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 朱麗娜
[摘要]兵團作為國家西向開放的橋頭堡和維穩戍邊的穩定器,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位置。人才是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生力軍,承擔著深化改革攻堅、推進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保障社會穩定的艱巨任務。通過回顧兵團人才體制機制發展的成就,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問題,認為當前兵團雖然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素質普遍提升、對人才發展的意識也顯著增強,但仍然存在著人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流失嚴重的問題,提出了要建立開放式選人用人機制、高效的人才培育機制、創新的人才使用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兵團;人才;體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C964.2 [文獻標識碼]A
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到底在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人才問題是關系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兵團作為國家西向開放的橋頭堡和維穩戍邊的穩定器,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位置。人才是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生力軍,承擔著深化改革攻堅、推進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保障社會穩定的艱巨任務。其人才發展通過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緊緊依靠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取得了重大成就。
1兵團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政委孫金龍在2016年6月16日召開的黨委會上強調,要“走出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人才發展道路”。兵團特殊作用的發揮、新疆工作總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兵團人才的卓越創造與無私奉獻。走出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人才發展道路,對兵團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將為兵團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證。回顧兵團人才體制機制發展的成就,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1 人才總量迅速壯大
在“2002年國際人力資本論壇”上莫里斯·斯特朗曾指出:“從人力資源角度講,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國正在成為人力的超級大國?!比瞬刨Y源總量是反映一個地區人才規模和實力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和人才競爭力。兵團經過短短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建立起了一套人才培養和使用體系,擁有了在總量上比較可觀的各類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規模較大、門類齊全、整體實力增強的干部人才隊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西部地區人才年均遞增9.7%,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大大高于經濟增長速度。人才質量逐步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的人員上升到40%以上。”
1.2 人才素質普遍提升
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靠人才,素質的提升關鍵靠教育。兵團在發展過程中,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大力推進免費義務教育,通過不斷的努力,兵團人才隊伍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已初步實現了從數量增長向素質提高的歷史性轉變,年齡結構得以優化,專業構成也在進一步改善。
1.3 人才意識顯著增強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進程,人才和知識的作用日益增強,愛才、護才、重才、容才、用才、留才的風氣愈加濃厚。近兩年,各地陸續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招徠人才安家落戶,再次敲響了人才爭奪戰的警鐘。兵團越來越深刻認識到,無人才無以立國,無人才無以強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認識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主義風尚,也更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
2深化兵團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面臨的問題
人才在兵團發展中的戰略性作用不斷凸顯,但也要看到,與發達地區相比,新疆、兵團人才隊伍建設仍然存在著總量不大、結構不優、人才流失嚴重,領軍人才緊缺,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等問題。
2.1 人才總量仍然不足
盡管在過去的近70年發展中,兵團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總量逐步增加,但不容忽視的是與東部、中部甚至是西部發展較快的地區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整個西部地區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在全國的占比較少,人才總量不足、密度偏小、資源短缺、供不應求,仍然是兵團人才隊伍的基本態勢。
2.2 人才質量仍然不高
與全國相比,必須要肯定的是西部地區人才隊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高學歷層次人才短缺,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人力資源結構層次偏低。
2.3 人才分布不均
由于兵團特殊的體制機制和地理區位,也導致了在人才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分布不均、南北疆差距較大的現狀。一是人才的產業分布不合理。絕大多是人才集中在第三產業領域,而深入一線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人才相對較少,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高精尖人才更為緊缺。二是人才的專業結構不合理。兵團的專業人才多集中在農業、牧業、財會等方面,而能源、信息通訊、環保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才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三是人才的就業結構不合理。絕大部分人才集中在機關黨政部門或者事業單位,而到非公有、不固定、基層的人才較少。四是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合理。兵團的人才多集中于環境較好、條件較為優越的中心城市,而南疆地區尤其是南疆貧困地區人才十分匱乏。
2.4 人才流失嚴重
兵團成立以來,人才總量雖然在逐步增加,但是人才存量卻在不斷下降。受新疆特殊原因的影響,許多地區、許多單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外流呈現出明顯加劇的態勢,“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較為突出。且由于兵團經濟缺乏活力,相當部分產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產業轉型升級步履維艱,種種原因導致人才作用難以發揮,缺乏吸引、培養、鍛煉人才的基礎條件。
2.5 人才吸引力小
兵團與自治區相比,在待遇保障上,從人才引進到基本工資水平,與自治區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導致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小。在引進人才的收益分配上,如一次性補助、生活補貼、住房等方面均不如自治區力度大,例如以十三師與所在同一區域的哈密相比,哈密地區的引進人才按照簽訂協議分年度補貼共10萬元,具有全日制碩士學位人才按照簽訂協議分年度補貼共7萬元,生源地為外地且本地無住處的提供人才周轉房,而十三師的人才引進的各項政策中沒有明確優惠條件,幾無優勢。
