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基層黨建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對農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農村基層黨員文化素質偏低,工作理念不新,農村黨員干部服務意識有待加強等方面的問題。可從以下方面推進:突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治理能力、提高黨員文化素質、創新工作理念。
[關鍵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2[文獻標識碼]A
農業農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三農”問題的認識達到新高度,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舉措,更是廣大老百姓所期盼的。鄉村振興戰略包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產業興旺與以往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層次更高,不僅局限于農業生產的種植業,而是強調多元化的業態,要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宜居不僅強調村容整潔,而且著重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鄉風文明就是要繼承弘揚農耕文明和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消除歷史遺留的陳規陋習,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鄉村生活。治理有效,以前的管理民主強調管理手段的合理性,而治理有效通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強調多元共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生活富裕,當下,我們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將生活寬裕上升到生活富裕,雖一字之差,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決心,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1 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
1.1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迫切要求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城鄉差距、農村內部發展日益擴大,是目前最大的不平衡;農業現代化、農民群體的科教文衛和各種社會保障等是目前的最大不充分。解決好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農村不充分的實際,補齊“三農”工作短板,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而,不斷提高農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1.2 指導農村工作的重大舉措
長期以來,我們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發展,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也對“三農”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比如,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過程中,對農業效益重視不夠,農業、農村發展的空間受到制約,造成農村人才、資金、生產要素流入城市,農業農村發展動力不足,農業現代化仍然是短板,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此,只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指導農村工作的重大舉措,才能留住農村人才,吸引要素流入,開拓農業農村發展的空間。
1.3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農村發展仍然相對滯后,這種現狀必須改變,否則會阻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深刻把握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特征,對“三農”工作作出的戰略部署,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一方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僅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建設好,而且能夠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豐富的娛樂文化生活,農民也才能安居樂業,為農村發展繁榮出力。另一方面,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擴大消費需求。目前,城鎮居民對農產品質的需求還沒得到很好滿足,比如清潔空氣、潔凈水源、田園風光、農耕文化等。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為城鎮居民提供差異化產品,吸引城鎮居民到農村消費,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 農村基層黨建面臨的挑戰
一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文化素質偏低。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核心,鄉村振興離不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而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現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開始脫離土地,有能力、有文化的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經商,改變了傳統農民靠天吃飯,靠土地過日子的現狀,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婦孺,便產生了“空殼村”、“空巢老人”,也就無法推選出年輕有為的黨員干部,選出的黨員干部年齡就偏大。二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工作理念不新。有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缺乏市場經濟和管理知識,不善于學習政策、把握政策,存在等、靠、要思想,錯失了許多發展機遇。有的思想觀念落后,缺乏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跟不上農村工作新形勢,無法帶領農民增收、共同致富。三是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服務意識有待加強。黨員干部服務意識強才能自覺主動地服務群眾、事事為群眾著想。但少數黨員干部經不起物質利益的誘惑,漸漸淡化了服務意識,缺乏黨的宗旨意識,沒有了奉獻精神,形成了不親民不為民的官僚作風,僅僅將精力用于完成上級黨委交辦的聯系群眾的工作,漠視群眾其它實際需求。有的黨員干部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工作方式,沒有真正樹立起為民服務的理念,尚未自覺主動地構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方面的工作浮于水面,不能很好結合農村實際。
3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農村黨建,突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的基礎,是農村全部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既能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純潔性,也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是選好配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發揮村黨支部書記“帶頭人”的作用。通過公開選聘、組織選調等方式,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等的界限,真正把善經營、懂致富、能力強、品行好的能人選拔為村第一書記,堅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職”,當好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同時也要探索農村黨支部書記培養新路,創造性開展下派干部,優化選派第一書記工作機制,推動有關部門年輕優秀干部下沉到農村,把到農村基層工作鍛煉作為晉升考核內容。從而為鄉村振興選拔出“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領頭羊”。二是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培養工作。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本要求,加強農村黨員干部培養、管理、使用,提升農村干部隊伍能力和水平,從而整體優化鄉村振興干部隊伍。三是制定和落實農村發展黨員計劃。按照黨員標準,從農村優秀人員中發展黨員,吸收入黨員隊伍,不斷壯大農村黨員隊伍,改變基層黨組織長期存在的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低的現狀。
3.2 加強農村黨建,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農民有較強的經濟人本性,如果沒有看到經濟效益,他們是不愿主動參與到村上的項目建設以及產業發展中來的。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群眾致富,讓群眾看到實際效果,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就比較理想。第一,農村黨員干部要改變過去“等靠要”的思維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認清當地農村社會基本經濟形勢,以及市場經濟規律,理清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規劃、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群眾愿望接受的經濟發展模式,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第二,因地制宜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將其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圍繞穩定農村政策,多渠道多途徑尋找農村經濟增長方式,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三,調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發展特色農業、現代化農業,探索農業產業化經營,走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之路,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合作社”,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實力。
3.3 加強農村黨建,提升治理能力
圍繞鄉村振興抓黨建,把群眾利益放心上,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提升治理能力。通過總結多個農村黨建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可以從議事會、村“兩委”會以及監督委員會方面,積極創新農村黨建。首先,議事會主要職責就是對居民的意見進行梳理和總結,以走訪調查、調查問卷、座談等方式,暢通社情民意渠道,搜集居民建議,傾聽群眾訴求表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向居民代表大會匯報。比如,要消除封建迷信對農村社會的影響,我們就要從居民中搜集存在哪些陳規陋習,從而制定相應措施,帶動廣大群眾樹立文明新風,提高文明程度。其次,村“兩委”會,當議事會通過投票決策出某個事項的情況下,需要村“兩委”進行實施。成員主要是那些能力比較強、責任心強、威信高以及公正廉潔的代表所組成。定期向村民公開工作的方式與進展,自覺接受村民的監督。最后,監督委員會,為了確保以上事項的有效實施,居民代表大會要選出那些德高望重的居民來成立相應的監督委員會,主要就是對實施的事項進行監督和處理,也負責具體事務完成之后的驗收環節。
3.4 加強農村黨建,提高黨員文化素質、創新工作理念
加強農村黨建,對黨員干部進行培訓指導,提高其文化素質,樹立正確的責任感,增強服務群眾意識。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對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科學技術水平;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要求;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三農”工作,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善于做農民群眾思想工作的能力;處理農村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深化農村改革,帶領農民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發揮“主力軍”作用。二是轉變普通黨員的發展觀念,讓他們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可利用農民夜校講授創業故事、模范黨員先進事跡、農村發展新政策新理念、養殖、加工等農業致富技能,也可將他們帶到現代農業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參觀學習考察,開拓眼界,學習別人發展致富的理念。最終讓普通黨員也能產生內生動力,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增加創業信心,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
[參考文獻]
[1] 莫申容.推進城市社區民主自治建設的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
[2] 翁瑩香,歐陽玉蕾.創新農村黨建助推科學發展[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4).
[3] 余莉,汪志恒,黃麗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的調查與思考[J].2018,20(1).
[4] 李軍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重大[J].當代農村財經,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