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崢 文超

[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是順應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發揮創新創業文化的多元化內涵、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成為不可阻擋的新勢力。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存在著創新創業文化認識不全面、體系不完善、實踐程度低等問題。廣東科技學院致力于加強創新創業氛圍、改善制度體系、搭建創業平臺,全方位推廣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并在實踐中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經驗。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實踐及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政治等建設領域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步伐,教育文化領域面臨著同樣的時代特質,新常態下高校教育能否接受新機遇、新挑戰,人才培養能否促進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這對高校的機制改革和人才培養目標都提出了鮮明的時代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迎來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篇章,積極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文化,深入探索雙創型人才培養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的歷史發展及多元化內涵
1.1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目前,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并向專業化、制度化發展,推動創新創業意識形態的逐步完善。
近年來,高校為響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重視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也隨之發生調整,重視培養創業文化,建設創業生態圈,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打造主動適應市場環境,具備一定職業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2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多元化內涵
作為新型文化意識,學術界對“創新創業文化”的概念尚未作出統一界定,業界較為認可的闡釋為郝其宏就其指出“高校在推進創業教育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由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組成,表現為高校師生積極創業的價值理念、精神狀態和實際行動”。
在學界的觀點基礎上,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契合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發展需要,在人才培養中,加強創新創業課程的導入,創新創業環境的熏陶,創新創業制度的健全,形成廣大師生共同營造的良好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和價值理念。
2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的現狀分析
根據社會調查機構麥克思《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1.9%,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見圖1),與2016屆、2015屆保持平穩態勢。我國大學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20%-30%相比,仍處于發展階段。
隨著國家“雙創”發展戰略的實踐,應用型本科院校越來越注重“雙創”文化的建設,其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阻礙因素,亟須破解的方面如下:
2.1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與環境文化、精神文化的關聯
一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多偏重于專業知識灌輸和相關技能培養,以授課形式貫穿于大學生涯,而忽視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輸入和人文精神的宣導。
二是,近幾年提出創新創業文化教育,長期以來更加偏重考試成績,忽略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缺乏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2.2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體系不完善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體系還處于探索性發展時期,往往缺乏相關的規章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獎罰激勵不分明等現象,導致出現系列性問題,如很多學校沒有形成有序的師資團隊、課程標準不統一、缺少產學研項目、社會資源跟不上等情況。
一是,良好的課程體系是創新創業文化教學序列的重要保障。普通的高校教育混入國外大學的課程結構,忽略了本土化的發展,對創新創業思維啟蒙、創新創業團隊篩選組建、創新創業項目管理等沒有特別強調,而這些創新創業理念化、制度化教育往往是創新創業的基礎序列。
二是,師資團隊建設是創新創業文化體系的關鍵因素。現有高校大多對創新創業學科教師采取聘任制和兼任制,也有學校直接由就業指導中心團隊兼顧行使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
三是,教育后評估是創新創業文化體系的有力支撐。高校每4年接受教育部的評估檢查,而對創新創業教育后評估較為滯后。
2.3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實踐效果不顯著
一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不足,創新創業能力短缺,創新創業資金來源不清晰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掣肘。
二是,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識缺乏根基,認為創新創業只屬于創業愛好者或“商二代”的標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機會低,創新創業文化氛圍低迷。
3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實踐及路徑選擇
應用型本科院校究其根本為供給側人才輸送的結構性改革,創新創業文化傳導、創新創業人才輸出不足、質量不佳都成為阻礙,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實現改革發展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建設:3.1 加強創新創業文化改造,培育特色人才
廣東科技學院自新生入校便開始進行創新創業文化熏陶,培養德藝雙修的實踐型人才,這也秉承了我校“崇德 尚學 精藝 篤行”這八字精神文化。
一是,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如何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子的創新創業精神文化都需要長期持續地給予教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思考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探求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創業發展。
二是,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應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專業技術和技能能夠“接地氣”,學校開展各系融合的應用型課程、文化活動、大賽宣傳、交叉教學體驗、大學生創新創業SYB課程、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分享交流,提升自身創新創業文化的內涵影響力。
3.2 優化創新創業制度體系,提升實踐成果
“創新創業教育、推進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師生創新創業精神,對師生意識和行為具有價值導向作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優化創新創業制度體系中,應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情況出發,通過強化課程導入機制、搭建優良師資團隊、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等措施,增強創新創業制度易落地、好消化、出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加強特色培育。課程導入體系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我校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力度,普及到每一位在校學生,其中大四學生接受為期2周的系統化S Y B課程導入體系,通過模塊化、游戲化的課程特色,培養學生在創業初期的自我認識,真實再現對市場預測、資金使用、利潤規劃和團隊建設等多方面的創業技能知識,呈現出獨創性的創新創業夢想方案及演繹自我的創業計劃。
廣東科技學院還開設了創業精英班,意識強、創意足、有創業經驗的一部分學生被篩選出來。我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提出“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無疑,就是一流的創業團隊。包括團隊帶頭人、合理的人員結構、高效的團隊管理和富有凝聚力的團隊文化、全方位的競爭策略和營銷策略”。的創業必要條件。創業精英班邀請優秀企業家、優秀創業校友分享創業實戰經驗,保障創新創業項目、創業計劃書可以成功創業。
二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提升導師隊伍建設。我校開啟產教學融合的培養方針,即人才輸出為綱,教師培養為魂,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加強校企協同發展的戰略,我校與東莞力合雙清創新基地等數十家優質企業開展學生創新實踐試點;財經學院積極探索產教學融合方案,與廣發證券簽訂深度的校企合作協議,并出資建設廣發證券省級校企合作基地;各學院也陸續開展了各具專業特色的創新實踐探索等。
廣東科技學院在校外實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于校內搭建優秀教師梯隊建設、循環模式建設,實施骨干教師牽頭,校內校外教授、專家、企業家擔任導師。于此同時,鼓勵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導師聘任和科研成果轉化等一系列舉措列入制度評估,獎罰適度,評價指標清晰將為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3.3 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機制,提高品牌服務
我校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創新創業學院,位于我校創業樓,總面積9000多平方米,主要為全院師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孵化服務,集創業培訓、創客空間、電商運營、孵化器、加速器、創業服務等功能于一體。通過創新創業學院的平臺搭建,引導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路演優秀項目進入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進行孵化,從資金、場地、政策與技術咨詢、營銷、創業培訓等多方面進行服務。建立了“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實訓—創新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逐步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的“三級孵化”模式。
創新創業平臺搭建逐步完善,到2018年共申報20個國家級、100個省級、300多個院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商業模式創新》課程入選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我校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多所高校聯合發起成立“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平臺”;我校“一方圓”創業團隊獲得第二屆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13個項目進入復賽,“互聯網+街舞”團隊獲得大學生賽一等獎;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中,我校推薦的參賽項目獲“優秀創業推介項目獎”;2018 “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我院獲得創業實踐挑戰賽金獎、創業計劃賽銀獎,6個項目獲銅獎,獲獎團隊成立了幾十家創業企業。廣東科技學院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生長環境和養料,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水平,打造民辦高校創新創業的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1] 郝其宏.我國高校創業文化建設芻議[J].教育探索,2012(03).
[2] 黃語素.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探究——以江西科技學院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0).
[3] 陶元,胡曉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業文化建設與創業教育的融合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