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64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了審慎監管、金融發展和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以降低金融風險為目標的審慎政策可能會促進經濟增長,而金融開放會抑制此類政策的增長效應。
關鍵詞:審慎監管;金融發展;金融開放;經濟增長
一、引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前沿文獻的主題。大量證據表明,金融體系較發達的國家往往在長期內增長更快。很大程度上,這種增長效益是因為金融發展有助于促進資本積累和資源有效配置,減輕金融約束,減少代理成本,促進長期外資流動,從而促進經濟長期增長。然而,由于信貸過度增長,金融發展可能導致更大的金融危機風險。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金融開放可能導致金融波動增加,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持久的影響,應對這些增加的風險可能需要加強審慎管理。
本文利用跨國數據對審慎政策、金融發展及金融開放程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計量分析,超越現有研究,如Ma(2017)和Neanidis(2018)的研究重點為審慎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而沒有考慮金融發展或金融開放可能會顯著影響這種關系這一事實。實證結果表明,采用緊縮型審慎政策的經濟體會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金融開放往往會削弱這種增長效應,可能是因為開放為國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向海外借款的機會,使它們免受國內金融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的影響。此外,金融更加開放可能為各國審慎監管漏洞提供更大的空間,從而使金融機構得以規避國家監管政策措施的變化。
本文以下部分的結構為: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第三部分為實證框架,第四部分為實證結果,第五部分為結論與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審慎監管的好處上,即減輕金融風險和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抑制信貸和產出的短期波動,以及促進總體經濟穩定。國內對審慎監管的有效性的相關研究并不多,李妍(2009)較早提出了宏觀審慎監管能夠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國外學者如Galati和Moessner(2013)的研究表明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是減輕金融周期幅度和增加金融體系彈性。
相比之下,很少有人關注監管的增長效應。雖然監管政策可以通過降低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和金融危機的風險促進經濟增長,但也可能對短期內的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由于審慎監管對經濟增長的凈影響是模糊的,本文由此進行實證檢驗。
三、數據和實證模型
(1)數據來源
本文所有的宏觀經濟數據,如GDP、人口、教育、政府消費和通貨膨脹等,全部來源于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審慎監管的數據來源于Lim(2011,2013),Kuttner和Shim(2016)以及Cerutti(2017b)編制的審慎政策數據表。其中,涉及兩大類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一類工具旨在提高金融體系彈性,如資本充足率、撥備要求以及流動性要求;另一類工具旨在平滑消費,如資產工具、貨幣工具和準備金要求。最終,樣本包括全球64個國家1990-2014年的非平衡面板數據。
本文將審議三類審慎政策指數:第一個指數涵蓋所有類別的審慎政策,第二個指數側重旨在管理周期的措施,第三個指數側重旨在提高彈性的措施。每種審慎政策指數均可取三個不同的值:寬松,緊縮或不變。考慮一個五年期限,計算第s年國家i的緊縮決策 和寬松決策 的數量,為所有審慎政策工具分配相同的權重,構建綜合審慎指數:
該指數衡量了審慎政策在所考慮的時期內緊縮或寬松的程度,因此,這一指數將與經濟增長聯系起來。
為了研究可能的不對稱影響,分別考慮寬松決策的數量和緊縮決策的數量:
(2)實證模型
考慮到可能的未觀察到的因素,本文采用國家和時間固定效應,并用Andersen和Hsiao(1982)的方法來處理反向因果關系問題?;鶞誓P腿缦拢?/p>
其中,因變量 是五年(非迭代)平均實際人均GDP
增長率,i和t分別代表國家和時間指數。lnPP是一國在五年期內采取的審慎政策緊縮(寬松)決策數量的正(負)函數。FD是金融發展指標,是衡量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同指標的綜合指標,取自Sahay(2015)。OPEN是金融
開放度指標,本文使用Chinn和Ito(2006)指數。向量 是一組控制變量,包括平均受教育年數,平均人口增長率,
政府平均消費/GDP以及平均通脹率。 和 分別是國家
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
除了基準模型(1)以外,本文還考慮了一組擴展回歸(2),允許審慎監管的效果取決于金融發展的程度和金融開放程度:
由于基準模型是一個動態固定效應模型,需要使用工具變量技術確保一致的估計。為此,本文使用Anderson - Hsiao方法,對于基準模型(1),首先用一階差分重寫模型,然后用工具變量估計模型,形式如下:
在(2)和(3)中,將滯后因變量 和審慎政策指數 作為內生變量,將人均GDP對數的2期滯后水平和審慎政策指數的2期滯后水平以及其對數作為工具變量。
四、實證結果分析
實證結果見表2和表3,從表中可以得出三個主要的結論:
第一,旨在抑制(促進)信貸增長的審慎政策措施對經濟增長有積極(消極)影響。金融發展和金融開放似乎也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且金融開放影響更大。