當然,造成兵團人才體制機制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人才發展戰略滯后、政策機制不活、制度保障不力、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較差、人才自身存在缺失和不足、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等等,必須要下大力氣解決,為兵團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推進兵團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建議
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須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切實增強人才引領發展的內生動力,讓兵團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走出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人才發展道路,兵團事業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3.1 建立開放式選人用人機制,拓寬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
兵團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關鍵期,人才不足仍然是制約兵團發展的重要因素。完成兵團深化改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兵團,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隊伍,是不可或缺的智力保障。新時期,人才是跨國界、跨地區、跨行業的,必須擴大選人用人視野,形成開放式的人才選拔機制,拓寬人才進入兵團的綠色通道。
3.1.1 不拘一格,開放創新,建立選人用人新格局。一是公開推薦選拔人才。建立和完善公開薦才制度,在公開推薦上突出群眾性和廣泛性,打破身份和體制界限,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大力動員和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學生村官中符合資格條件的年輕干部積極報名,踴躍參加公選工作,拓寬選人用人視野。二是創新提名方式,擴大選人用人視野。設立組織推薦、領導舉薦和個人自薦三種推薦方式,三種推薦方式具有同等效力,推薦提名方式更加靈活,也消除了一些干部的后顧之憂,讓更多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選拔視野。三是堅持能力取向,確保人選德才兼備。著重考量干部是否學過、干過、管過,資格審查中,突出報考人員教育經歷、工作經歷與報考崗位的適應程度,注重考量干部的業務能力、專業特長和管理經驗。
3.1.2 打破壁壘,引鳳筑巢,拓寬人才引進綠色通道。一是通過發展事業,用優質的項目吸引人。鼓勵兵團企事業單位或者重點產業領域采取積極措施吸納發達地區的高層次人才,簡化辦事手續,大力引進急缺人才。二是通過優惠政策,用豐厚的待遇吸引人。兵團要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人才引進的投資力度、提升引進人才的物質保障,解除人才引進的后顧之憂,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三是簡政放權,為用人主體松綁,有利于促進科學用人、合理用人和高效用人。
3.2 建立高效的人才培育機制,打造人才聚集的強力磁場
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引進,更要重視后期成長的培育,不斷完善人才的理論培訓機制和實踐鍛煉機制。
3.2.1 建立和完善人才理論培訓機制。在對人才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注重與時俱進、注重方式方法和人才成長機制的創新。一是要充分認識培養人才創新能力的極端重要性。通過引導教育,增強人才“本領恐慌”和學習的“緊迫感”,讓人才在學習思想上先動起來,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提高人才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加大對人才的教育培訓力度,促進人才發展方向同兵團發展相適應,人才培養機制同各類人才成長特點相適應,人才素質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二是創新人才培育教育培訓機制。樹立科學的教育培訓觀,確立科學的教育培訓原則,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培訓機構建設和培訓方式的創新??勺寖炐愕娜瞬挪扇〉缴霞壊块T、同級部門、發達地方掛職鍛煉、考察學習等方式進行培訓提高。實施有力的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入職的人才繼續深造學習,進一步健全培訓考核辦法,通過定期考試考核的方法來檢測培訓的效果,結合其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建立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其在學習之后返回原工作崗位后的表現和變化。最終,形成人才引進、選拔、繼續學習、培訓教育的長效機制,提供人才成長需要的平臺和環境,保障人才健康成長,打造一支符合兵團發展要求的能力過硬、本領高強的人才隊伍。
3.2.2 建立和完善人才實踐鍛煉機制。實踐鍛煉是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關鍵所在。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最佳鍛煉方式。一是“補課型”鍛煉。針對年輕干部自身素質、經歷的明顯缺陷,實施缺什么補什么的“補課型”鍛煉。二是“結合型”鍛煉。通過定崗壓擔子、外出培訓交流、應急磨礪對人才進行優勢互補的“結合型”鍛煉。三是“揚長型”鍛煉。根據人才的特長,為其提供用武之地,明顯發揮特長的“揚長型”鍛煉。四是“臺階型”鍛煉。既要發揮讓人才特別是年輕干部在壓擔子的崗位上一步一腳印穩步推進,又要實施為優秀年輕人才設置的逾越臺階的大跨度鍛煉。五是“考驗型”鍛煉。把人才放到重大中心工作、處理重大突發事件中鍛煉,放到順境和逆境中交替鍛煉,放到急難險重苦的崗位進行“考驗型”鍛煉。
3.3 建立創新的人才使用機制,創造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培養人才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使用的過程也是人才的再培養再提高的過程,使用的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對各方面都有利,反之則不然。因此,必須結合新時代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不失時機地推進人才使用機制創新,搭建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創新評價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3.3.1 樹立人才使用新觀念。一是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樹立“德才兼備、適應形勢”的用人觀念。大膽啟用思想解放、勇于創新、德才兼備、實績突出和群眾公認的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中。二是按照“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樹立“唯才是舉、有才必用”的用人觀念。把改革型、創新型、獅子型的干部提拔使用,敢于越“資歷”、跨“臺階”、破“常規”、擔“風險”,不拘一格大膽使用人才。三是按照“改革要有新局面”的要求,樹立“開放開明”的用人觀念。以開放的視野去發現人才,大力選拔開放型、開明型、開拓型的人才。四是按照“改革要有新舉措”的要求,樹立“用工作選人才”的用人觀念。推進深化改革進程中,以工作選人才,打破過去傳統觀念,將愿意和適合的人才留下來。
3.3.2 建立人才使用評價機制。在選人用人的基礎上,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由德、能、勤、績、廉等要素構成的科學的社會化人才評價機制。通過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一支經得起風浪考驗、業務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兵團人才隊伍。
只有通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才能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高書國,楊曉明.中國人口文化素質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 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課題組.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3] 王政愛,張懿.集中管理體制與兵團人力資源開發問題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
[4] 王華麗.淺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才流失原因及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