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 方
Y公司以煤炭和煤化工為主導產業,位于山西,距天津港400公里,位列世界500強,是首批19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之一。然而,Y公司存在物流效率不高、信息化程度較低、商業模式有待創新等亟需解決的問題。
物流效率不高,重點體現在物流成本上,占據煤炭總成本的50%左右;信息化程度較低,主要體現在各業務單元的信息系統閉環運行,存在數據庫封閉、源代碼缺失、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各業務單元存在信息孤島,不能很好地進行信息共享,業務溝通需要較多溝通協調時間,并存在系統規范與業務協同的問題;商業模式有待創新,主要是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實,煤炭供需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具體體現在:(1)煤炭需求和供應都進一步集中化;(2)煤炭運輸的環保要求更高;(3)市場信息化程度更高,并出現煤炭互聯網、大物流、供應鏈金融等新興商業模式。
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改革試點加快無車承運人物流創新發展的意見》、《“十三五”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的規劃》、《“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相關政策。
在瞬息萬變的煤炭市場中,Y公司緊緊抓住國家要求集疏港煤炭由公路轉鐵路等政策機遇,以煤炭運銷為起點探索新型業務之路,成功組建了陸港公司,并規劃建設集電子商務、物流、結算、金融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供應鏈信息云平臺。
基于供應鏈信息云平臺,利用Y公司龐大的供應優勢,結合鐵路、海運的優勢,盡可能多地把周邊資源吸引進來,搭建起一個由供應方、需求方、貿易商、服務商等多方參與的大市場,輻射山西、陜西、內蒙古三大產煤地區及中東部廣大用煤企業。
通過“公鐵海”多式聯運,打通大宗商品供應鏈的上中下游,進而為各個環節的客戶提供物流、信息、金融等高價值的現代化服務。最終目標是打造晉東乃至山西地區規模最大的大宗貨物交易中心,并提供與之配套的所有第三方服務。
在系統分析陸港公司運作模式,理解其業務的基礎上,基于供應鏈、協同學、Petri網等理論對其計劃流程、實物流程、財務流程進行整合優化。
流程中的關鍵角色有:(1)陸港公司:作為業務核心,是供應鏈的主導者,也是承接客戶和公路、鐵路、港口、船公司的重要節點,主要職能包括接收整理客戶的貨物需求,組織采購、公路運輸,向鐵路、港口、船公司等承運方發送貨物運輸需求,接收承運方的信息反饋;(2)鐵路承運方:接收陸港公司的貨物鐵路運輸需求,組織貨物從陸港到港口的運輸活動;(3)港口承運方:接收陸港公司的港口轉運需求,向運輸需求方反饋貨物港口轉運的狀態信息;(4)貨物運輸船公司:接收陸港公司的海運需求。
其中計劃流程是所有流程的核心,其關鍵流程包含:煤炭公路采購計劃流程、煤炭鐵路銷售計劃流程、煤炭海運銷售計劃流程、白貨計劃流程。其中煤炭公路采購計劃流程、煤炭鐵路銷售計劃流程、煤炭海運銷售計劃流程三個流程可聯合作為煤炭聯運計劃流程。白貨是指除煤炭外的氧化鋁等產品,陸港公司作為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為其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
供應鏈信息云平臺項目采用了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理念設計系統架構。SOA是以服務為核心,包含運行環境、編程模型、架構風格在內的一整套分布式構造方法。在該項目中,SOA能夠更靈活地實現功能、更快速地應對變更、更便捷地復用組件。SOA包含兩點核心思想:
一是企業服務總線(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提供了系統中最基本的連接中樞,是構筑企業神經系統的必要元素。ESB采用了“總線”這樣一種模式來管理和簡化應用之間的集成拓撲結構。ESB是一種標準的集成方式,適用于在松散耦合的服務和應用之間進行集成。
二是組件化的分層結構 (Component Hierarchical Structure,CHS)是將架構體系建立在企業信息資源(客戶信息、合同信息等)之上,同時將基礎應用分解為可復用、可配置、松耦合的結構。
