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程

2019年4月9日,總部位于里斯本的TAP葡萄牙航空接收了其訂購的12架超遠程型空客A321LR客機中的第一架,成為全球首家同時運營A330neo和A321LR的航空公司。在2018年11月,以色列Arkia航空接收了交付的首架A321LR客機。
LR,Loncl Rancle,意為“長航程”。A321LR飛機是空客公司最大、最新的單通道客機A321neo的長航程版,原型機在2018年1月完成首飛。通過增加油箱,空客使A321LR獲得了206座布局時高達7400千米的航程,這使其能夠實現巴黎—紐約直飛,比同級別的波音757飛機單座成本下降了超過20%。對航空公司來說,A321LR的交付給他們提供了開辟新航線的選擇。窄體機跨洋航線,又迎來了一位新成員。
窄體機跨洋航線的故事,要從另一個經典飛機——波音757說起。
為了幫助美國東方航空和英國航空更新機隊中日益老舊的727客機,上世紀80年代初,波音公司推出了757客機。757擁有窄體客機中最大的航程,在滿載200名乘客的情況下可以飛行超過7200千米,這使它足以橫越大西洋。比起被它取代的727,多出50人的載客量使757獲得了更好的經濟性。在A321問世之前,單通道飛機執飛跨大西洋等6000千米以上的航線,幾乎被波音757飛機獨攬。
但是從20世紀末開始,波音777、空客A330等寬體飛機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乘客普遍喜歡選擇寬體飛機出行,“寬體”也逐漸成為了安全和舒適的代名詞。特別是2005年空客A380的問世,一舉將寬體飛機的發展推向了極致。
而波音757,這款被世人譽為“空中美男子”的經典客機,在大載客量寬體機市場需求的沖擊下,銷量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下跌。21世紀初,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地旅客的出行需求變得旺盛,波音公司適時推出787夢想客機為大型航空公司實現了長航程點對點運輸的需求,空客為了彌補自己在同級別機型上的缺口,也及時推出了A350XWB。波音757最終在2005年11月18日,向上海航空交付了最后一架后宣告停產,產量定格在1050架。
窄體長航程客機波音757的停產,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在特定時間段的選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款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飛機,在經濟性方面無法和之后問世的飛機相比,所以停產并非不可理解。在該級別產品中,波音寄希望由737-900ER填補757停產后留下的空缺,同時與1993年問世的空客A321形成競爭。737-900/-900ER共獲得了超過500架的訂單。但是對波音來說,真正的問題在于,737飛機的底子是1960年代的設計,無論怎么修改升級,都有一些本質的弱項難以彌補。故737-900/-900ER并沒有對A321構成實質性挑戰。而A321(不包含A321neo)自問世以來,已經獲得了約1800架的訂單,時至2019年1月,已經交付了1700余架。
雖然波音757已經停產,但截止2019年1月,全球依然有超過600架的757飛機仍在服役,其中不少需求來自美國東海岸至西歐的跨大西洋航線。但隨著波音757飛機的逐步退役,市場上終將會留下航程7000千米、200座級飛機型號的缺口。
針對此情形,空客利用A321良好的基礎設計,在換發之后的A321neo上適時發展出了A321LR,正好能對757留下的缺口進行填補。正如TAP葡萄牙航空首席執行官所說,超遠航程A321LR可為其拓展北美東海岸市場,例如紐約、波士頓和華盛頓。從里斯本到紐約的航線距離6000千米有余,正好適合A321LR執飛。
其實,市場一直對200座級的單通道客機有較大需求,但航空公司又希望,窄體機機隊是同一種型號,以便運營和維護。空客A320家族利用其后發優勢,在A320的基礎上發展出的A321,一經問世就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特別是在A320neo項目宣布后的9年時間里,單是A321neo一個型號就獲得了2292架的訂單(截至2019年2月28日),遠遠超過757飛機1050架的數量。

A321LR原型機從法國圖盧茲起飛,直飛美國紐約肯尼迪機場。紐約地標建筑帝國大廈屹立在畫面左側。
從訂單數量看,空客在200座級單通道客機上暫時處于領先地位。但波音也沒有閑著,基于737 MAX8的737MAX 8ER,在提高最大起飛重量的同時,一舉將航程提升到了7400千米,其主要競爭對手就是A321LR。但737 MAX8ER與后者的差距在于,長度稍短的機身在典型2級客艙布局下僅可搭乘162人。
針對A321neo在200座級飛機上的優勢,波音在美國聯合航空、大韓航空等忠實客戶的強烈需求下,在2017年6月推出了MAX10,其設計指標為,可以在兩艙布局中搭載192-198名乘客,或單艙搭載230名乘客。
為了將構想變為現實,波音設計師們需要在原本已經很長的737MAX9的基礎上,再將機身延長1.68米,最終達到43.8米。為了將更長更重的機身托舉上天,MAX10不僅需要更大的機翼,還需要一對更高的起落架。為此,波音還專門提出了一套起落架液壓伸縮方案。
但是,在200座級新飛機的發展方向上,波音卻突然走向了歷史的十字路口——737MAX8的兩起致命事故使波音元氣大傷,而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事故原因又似乎都與設計有關。加長機身只會進一步增加飛機發生大迎角的概率,而增加迎角傳感器,改進算法,應對的只是當飛機出現異常大迎角后的處置辦法,并不能從氣動層面上解決本質問題。同時,對波音打擊最大的可能還不是賠償上的經濟損失,而是公眾對波音的信任喪失。
介于此,波音倒不如著力發展其曾經透露過的NMA新中型飛機,用于填補其產品線737MAX和787之間的座級空缺。
話回空客。此前曾有外國媒體報道,空客計劃將A321的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100噸,為此需要對現有的機翼和起落架進行升級,同時還需要推力更大的發動機。空客官方雖然拒絕就此計劃發表評論,但不難猜測,空客肯定對波音的NMA計劃有所準備,因為A321飛機也有其物理極限,在當前的氣動外形上一味地增加長度,并不會獲得最優的氣動效率。而空客在最大的窄體客機A321和最小寬體客機A330-200之間,還存在一個座級空缺。這個空缺雖然比波音的小,但波音NMA新中型計劃一旦實施,屆時空客再想發力,恐怕會為時已晚。
打開飛行地圖,在跨大西洋的航線上,寬體飛機是此時的主力軍,窄體飛機只有少量的波音757和新交付的A321LR。但數量少并不代表著沒有需求,隨著乘客對點對點運輸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A321neo,以及在其基礎上發展的A321LR等窄體客機,會更多地出現在天空中。我們也期待波音能夠早日走出737MAX困局,用737MAX10,或者—款全新的中型客機,再續757曾經的輝煌。
責任編輯:陳肖

飛行在大西洋航線上的757客機。在羅爾斯· 羅伊斯發動機推動之下的一代經典757 走向了民航客運的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