第二,有一些證據表明,當經濟在金融上更加開放或在金融上更加發達時,旨在提高金融業彈性的審慎政策措施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往往效果較差??赡艿脑蚴?,隨著金融開放程度加大或金融發展程度增強,監管較少的金融中介機構增加了市場份額,企業和家庭更易獲得國外金融資金,審慎政策的有效性就會降低。從經濟角度來看,這些影響是巨大的。當人們區分包括資本金要求在內的周期性和彈性審慎措施時,這些效應在定性上非常相似。
第三,如表3所示,審慎政策與經濟增長正相關的結果,本質上是由緊縮決策而非寬松決策驅動的(見第(I)至(III)欄),即限制系統性風險或阻止繁榮發生的審慎政策有利于經濟增長,而緩解經濟低迷的審慎政策的效果則更為有限。此外,由(IV)可知,當經濟在財政上更加開放時,緊縮型審慎政策的增長效果較弱。相比之下,由(V)可知,隨著金融深化,沒有類似的統計上顯著的抑制效應。(IV)的估計值表明,在金融開放的經濟體中(當開放指數取1時),緊縮型審慎政策的增長效應往往是封閉經濟體(當開放指數取0時)效果的一半。
總體而言,為了抑制信貸過度增長或減輕金融風險而采用緊縮型審慎政策的經濟體往往會從更高的經濟增長中獲益。然而,金融開放往往會削弱這種積極影響,可能是因為金融機構繞過國內監管,非金融企業和家庭向海外借貸的機會增加。其次,金融更加開放也可能為各國審慎監管的漏洞提供更大的空間,從而允許銀行規避國家政策措施的變化。
五、結論
本文旨在研究審慎政策、金融發展和金融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對64個國家樣本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限制系統性風險、防止信貸繁榮發生的審慎政策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與此同時,金融開放往往會抑制緊縮型審慎政策的增長效益。這些結果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說明了在旨在促進金融發展和金融一體化的結構性政策的更廣泛背景下制定審慎監管的重要性,各國在制定結構性審慎規則方面加強協調,可能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Cerutti,Eugenio,Ricardo Correa,Elisabetta Fiorentino,and Esther Segalla,“Changes in Prudential Policy Instr
uments–A New Cross-Country Datab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13 (March 2017b),477-503
[2]Galati,Gabriele,and Richhild Moessner,“Macroprudential Policy: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7(December 2013),846-78
[3]Kuttner,Kenneth N.,and Ilhyock Shim,“Can Non-Interest Rate Policies Stabilise Hous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57 Econom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6 (October 2016),31-44
[4]Lim,C-H,A Costa,F Columba,P Kongsamut,A Otani,M Saiyid,T Wezel and X Wu,“Macroprudential Policy: What Instruments and how to use them? Lessons from Country Experiences,” Working Paper No.11/238,Inte
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ovember 2011)
[5]Lim,Cheng H.,Ivo Krznar,Fabian Lipinsky,Akira Otani,and Xiaoyong Wu,“The Macro- prudential Framework: Policy Responsivenes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orking Paper No.13/166 (July 2013)
[6]Ma,Chang,“Financial Stability,Growth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unpublishe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ugust 2017)
[7]Neanidis,Kyriakos C.,“Volatile Capital Flow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Banking Supervision.” Forthcoming,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December 2018)
[8]Sahay,R,M Ciha?k,P NDiaye,A Barajas,R Bi,D Ayala,Y Gao,A Kyobe,L Nguyen,C Saborowski,K Sviry
dzenka and S Yousefi,“Rethinking Financial Deepening: Stability and 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s,” Staff Discussion Note No.SDN/15/08,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ay 2015)
[9]李妍.宏觀審慎監管與金融穩定[J].金融研究,2009(8):52-60
作者簡介:魏莎,女,漢,江蘇,碩士研究生,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貨幣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