將ESB和CHS兩者結合,以開放標準為基礎來支持應用之間消息、事件和服務級別上的互連互通,即形成中樞開放兼容、組件復用穩定的結構,使供應鏈信息云平臺項目的系統架構可以快速地組裝新的應用,提高可重用性,減少開發成本。

圖1:供應鏈信息云平臺設計思想
建成的信息云平臺包含: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 R M)、商貿管理系統(B S)、物流撮合系統(MLS)、運輸管理系統(TMS)、倉儲管理系統(WMS)、地圖大屏系統(MS)、權限管理系統(PM)、接口總線平臺(BUSAPI)、官網首頁(WEBSITE)。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旨在為客戶營銷活動提供有力的軟件工具支持,幫助其掌握市場動態、發現重大商機、維護客戶關系、管理營銷活動、促成訂單達成。包括:市場管理、線索管理、商機管理、活動管理、工作報告管理、系統管理模塊。
商貿管理系統作為供應鏈信息云平臺的核心系統,幫助陸港公司進行貿易線上作業。包括:訂單管理、合同管理、計劃管理、煤質考核管理、發運明細管理、對賬單管理、結算管理、資金管理、報表管理、發票管理、保險管理模塊。
物流撮合系統主要功能是通過發布運輸任務,建立與承運商的聯系,進而簽訂合同。包括:任務發布、任務管理、運力管理、對賬管理、保障金管理模塊。
運輸系統主要功能是接收由商貿系統傳過來的鐵路、公路、海運運輸計劃,安排運輸,并將運輸執行信息、運費信息傳回商貿系統,為其進行下一步操作奠定基礎。包括:基礎數據管理、運輸單管理、鐵路運輸調度、鐵路運費管理、公路派車管理、公路派車單管理、公路運輸跟蹤、港口作業管理、磅房數據管理模塊。
倉儲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是物料管理,包括入庫管理、出庫管理,物料庫存統計分析、采樣數據統計模塊。
地圖大屏系統基于GIS幫助陸港公司實現運輸可視化監控,包括實時監控、智能大屏模塊。
權限管理系統用于配置頁面和管理各個模塊的權限,主要用戶為陸港的超級管理員。權限管理分為頁面管理和權限管理兩大功能模塊,頁面管理分為系統按鈕、頁面通用控件、表格、頁面配置四個子模塊,權限管理分為子模塊管理、權限管理、菜單管理三個子模塊。
目前云平臺處于試運行期間,產生的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煤炭市場的減震器。沒有煤企會全部依靠長協合同進行銷售,即使再大的企業也經常受到周邊供應市場的沖擊。市場的波動往往是供需失衡的反映,信息不對稱又會加劇市場局部或整體的波動,而信息平臺的作用正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價格、數量、生產計劃這些市場關鍵因素都可以在云平臺上展現、對接、溝通,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煤炭的高效采購、精準供給,進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Y陸港公司使用本云平臺,在煤炭市場上行的時候適當增加貿易增加盈利,在市場下行的時候減少貿易增加長協直供,并以云平臺交易引導市場價格,這樣就能維持市場的相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的利益。
(2)大宗商品的集合交易市場。交易對象不僅包括煤炭,還包括建材、耐火材料、氧化鋁、乙二醇等白貨。交易各方包括大宗貨物的供應方、需求方、貿易商、物流服務商、金融服務商等。Y陸港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交易撮合、信息服務、倉儲運輸、供應鏈金融等。這些高附加值的新興業務是Y公司前所未有的,也是在Y公司原有銷售業務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陸港公司承擔了新時代背景下Y公司轉型發展的任務。
(3)各股東原有業務的推進器。將公、鐵、海三種運輸方式很好地結合,有效應對“北煤南運”的環保要求和運力限制等問題。Y陸港公司也會為各股東帶來更豐富的客戶和更多的收益,既為各家股東單位開拓了市場,也解決了我國目前區域性的能源問題。陸港公司在從中西部地區往南方發貨的同時,也會將南方地區的建材等產品運回到山西、陜西甚至新疆等地,實現多式聯運、重去重回,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本平臺與內、外部信息平臺進行了一系列對接。
接口總線系統基于供應鏈信息云平臺為主系統的數據接口總線平臺,實現內部商貿系統、物流撮合系統、運輸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信息整合,讓系統之間數據流轉更加順利通暢。
