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長沙市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入手,指出了當前長沙市養老機構定位模糊、護理人員緊缺,護理水平低、基礎設施不完善,反饋機制不健全、籌資渠道不暢,投資回收期長等存在的諸多問題,并為我省醫養結合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長沙市;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模式
一、發展現狀
長沙市政府文件《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表示,長沙市欲在2020年底之前,全面建成“9064”的養老格局,也就是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6%的老人依托社區,剩下4%的老人依賴機構養老。
經過幾年的發展,長沙市已經在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方面有所發展,但按照《意見》所設定的目標來看,要實現“9064”的養老格局,長沙市共需約4萬張養老床位,還有約2萬張床位的巨大缺口,如果老年人口數按照5%的年增長率逐年增長,到2020年,長沙市的老年人口總量將達到150萬,養老床位的需求量也就上升到約6萬張,需求量將遠超目前的床位總量,所以長沙市的養老床位亟待增加。此外,長沙市內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機構收費區間差距很大,據公開數據大體分為三個主要區間:每月1000-1500元、每月1500-2500元以及每月2500-3500元。同一層次的養老機構中,公辦機構收費相對較低,民營機構設施較好,但收費會高出600-1000元不等,因此兩種養老機構在入住率上存在巨大差距,公辦養老院、老年公寓的入住率基本上達到60%-70%,而民辦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僅維持在20%左右,即使在養老床位嚴重不足的背景下,依然存在嚴重的資源錯配,一方面空床率很高,另一方面又“一床難求”。
二、存在問題
(1)機構規模和能力限制。醫養結合模式是養老模式的創新,要做到準確定位才能保障其迅速健康地發展。但就長沙市來說,能夠順利開展醫養結合業務的養老機構一般是一些公立、大型民營或是專業性較強的機構,而小型民營、基層類的養老機構由于各種基本條件的限制,往往沒有能力拓展此類業務,從而造成了醫養結合資源的過度集中,不利于醫養結合的均等化、大眾化發展。
(2)籌資渠道不暢,投資回收期長。醫養結合類的養老機構資金來源主要是老人支付的養老費用和政府補貼,長此以往,政府的財政支出大,不利于機構的長遠發展,而少數民營機構規模較大,各類設施齊全,但是早期投入大,收費高,入住率較低,因而投資回收期也長,難以得到其他投資者的青睞。
(3)護理人員緊缺,護理水平低。醫養結合類的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工作難度高、強度大,而且失能老人的身體狀況更差,容易產生意外,因此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更大,但目前長沙市的護理人員報酬不高,所以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需求量大、流失率高。此外,護理人員的準入門檻還比較低,不要求學歷、專業證書,只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訓就可以上崗,顯然沒有辦法滿足醫養結合的基本要求。
(4)基礎設施不完善,反饋機制不健全。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立足于基礎設施和制度的完善,目前長沙市的多數養老機構開辦時間早,基礎設施不完善,活動場所不夠,活動種類單一,達不到多數老人對生活環境的預期,而且養老機構內部和外部都沒有有效的反饋機制,老人就算對機構提供的服務有不滿,或是對收費有疑問,都很難得到有效的回復,不利于養老機構的正向發展和入住老人權益的維護。
三、對策建議
(1)明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級評價標準。應針對失能老人建立合理、統一的護理等級評價制度。評價制度可以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和認知功能評估量表為依據,對有入住養老機構需求的老人進行分類,得出多個照料等級,保證等級高的老人優先入住,促進養老資源合理有效配置。
(2)失能老人養老服務應納入社保管理體系。不同于醫療費用,養老費用一直被排除在社保范圍之外,許多失能老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支付此類機構的費用,入住率達不到,醫養結合的模式也難以發展起來。若是符合參保條件的失能老人發生的相關醫療護理費用,均可由護理保險基金支付,這樣能夠極大地緩解失能老人的給付壓力,改善資源配置的效率,有效促進醫養結合模式的發展。
(3)加強照護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落實人才隊伍激勵政策。醫養結合分為醫和養,而醫療護理需要很強的專業性,人才培養周期長,要培養出合格的專門針對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人員,必須從現在開始籌劃,要鼓勵各高校積極開設相關專業,加強專業技能培訓,除此之外,應該完善相應的薪酬、職稱評定和激勵機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并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類養老機構執業。
(4)加大財政扶持政策。將醫養結合養老類產業納入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范圍。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逐步擴大購買服務范圍,完善購買服務內容。醫療機構設置老年護理床位符合養老資質條件的,可按實際開放床位申請給予項目建設資助和營運補貼。
總體來說,醫養結合的發展,應從降低醫保門檻、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實現全環節監管以及建立強制性、統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級評價標準上著手,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互通。
參考文獻
[1]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6):64
[2]區慧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的“醫養結合”機構模式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
[3]文雯.湖南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供求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3:46
[4]王曉晚,徐琴.老齡化背景下湖南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對策[J].企業導報,2014(20):69
[5]朱華.一張床,如何讓長沙的老人既養老又能治病[N].長沙晚報,2015-11-26
作者簡介:唐蘇美眷(1995——),女,土家族,湖南省吉首市,湘潭大學商學院2017級應用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