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2005年聯合國提出普惠政策這一基本概念,我國在建設普惠金融體系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是以提供相同的機遇為前提,同時不違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準則,以大眾可以接受的成本,為有金融方面需要的各個階層和人民提供相對應的措施。農村地區作為適用該政策最佳地區,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的大力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普惠;農村地區;可持續性;金融
不論貧富,無高低貴賤,所有人享受的融資和金融權利都是平等的。全方位的創新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要求,為使各個階層得到更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務,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是不可避免的。該政策的第三個要求是無條件承擔金融社會責任,金融機構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因此該機構應該在最大限度上增大提供服務以及服務對象的范圍。
一、貫徹普惠金融政策的意義
經濟在發展運行過程中,最重要的載體便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運行的速度和效率,也是經濟正常運作的重要保障。而普惠金融政策的主旨,恰恰是保障了金融機構的覆蓋率,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都能夠在社會經濟進程發展中獲利,建造一個共同富裕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走出過去的貧窮環境。
二、發展普惠金融政策的要求
(1)為了實現金融服務的全面可獲得性,要保證獲取渠道的通暢和分布。想要拓寬金融服務獲取渠道,就必須保證多層次的來組織成立金融服務機構。只有成立了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機構,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金融覆蓋面,所以我們不僅要注重金融機構的深度發展,也要多鼓勵新興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
(2)注重創新,促進農村的金融服務多元化發展是實現三元目標的重要舉措。要求政府在普通開設的金融機構基礎上,增設一些保險類,理財類業務,不僅注重農村金融服務的深度,同時增加廣度。在農村展開金融普惠服務時,要做到心中有數,農村金融業務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務,而不是一味的求多求廣,滿足農村的多元化需求。
(3)遵循普惠金融政策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既要滿足現存的農村金融機構的需要,又不能透支農村的金融資源,要在保證提供長久的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同時也要兼顧速度和質量。、在制定各項經濟服務的利率和收入時要保證能收回提供服務時付出的成本,必須實現自身收益,做到有出有進,才能支撐長期發展。
三、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概況及制約因素
普惠金融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機構穩步發展,產品和服務多樣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通過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普惠金融政策實施狀況進行分析,對近年來的各種數據指標進行分析計算,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當前中國的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弊端,如農村金融的覆蓋面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較弱、該政策的實施對減少貧困的效果并不明顯。
四、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對策
(1)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體制、增強政策實施強度、關注金融風險的監管體制等措施來保證農村普惠金融政策的持續發展,保證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建立了完整的政策鼓勵方針,使政策能更好更快的到達既定目標,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為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下一步推進做出了保障。
(2)準確定位,發展特色經濟。所有參與金融市場經濟進程的機構應該學會準確定位,清楚自身應把握的重點,例如,農行負責資金流轉,主要經營貸款業務,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應該拓寬資金的流動量,加快資金流動速度,盡可能的增多流轉機構以及在農業地區設立分支,制造更多金融崗位;農村信用社是在農村地區的新型機構,堅守其為農業,農村,農民提供服務的主旨,適應當前農村的多元化,特色化需求,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將自身發展成多方面的綜合機構。
(3)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與普惠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力度,彌補我國法律在普惠金融推行過程中的體現出來的不足與遺漏,使我國法律更適合于當前的金融形勢和環境。彌補不足之處,指的就是在農村地區大量存在的民間借貸行為以及非法集資行為,這些非法行為不僅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政府要盡快讓農民了解接受合理合法的融資模式,在最大限度上防止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4)運用科技推動政策穩定發展。利用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在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推廣過程中極大作用,讓政策推廣與現代化接軌,讓農村人群充分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例如設立網上銀行,支付寶等不需要面對面就能交易的沖出線下的工具,在農村地區的支付結算機制要提高速度,采用遠程控制,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屬于雙贏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群眾的教育宣傳力度,打破在農村地區長久以來的固有思維,以便新興的科技技術能更好更快的被人們接受和使用,促進普惠金融政策在農村地區的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楠竹.關于大力發展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思考[J].結構調整與政策法規,2014(11)
[2]李巧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J].行業-改革發展,2015(04)
[3]林永福.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認識與思考[J].民生金融,2014(26)
[4]祝國平.互聯網金融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作用[J].金融論叢,2015(03)
作者簡介:隋藝(1994-),女,漢,山東省諸城市,碩士,單位:青島科技大學,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