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不正確的、歪曲的知覺。引起錯覺的原因很多。感知條件不佳、視聽覺功能減退、強烈情緒影響、想象、暗示以及意識障礙等都能引起錯覺。錯覺本身不一定說明有病,因為健康人也能出現錯覺,只是健康人對錯覺都能重新認識罷了。在病理狀態下,尤其在各種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時,常常出現錯覺。但錯覺不一定都是病理性的,正常人在疲勞、精神緊張、恐懼以及在感知條件不良時,也會產生錯覺。幻覺:是指在客觀現實中并不存在某種事物的情況下,病人卻感知有它的存在。幻覺大多數是病理性的,是精神病性癥狀中很常見的一種,病人常常對幻覺的現象及內容堅信不疑。因此,錯覺與幻覺是有本質區別的。
兩根等長的線,如果相互垂直放置,那么直立的那條會被認為比橫放的那條長。這是幻覺嗎?其實這是正常的錯覺。
美國腦科學家大衛·伊格曼在《大腦的故事》中說:“錯覺提示我們:腦中的外部世界畫面,不一定就是對外部世界的準確再現。我們對現實的感知,與外面發生的真實情況沒有太多關系,而更多地是與大腦里發生的事情有關。”
也就是說,大腦是固執己見的。當大腦中已經習得的知識和眼前的情況有出入時,大腦并不會“及時轉彎”,仍舊會保持“慣性”。例如,在常識里鐵比棉花沉,當你在掂量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時,仍舊會覺得鐵比棉花沉。
錯覺和幻覺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現象。前者是大腦對外在刺激的分析錯誤,后者則是在完全沒有外在刺激的情況下,大腦仍然感受到刺激。例如,一個人聽到有人叫他,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叫他,這屬于幻覺;一個人聽到了流水聲,但事實上這是其他類似于水流聲的聲音,并非是真正的水流聲,這屬于錯覺。正常的錯覺多半是暫時的、能糾正的。
據《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