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
[摘要]發展數字經濟是積極應對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有效舉措,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通過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技術創新,大力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培養數字經濟高素質人才,促進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創新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
數字經濟一詞,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關于數字經濟的概念與內涵,眾說紛紜,至今國際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的認識。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認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總之,數字經濟是隨著以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
1 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1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積極應對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世界上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出臺了促進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相關政策,如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等。據相關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主要源于數字經濟的發展。2017年,美國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了60%,成為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發展數字經濟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迫切需要,目前已成為全球共識。
1.2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有效舉措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對發展數字經濟高度重視,2015年7月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提出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我國創新增長的主要路徑;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的要求;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2018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的賀信中提出要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展數字經濟是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有效舉措。
1.3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總體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為32.9%,對GDP增長的貢獻接近60%。數據證明,數字經濟正日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發展數字經濟,能優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配置效率,有效促進產出增加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1.4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當前,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已經滲透到了我國經濟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數字技術正在與工業、農業、商業、能源、交通、金融、教育、醫療、健康、文化、社交等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促進了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催生了眾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如電子商務、數字政府、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效率。數字經濟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無論是餐飲、出行、購物,還是社交、就醫、旅游等都可以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來實現。因此,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動力。
2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數字經濟法律和政策還不夠健全和完善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法律法規保駕護航。目前,我國頒布了《網絡安全法》,數字經濟一些新興業態領域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一系列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亟待制定和完善。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的數字經濟政策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政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還不夠強,政策落實的力度還不盡如人意。因此,要進一步出臺企業急需的創新機制體制、創新風險補償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構建全方位的政策體系,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2 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較弱
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主創新能力是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近年來,雖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但是,從技術方面來看,我國數字經濟只是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應用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強,而在生產領域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仍然較弱。主要表現在我國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系統軟件、關鍵設備等方面缺乏核心技術,創新、研發、設計、制造能力較弱,與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2.3 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阻力
數字經濟浪潮使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對傳統產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迫使我國傳統產業加快向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信息、網絡等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要素,可是,很多傳統產業因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無力創新和獲取數據信息,運用數字技術能力不足,加上數字技術從投入應用到產生收益周期較長,因此,一些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心有余而力不足。
2.4 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端人才缺乏
人才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但是,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既精通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知識又能把數字化的知識和實體經濟相融合的高層次人才嚴重缺失,遠遠不能滿足發展數字經濟的現實需求。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缺乏能把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與生產制造傳統產業融合的復合型人才,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3 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對策
3.1 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法律政策體系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因此,一是要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要加快制定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相關法規,特別要加快對數據保護和監管進行立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讓數字經濟發展有法可依。二是要健全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政府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引領者,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完善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在金融、稅收、土地、用電等方面落實相關優惠政策,不斷加大對數字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讓數字經濟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釋放。
3.2 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經濟是一種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主體的廣泛參與。因此,要探索建立新的模式,引導各主體分工合作,建設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尤其要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加快高速無線寬帶建設,讓更多的設備和終端等接入信息網絡,提升經濟活動的運行效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3.3 推動數字經濟技術創新
數字技術的進步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要建立鼓勵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良好制度環境。促進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加強合作,構建政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加快數字技術的研發和自主創新,力爭能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擁有核心技術。數字技術的創新需要大量資本作支撐,要增加財政資金對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對數字經濟研發成果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大金融政策對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加大對數字經濟的信貸支持,支持數字經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動數字經濟技術創新。
3.4 大力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體經濟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沒有數字經濟的成長和壯大。信息技術是推動傳統實體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要加快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滲透,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實體產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數字農業、電子商務、數字金融、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推進傳統產業全產業鏈延伸和升級,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全面提升傳統產業全要素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3.5 加快培養數字經濟高素質人才
數字經濟的發展關鍵靠人才,不僅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而且需要懂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要完善各種人才政策,吸引懂數字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加盟數字經濟。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資源,加大數字經濟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快培養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人才,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從業人員的數字職業技能水平。
總之,面對全球信息化浪潮和產業變革,以及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國必須完善數字經濟領域立法,加快落實數字經濟各項政策,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協同發展,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有效聚集起來,加快我國自主創新步伐,推動實體經濟加快向數字化轉型,大力培養數字經濟創新人才,不斷發展壯大數字經濟,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 曹正勇.數字經濟背景下促進我國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J].理論探討,2018(2):99-104.
[3] 鐘春平,劉誠,李勇堅.中美比較視角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J].經濟縱橫,2017(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