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斌
上海市閔行區景東小學創辦于1906年,回眸一百多年的校史,學校四次擴建、七次易名、三度遷址,砥礪前行,積淀了“篤學敦行”的厚實文化。學校抓住百年校慶的契機,在繼承本校傳統文化的同時,以高瞻的發展眼光、全新的教育理念、開拓的創新思路,全方位規劃、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一、構建悅目、特色、超前的物質文化形態
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各類活動的載體,也是學校辦學理念的物化表現。學生對學校的第一印象起始于其物質文化形態,學校外觀形象所蘊含的“精、氣、神”是校園形象和精神風貌的物質依托,能夠增強師生的凝聚力、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學校邀請上海園林設計院的有關專家對校園環境在布局調整與改造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指導,新建了融合辦學精神“讓平凡更精彩”的雕塑、壁畫、水景、石景等校園新景點。同時,結合學校網球運動特色項目,將原來的籃球場改造成兩個標準網球場,新建了六個短式網球場;新建了校史館,改建了小劇場和會議室,為舉辦大型的重要活動提供了一流的服務場地。這些彰顯物質文化的建設在校內隨處可見,不但具有深刻寓意,還飽含深厚的人文底蘊,發揮著強大的育人功能。
二、構建多層、個性、豐富的活動文化形態
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他們成長的地方。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素質的全面提高,都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來實現,其中的校園文化活動通常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特征。
學校依托區級重點課題,挖掘百年老校的資源和內涵,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系列主題德育活動,通過細化內容,提出具體要求,著力打造育人陣地。為激發學生興趣、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每學年都要開展“體育節、讀書節、英語節、科藝節、數學節”五大校園文化節。以“師生協力,家校互動”的方式覆蓋了學校、家庭和社區,同時用“資源整合互動,提高綜合素養”的創新思路促進了其他校園活動的策劃與開展。
三、構建開放、多樣、個性、特色的課程文化形態
特色課程的建設、特色項目的發展和特色活動的示范,不僅成為學校新的校園文化形態,而且也使全體師生成為了學校文化的承載主體和學校精神的詮釋者。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學校秉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的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培育“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現代幸福學生”的目標。在此目標的引領下,學校先后開設了集郵、外教口語、圍棋、網球等校本課程,使課程文化呈現出彰顯個性和生命活力的特征。
學校將網球項目作為體育特色,近年來,該項目教學目標正在從初期單純追求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發展向全面增強學生體質、打造學校網球文化轉變。學校不但開設了覆蓋全校學生的網球體育活動課,而且還組建了不同的網球訓練梯隊。學校連續四年承辦了以景東小學冠名的“吳涇景東杯”市級少兒網球比賽;每年都會舉辦網球文化節、暑期網球夏令營活動;參與市級“澳網進校園”試驗項目,將網球訓練、網球教學作為特色課題,定期開展專題研討,為學生構建了更加全面、系統的網球文化課程體系。同時,學校也把藝術教育發展成為另一個辦學特色,連續十年被評為區藝術特色學校。
四、構建文明、民主、自律的精神文化形態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學校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作為辦學理念,使每一位教職員工把“讓學生喜歡,揚學生個性,挖學生潛能,為學生服務”的育人理念物化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制度文化建設也是學校精神文化形態構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文化來內化。為此,學校制定了《景東小學制度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并匯編了《景東小學管理規章》,涵蓋了各項管理規章和制度,涉及學校各個方面的常態管理。全體教職員工人手一冊管理規章,隨時加強學習。大家經常參照規章調整自己的行為,抓過程管理、抓內化自律,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
五、構建校報、校網、校號的媒體文化形態
媒體文化形態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特征,包括???、廣播、電視、畫廊、校報、校歌、校徽、校訓等。一系列富有個性的媒體文化,不但使學生在直接接觸中產生了思維振蕩,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還對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起到了思想指導、宣傳教育、鼓舞激勵、美育熏陶的作用,促進了學校的動態發展。
景東小學經過多年的努力,打造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媒體文化形態——校報《小荷尖尖》、校園網和校園微信公眾號。記載景東小學經典小故事的《傳承文化 立德樹人》已出版,該書立足新媒體,圍繞學校發展亮點進行宣傳,講好“景東教育”故事,奏好“景東教育”旋律,樹好“景東教育”形象,不斷傳遞“景東教育”正能量。
六、構建健康、友愛、向上的和諧文化形態
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和諧的環境。學校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教師工作的良好氛圍,以先進的現代生活方式和工作理念引領,共同打造適合師生發展的和諧文化形態。近年來,學校的文化沙龍活動(如古箏、書法、網球、讀書會等)充分激發了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意識,有效緩解了職業倦怠現象,使教師開闊了眼界、提升了人文素養,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工文化活動。學校教工志愿者也積極參與活動,使活動隊伍不斷擴大。
構建和諧校園是新時期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精神。學校注重打造人、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立足于實踐,著眼于未來,努力構建物質文化、活動文化、課程文化、精神文化、媒體文化、和諧文化的復合型校園文化形態,順應社會發展。今后,學校會繼續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不斷積淀文化底蘊,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促進學??沙掷m發展。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