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喬丹
摘 要: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中最具有抒情風格的畫家,是威尼斯詩意畫的開創者。他的作品以有一種難以捉摸的詩意而著名,因此產生的不確定性使他成為歐洲繪畫史上最神秘的畫家。他使大自然的美景與人和諧地統一在一幅畫面之中,開啟了風景畫成為獨立畫種的可能。他明暗漸隱的畫法柔化了人物的輪廓,使作品傳達出了一種神秘的意境,同時為裸女題材創立了一種標準圖示——斜臥式。本文重點闡釋了喬爾喬內繪畫作品中呈現詩意性的原因以及詩意性在他作品中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喬爾喬內;威尼斯畫派;詩意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112-02
一、詩意性在喬爾喬內繪畫作品中呈現的原因
藝術創作的環境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藝術家作品的主題與風格。威尼斯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環境是喬爾喬內繪畫作品中呈現詩意性的重要原因。在15世紀初,威尼斯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業貿易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威尼斯帶來了物質上的財富,并且吸引著無數的畫家、文人、詩人和音樂家,他們的到來,使威尼斯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威尼斯的富庶在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被這樣寫到:“在十五世紀末,這個島城是世界的珍寶箱。它是被同一個的薩伯利科這樣描寫的,這里有古代的圓頂屋、斜塔、鑲嵌大理石的建筑物正面,和集中表現的繁華,最壯麗的裝飾并沒有妨礙每一塊隙地的實際利用”[1]。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威尼斯,商人的地位相比于其他國家的商人地位要高很多,而且威尼斯離教皇國距離遙遠且政體獨立,商人和貴族是威尼斯畫家的主要藝術贊助人,他們沒有佛羅倫薩和羅馬人那樣深刻的宗教情緒,相對來說在思想上更加自由,重視人文,追求現世美好的生活,對繪畫主題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喬爾喬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的創作更加自由,創作題材源自真實生活的片段、對話、音樂或者喜劇,表現現實人生的歡樂以及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并且在此基礎上加以修飾和理想化。另外,威尼斯這座城市的景色本身就充滿了詩情畫意,湛藍的海水和多彩的商船交相輝映,水的反射也增加了色彩的不確定性,所以這里的人們對色彩也會更加敏感。喬爾喬內用色彩來塑造對象,使作品的整體氛圍顯得更加松動,同時呈現出的作品也更有趣味性。他不僅從喬凡尼·貝利尼那里學到了巧妙運用色彩和光線統一畫面的方法,還學習了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色彩渲染、朦朧式技法和內斂的造型,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
二、詩意性在喬爾喬內繪畫作品中的具體表現
喬爾喬內是詩意畫的開創者,他的創作方式與眾不同,他喜歡在帆布上直接作畫,基本上不會用到素描稿,盡情地揮灑自然的詩意。他的繪畫作品涉及文學和哲學,充滿著幻想與詩意。詩歌和繪畫的理想范例是作品中的構成元素在其中緊密融合的,作品使用的材料或者主題、形式不僅僅是為了賞心悅目,更是形式和內容在融合或統一中向“富有想象力的理性”呈現一種整體的效果。因此,喬爾喬內的作品往往是能讓人浮想聯翩的。
關于《暴風雨》一畫的含義解釋一直以來是有爭議的,因而使得這幅作品更具一些神秘感。令人感到奇異的是,這幅作品的情節不再是固定的,模特不再是提前被安排擺好了姿勢。畫中的人物對暴風雨的來臨竟然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他們好像也沒有注意到彼此,女子似乎正在陷入沉思,她的臉轉向觀眾,既沒有看正在懷里吃奶的嬰兒,也沒有注意到對面站立的男子。那個男子實際上也沒有特意看她。所以,并不能簡單地從作品中一個男子偶遇裸女,便推斷它的題材和情色有關,他們的關系讓人感到矛盾,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這幅畫作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不過這也恰好是它的魅力所在。這就像是生活中熟悉的場景,一道閃電照亮了大地,仿佛能從小河里聽到流水的聲音,從樹上聽到陣陣蟬鳴聲,整幅畫面產生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詩意感。風景在喬爾喬內畫面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升,為風景畫成為獨立繪畫開啟了可能。
《沉睡的維納斯》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神話故事,展現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安詳沉睡的情景。維納斯的軀體優美而溫柔,形體舒展,起伏的曲線和景色中的山脈相互呼應。她周圍是田園一般的自然風光,整幅畫面在形體、色彩、線條以及景色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充滿了人文精神。這幅作品也體現了喬爾喬內的創新精神,喬爾喬內是第一個把人物放到大自然景色中的畫家。同時,在這幅畫中他也創造了維納斯題材中的經典圖式——斜臥式,成為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源泉。
除了文學和哲學,音樂在喬爾喬內的繪畫中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瓦薩里在《意大利藝術家列傳》一書中說,喬爾喬內不僅是畫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音樂家,他以出色的豎琴彈奏和美妙的歌喉博得自己的朋友——年輕的富家子弟的贊賞[2]。《田園合奏》一畫描繪的是在一片優美恬靜的自然田園景色中,裸體女人與演奏樂曲的年輕人以及牧羊人各自悠閑的模樣。畫面兩邊各有一個豐腴美麗的裸體女子,其中一個背向觀眾吹笛,另一個正側轉身子往井里倒水,她仿佛在傾聽,可能是聽水落下的清冷、混著笛聲的聲音。人們沉迷于音樂中的樣子,使這幅畫的畫面更加優美和諧。就像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一段精彩描寫,人們帶著專注的表情,好像在聆聽,以捕捉樂聲里最短的間隔、空氣中最小的波動。在無弦樂器上于思索中感受音樂,不斷鍛煉耳朵和手指,以此來滿足對甜美聲音的渴望;黎明中對樂器的剎那一觸,如同一個人在邂逅的人群中行走的時候經過某個陌生的房間[3]。那么在這些喬爾喬內最喜歡描繪的瞬間,即音樂或我們生活中揉合著音樂的間隙中,生活本身被構想成一種聆聽——聆聽音樂。這些時刻其實常常是我們玩樂的時刻,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們的壓力和注意力都放松了,外部事物中更愉快的力量得以自由通過,隨我們同行。
三、對喬爾喬內畫作中詩意性的思考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時間在篩選著文學”。其實各個藝術領域和生活領域也都經歷著時間的篩選,美的延續在一次又一次的篩選中得以生存。關于喬爾喬內的作品與他的關系很多是撲朔迷離的,其實真正能夠確定的是他的畫作的數量屈指可數,但是這些保留下的作品就足以充分證明喬爾喬內的偉大傳奇之處,他的作品中總是蘊藏著無限的詩意。他是威尼斯畫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創作出了自然與精神相融合的藝術世界,影響著幾個世紀繪畫藝術的發展,并且一直延續著。
參考文獻:
[1]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61.
[2] (蘇)列昂尼德·科洛索夫.威尼斯畫派的創始人喬爾喬內[J].文化譯叢,1983(3).
[3] (英)沃爾特·佩特著.李麗譯.文藝復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91.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