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航
[摘要]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利益聯結機制。利益分配不公對于農村牧區產業化經營和農牧民增收有著很大的影響。加快建立能夠確保農牧民利益的分配機制,使龍頭企業、經濟組織與農民之間盡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是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所在。對通遼市如何構建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工作方法、聯結模式、存在問題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快標準化基地建設、規范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誠信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對策。
[關鍵詞]龍頭企業;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農牧業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F324[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共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路線已做出了新的規劃與要求,而西部地區作為目前我國扶貧開發的重點,加快農村牧區擺脫貧困的步伐對于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顯得尤為重要。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一環。近幾年,通遼市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發展格局,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取得較大進步。
1 工作方法
通遼市通過在體制機制方面的變革,創新了聯結工作方法,以政府帶動的方式,引領農企利益聯結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工作領導小組,加快農企利益聯結工作效率。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制定并下發了深化農企利益聯結的相關文件,征求各地區的意見與建議。三是確定了主要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明確了主要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并總結梳理出一批成功典型聯結企業加以推廣。四是全面深入調研,組織調研小組深入重點龍頭企業就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
2 聯結模式
為穩步推進農企利益聯結,通遼市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五種農企聯結模式。
2.1 股份合作型
引導龍頭企業和農牧民以雙向入股的方式進行利益聯結,一方面鼓勵農牧民以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入股龍頭企業,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監督企業的日常運行,另一方面龍頭企業以資本、技術、種子等要素入股農村合作社,按股分紅,并輔以二次利潤返還,將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利潤分享給農牧民。
2.2 訂單合同型
農牧民與龍頭企業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農牧民按照企業要求組織生產,企業按照簽訂合同進行收購,既保障了農牧民農畜產品的銷路,也保證了企業的貨源,促進農牧民與企業互利共贏。
2.3 價格保護型
政府為農產品設立最低收購價,由當地龍頭企業負責收購,在價格較低的年份緩解農牧民賣糧難的問題,保障農牧民種植的積極性。
2.4 服務協作型
以金融和技術為依托,加強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的利益聯結。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優勢,通過提供化肥、防疫、管理等為農牧民提供技術相關服務。利用金融優勢,為農牧民擴大種養規模、增加科技投入提供抵押貸款,可由合作社管理或直接發放給農牧民。
2.5 流轉聘用型
龍頭企業流轉農牧民手中的土地用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流轉出土地的農牧民作為龍頭企業工人,進行農牧業生產勞動,獲得土地流轉費用以及工資,保障其穩定的經濟收入。
3 存在問題
3.1 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
通遼市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加工企業僅1家,超10億元的8家,產業領軍企業較少,90%以上的企業為中小企業。產業層次不高,產品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帶動農牧民增收及反哺基地農戶的能力不強。
3.2 資金投入不足
一方面財政扶持資金較少,缺乏足夠的引導性投入。 另一方面銀行信貸艱難,多數企業銀行信貸抵押物不足,達不到銀行授信標準。而龍頭企業季節性收購農畜產品資金需求量大而且時間集中,資金缺口大及貸款難問題困擾企業發展狀大。
3.3 合作社運行不規范
據經管部門統計,通遼市現有3700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中,運行規范、聯結緊密、帶動農民增收效顯著的不足1/5,大部分合作社在爭取到項目資金后并未履行職責,沒有起到緊密聯結龍頭企業與農牧戶的作用。
3.4 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
全市有近50%企業與農牧民處于松散半松散狀態。當遇到市場波動大時,合同訂單履約率不高,誠信監管機制和違約仲裁協調機制不健全。
4 對策建議
4.1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產業延伸,帶動相關企業形成上下游相連、互為客戶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推進產品向高端方向發展。大力發展飼料加工、肉牛、蒙藥以及農產品等特色產業,在精深加工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電子商務+零售體驗店+展示展銷中心”等新型流通業態,放大市場效應。結合實際,推進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向園區集中集聚,搭建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平臺,招商引資、增強產業發展后勁,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4.2 加強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組織重點龍頭企業實施“公司+基地+標準+農牧戶”發展模式,對創建示范基地突出龍頭企業及新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的品牌龍頭企業市政府給予專項資金予以扶持獎勵。建立農畜產品可追溯體系,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做好生產環境監測和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以轉包、轉讓、出租、入股等方式,推動土地草牧場經營權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有序流轉,發展大牧場規模化經營。建立公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土地流轉服務站,完善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體系。
4.3 規范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探索建立新型合作社管理模式,設立合作社試點,開展加強科技、法律、市場等方面的培訓工作,提升合作社帶動農牧民增收能力。市政府出臺有關政策扶持獎勵那些運作規范、信譽良好、帶動農牧民增收效果顯著的示范合作社。規范專業牧場和大型牧場的認定管理,發揮規?;藴驶a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并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
4.4 建設誠信經營體系
建立龍頭企業誠信經營檔案,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將開展利益聯結、守信履約、帶動增收致富情況作為龍頭企業項目申報、企業晉級、銀行貸款、稅收減免等方面的重要參考依據。 設立利益聯結機制工作獎補基金,對誠實守信、聯結緊密、帶動力強、增收效果好的典型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引導。加強監督管理,視情況對利益聯結效果不好或態度不積極的龍頭企業,采取警告、降級、取消資格等手段。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索建立合作社、家庭牧場、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的誠信體系,對失信主體通過不再給予項目扶持、信貸擔保等手段進行懲戒。
4.5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政銀企定期協商機制和溝通機制,及時對接銀企信息及信貸需求。配合新型經營主體及重點產業的發展需要,構建新型融資機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針對抵押物不足、季節性資金需求量大、信貸周期短等問題,創新制定符合企業需求的新型抵押模式及金融產品,滿足龍頭企業農畜產品收購資金、基地建設等方面資金需求。
總體上看,通遼市在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有效利益聯結模式也已逐步成型,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結度日趨緊密,聯結方式呈現多樣化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的效果逐步顯現。
[參考文獻]
[1] 張宏霞.關于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意見 [J] .北方金融,2016(01).
[2] 郭健.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J]實踐,2014(11).
[3] 張愛霞,常艷秋.構建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的調查與思考——以土右旗為例[J].行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