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時期,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新常態下嚴格執行黨執政的有效措施,它是從根源上預防和打擊腐敗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結合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提出“改革新常態下的審計思維,建立科學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內部審計環境”的相關對策。解決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思維固化、評價標準不一的問題,推動審計部門從傳統審計向新常態審計的轉變。
關鍵詞:新常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一、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
新常態包括以發展速度從高速到中速的過渡;在經濟結構上不斷優化升級;在經濟發展上從因素驅動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三個方面。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責任有所增加。我國先后出臺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及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規范了新常態下的新審計,要求各行各業加大對經濟責任的審計,不僅要對任期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還有必要擴大對離任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
二、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
(1)傳統審計思維固化
目前,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準則以及與審計相關的方法和程序、經濟責任的界定和評價標準,但是,大多數關注的是傳統內部審計的內容,而忽略了需要在新常態下審計的關鍵內容。例如,內部審計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實施國有資源經濟責任審計和公共基金經濟責任審計時,受傳統審計內容思維方式的影響,改革創新意識有限。
(2)審計評價標準不一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面臨著評價標準不一,審計領域寬泛的問題。雖然有相關規定中起引導性作用。但是,部分審計內容和范圍的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高。因為審計具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即使對待相同問題不同的審計人員也會作出不同評價,同時還受市場調控、政府引導等問題的影響,這使得審計人員難以在審計工作中有效地開展工作,從而降低了審計人員監督,識別和評估的能力。因此,審計評價結果缺乏標準化,影響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更難以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履職現狀進行公正客觀的評估。
(3)審計部門獨立性受限
新常態要求審計部門適應新常態并增加新供應,滿足新需求,充分發揮職能,來引導國有企業完成國家“三對一補貼”的經濟發展戰略,實現內涵式發展。但是,由于中國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較晚且不完善,內部審計地位不明確,存在較強的依賴性。譬如在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下開展相關工作,工作崗位和薪資福利也是由管理層直接決定。因此,在國有企業結構中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有限,使內部審計部門無法及時應對新常態的需求。
三、新常態下強化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對策
(1)變革新常態下的審計思維
在新常態下,抓住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優化國有企業的內涵發展模式,放棄圍繞GDP增長率的發展戰略,轉而關注“長期環境效益,安全生產,綠色共享,可持續發展”新常態下轉型的關鍵要素。審計準則制定部門可以根據新常態的具體需求制定適應的經濟責任審計準則,并通過試行逐步完善。內部審計部門可以通過審計規則評估“三比一補”和“內涵發展”新常態下國家政策的完成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2)建立科學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責任審計評估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對明確法律責任,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規范審計行為,降低審計風險及對審計結果的合理運用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部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新常態下經濟責任審計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切實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評估的公平性、客觀性和有效性,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評估體系,規范審計內容,以達到促進國有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的目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應當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多角度的評價審計的標準和內容,建立科學,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3)改善內部審計環境
在新常態下,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缺失必然不能滿足新常態下高質量的內在要求,這將導致審計結果不公平,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不公正。因此,為了保證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的正常運轉,內部審計必須保證其獨立性。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審計獨立性法律體系建設,加大紀律處分力度,扼殺領導干部與內部審計部門從法律體系中勾結的可能性。其次,內部審計部門應與領導干部分開,內部審計部門應獨立于管理層面。最后,可以在企業文化中加入審計獨立性,改善企業文化環境,引導內審部門在潛移默化間遵循獨立性原則。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應該把握新常態下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拓寬審計體系和內容,來提升審計能力以適應新的戰略發展需要。對國有企業及領導干部實行審計監督全覆蓋,保障國有資源,公共資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為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以此促進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婷.完善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探討[J].財政監督,2018(03):67
[2]趙炯.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6(18):70
[3]汪立.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的問題研究[J].經濟人,2016(05)
作者簡介:廖珂琳(1996—),女,漢族,四川廣安市人,學生,重慶理工大學MPAcc 在讀碩士,單位:重慶理工大學MPAcc 專業,研究方向:I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