。以工業反哺農業,并用工業化的管理模式去經營農業,開發其功用的多樣性,促使落后的、傳統農業向先進的、現代化農業轉變。其中,增加收益次數與擴大收益規模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兩大發力點。一是要搞活農業生產要素,增加農產品收益。二是要拓寬農民收入來源的渠道,創新農業生產要素與其他要素的組合發展。三是結合當地自然地理和人文特色,加大農業產業鏈,打造具備獨特優勢的高效產業。
6.2 ? ?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科研水平,搶占創新制高點。政府、社會要支持創新,鼓勵創新型人才和企業的培養,引導人才返鄉創業。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鼓勵各高校、科研機構進行自主研發、合作交流、作價投資以實現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在現代農業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從創新推廣與服務的方式入手。制訂長期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方案,切實提高現代農業基層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逐步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對人員進行宣傳教育,樹立其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如將課堂講授與地頭指導相結合。
6.3 ? ?支持現有現代農業創新網絡
對現有現代農業創新網絡的支持包括:加強其自我評估的能力,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并分析外部環境的機遇與挑戰,確定市場定位;提高現代農業創新網絡領導者的引領創新能力;創立現代農業創新風險投資基金,為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與保障;通過例如咨詢服務、推廣活動、技術交流和關于創新網絡動態的培訓以提高現代農業創新網絡中非公共部門的創新能力;促進現有現代農業創新網絡內外協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公共研究和推廣機構的變革,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現代農業創新網絡。
6.4 ? ?加強鄉村治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村社會治理已邁入新時代,逐步形成德治、法治、自治相聯結的治理體系,鼓勵多元自治主體參與其中。響應當今大治理號召,應發揚黨員的先鋒表率作用,堅持群眾思想、廉潔為民;倡導鄉村文明,鼓勵村民自治,建設基層村民組織,建構起多方參與、協同治理模式,切實保障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各項基本權利,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與活力;打造法治鄉村,對村民進行法律科普,不斷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
7 ? ?結語
振興鄉村的任務艱巨而漫長,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決心,有序施行。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激活農業生產要素、加速鄉村產業運轉,穩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現有現代農業創新網絡,加大鄉村治理力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蔣和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可借鑒發展模式[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06):17-24.
[2] 楊小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8(11):71-72.
[3] 黃茜,鮑文.農業創新網絡發展研究[J].甘肅農業,2018(12):285-286.
[4] 黃勝男,張冬雨.創新驅動 鄉村振興[J].經濟研究(信息版),2018(09):116-117.
[5] 韓智慧.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困境與路徑[J].農業經濟,2017(10):9-11.
[6] 夏秋耘.新常態下寧波“三農”發展思路研究[J].寧波通訊,2017(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