完成供應鏈信息云平臺與陸港內部系統的相關對接,實現了與磅房系統(過磅數據、車輛數據、計劃數據)、質檢系統(質檢數據、檢驗批次)、調度系統(發車信息、車輛信息)、鐵路發運(列車信息)系統銜接工作,通過銜接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孤島,實現了陸港內部業務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
正在推進供應鏈信息云平臺與外部管理業務方的系統對接。其中已經完成與建行的銀企直聯系統(陸港資金流)、善融支付平臺(線上付款)系統的對接工作,實現了線上收款與資金流的管控工作。正在推進與鐵路局鐵路數據、港口數據的外部對接事項。
本系統引進了相關前沿技術,將技術應用到實踐,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引進的相關技術有:
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方案,準確識別圖片中的人臉信息,提供人臉屬性識別、關鍵點定位、人臉1:1比對、人臉1:N識別、活體檢測等能力。供應鏈信息云平臺在APP中融入該技術,有效地提高了登錄的安全性,司機通過人臉識別方式注冊后,實現以刷臉方式快捷登錄。
物聯網:物聯網技術包含物接入(IoT Hub)與物解析(IoT Parser)兩部分,物接入是一個全托管的服務,幫助建立設備與服務端之間安全可靠的雙向連接,以支撐海量設備的數據收集、監控、故障預測等各種物聯網場景;物解析能簡單快速完成各種設備數據協議解析,如Modbus、OPC等。供應鏈信息云平臺依托北斗、GPS等設備,應用物接入與物解析技術,分析車輛運行情況,能夠有效監控車輛的實時信息,同時有效減少司機在運輸過程中的異常行為。
智能客服:基于大數據、搜索、NLP、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技術,提供在線機器人問答能力,支持問答、業務辦理、故障診斷等應用場景,實現部分取代坐席員,幫助企業節約人力成本、擴展服務時長、改善用戶體驗,構建全新的競爭優勢。供應鏈信息云平臺應用該技術實現了線上客服自動化,通過配置語義庫,能夠完成客戶智能接待與問題自動分類解答。
時序數據庫:時序數據庫(Time Series Database,TSDB)是一種存儲和管理時間序列數據的專業化數據庫產品,為時間序列的存儲提供高性能讀寫、低成本存儲、強計算能力和多生態支持的多種能力。在物聯網場景下,時序數據庫有廣泛的應用。在供應鏈信息云平臺生產環境下,每個園區都有大量的監測點,如果以10秒的頻率發送數據,50萬監測點每年會產生1.58萬億左右數據點。時序數據庫不僅可以輕松存儲海量數據點,還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快速查詢并做可視化展示,幫助供應鏈信息云平臺管理者分析數據,提高平臺對數據的透視能力。
鷹眼地圖:鷹眼地圖服務是一套軌跡管理服務,提供Web API供應鏈信息云平臺便捷接入,追蹤車輛、人員等運動體,基于地圖服務提供接口和云端服務。供應鏈信息云平臺可實現根據歷史線路自動在地圖中生成圍欄區域并給出提示,通過起點、終點、車輛信息,自動分析最新的一條線路軌跡,判斷是否與歷史軌跡存在較大偏差。云平臺基于鷹眼地圖技術,可迅速構建一套完整、精準且高性能的軌跡管理系統。
本平臺結合云計算、大數據、車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借鑒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供應鏈金融、保稅物流等物流理論,旨在滿足陸港公司基本運作的基礎上,實現業務模式創新,構建企業、區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和能源供應鏈生態圈。
在云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問題,如:建設云平臺在前、業務運行在后,前期規劃與業務實際存在沖突,業務探索與云平臺建設交互進行,導致版本迭代頻繁等問題。因此,建設陸港云平臺時,應對已有風險有充分考慮,制定協同的計劃、合適的管理機制、合適的實施方法、合適的實施工具及實時的風險應對。
其中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的項目管理方法,整合了很多項目的實施經驗和領先實踐,是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用以計劃、執行和交付項目的方法。該方法涵蓋了軟件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從項目計劃和范圍確定到系統部署和上線運行。在后期系統維護中,可采用本方法對平臺進行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