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穎
【摘要】 目的 觀察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骨、肌腱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骨、肌腱外露創面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運用翻轉技術的傳統筋膜瓣翻轉治療, 觀察組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植皮存活率、創面感染率、創面一次愈合率、手背伸肌腱粘連率、愈合面二期整形率以及創面愈合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植皮存活率為93.3%、創面一次愈合率為90.0%, 均高于對照組的73.3%、66.7%, 創面感染率為3.3%、手背伸肌腱粘連率為6.7%、愈合面二期整形率為6.7%, 均低于對照組的20.0%、26.7%、60.0%, 創面愈合時間為(40.4±9.3)h, 短于對照組的(57.9±14.7)h,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骨、肌腱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高植皮存活率、創面一次愈合率, 降低創面感染率、手背伸肌腱粘連率、愈合面二期整形率, 能夠大大縮短創面愈合時間, 值得推行。
【關鍵詞】 翻卷技術;帶蒂筋膜瓣;游離植皮;游離皮瓣;骨、肌腱外露創面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41
筋膜皮瓣是瑞典整形外科醫師Ponten于1981年初次發現并定義命名的, 3年后印度整形醫生Thatte改進了皮瓣切取方式, 分離出帶蒂筋膜瓣向前翻卷180°聯合游離植皮術治療脛骨外露創面, 而后臺灣賴春生醫生將其運用于四肢創面治療中, 并取得顯著療效, 為修復肢體和肢端創面提供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新方法[1]。本研究為了進一步觀察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骨、肌腱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 就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展開對比分析, 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骨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骨、肌腱外露創面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18~55歲, 平均年齡(43.7±10.2)歲;受傷因素:電燒傷24例, 擠壓傷6例;創面部位:手與前臂17例, 小腿與足部8例, 頭部5例;創面面積1%~8%, 平均創面面積(4.5±3.2)%。觀察組男20例, 女10例;年齡18~55歲, 平均年齡(43.5±10.3)歲;受傷因素:電燒傷23例, 擠壓傷7例;創面部位:手與前臂17例, 小腿與足部8例,?頭部5例;創面面積1%~8%, 平均創面面積(4.4±3.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運用翻轉技術(roll-over)的傳統筋膜瓣翻轉的治療。觀察組運用翻卷技術(roll-over)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 操作步驟為:麻醉成功后, 創面徹底清創, 剔除壞死失活組織, 充分止血, 選擇供區方位, 一般選擇創面近端切取筋膜瓣, 做縱行切開皮膚, 皮下尋得深筋膜層, 皮下疏松結締組織(解剖標志明顯)下方即為深筋膜層, 深筋膜下方為肌膜或骨膜, 根據缺損面積大小設計筋膜皮瓣(長寬比一般≤3∶1), 將筋膜瓣向遠端翻卷180°, 覆蓋創面, 筋膜瓣的邊緣與創面皮下縫合固定, 在腹部、大腿內側等隱蔽部位用取皮刀取相應大小的刃厚皮覆蓋創面, 壓力輔料固定, 術畢。創面定期換藥, 10 d拆除壓力輔料, 14 d拆線。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植皮存活率、創面感染率、創面一次愈合率、手背伸肌腱粘連率、愈合面二期整形率以及創面愈合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植皮存活率為93.3%、創面一次愈合率為90.0%, 均高于對照組的73.3%、66.7%, 創面感染率為3.3%、手背伸肌腱粘連率為6.7%、愈合面二期整形率為6.7%, 均低于對照組的20.0%、26.7%、60.0%, 創面愈合時間為(40.4±9.3)h, 短于對照組的(57.9±14.7)h,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骨、肌腱外露創面為骨科常見疾病, 主要因電燒傷、擠壓傷所致, 會對患者的肢體功能與生活質量構成不利影響[2]。該病的治療非常棘手, 由于基層醫院缺乏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頂尖的顯微血管外科人才, 但恰恰該高能量損傷多發生于工業區集中的郊區基層, 骨、肌腱外露無法直接行游離植皮, 許多創面需要行皮瓣移植(肢端的創面多需要行游離皮瓣移植)覆蓋創面, 皮瓣移植術失敗率較游離植皮高, 且費用高, 患者創傷大, 治療過程痛苦, 常需要再次整容術, 不利于基層廣泛開展[3]。
帶蒂筋膜瓣具有手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筋膜瓣具有清晰的解剖標志以及層次, 極易尋得和切取;而游離皮瓣需要術者有極高的顯微血管外科造詣, 而且失敗率高), 創傷?。ú粚M織供區造成大面積損傷, 皮片供區可以選擇大腿、上臂內側、腹部等隱蔽部位, 對外觀影響非常?。?抗壓、抗感染能力強(筋膜瓣具有完整豐富的動靜脈循環系統, 且帶蒂移植進一步保證了供血, 植皮時的壓力輔料對筋膜瓣的血運影響小, 血運豐富為強大的抗感染能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預防肌腱粘連(筋膜瓣為肌腱滑動提供了完美的軟組織床), 不需要二期再次整形(游離皮瓣為了保證存活率, 一般切取皮瓣時保留較多組織, 從而導致了局部組織較厚, 外觀非常差, 基本都需要二期整形, 不符合現代人對外觀的高要求,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費用)等優點[4, 5]。
本研究對比運用翻轉技術的傳統筋膜瓣翻轉與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骨、肌腱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植皮存活率為93.3%、創面一次愈合率為90.0%, 均高于對照組的73.3%、66.7%, 創面感染率為3.3%、手背伸肌腱粘連率為6.7%、愈合面二期整形率為6.7%, 均低于對照組的20.0%、26.7%、60.0%, 創面愈合時間為(40.4±9.3)h, 短于對照組的(57.9±14.7)h,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運用翻卷技術的帶蒂筋膜瓣聯合游離植皮替代游離皮瓣治療骨、肌腱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明顯提高植皮存活率、創面一次愈合率, 降低創面感染率、手背伸肌腱粘連率、愈合面二期整形率, 能夠大大縮短創面愈合時間, 值得推行。
參考文獻
[1] 林洪明, 李德勝. 游離植皮、皮瓣移植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長期慢性潰瘍創面的臨床效果及對疼痛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7):740-743.
[2] 葉松林, 陳立, 覃曉峰, 等. 封閉式負壓引流術聯合游離植皮、皮瓣移植術治療四肢難治性感染創面的效果及對疼痛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109-112.
[3] 趙玲玲, 曹東升, 謝娟, 等. 脛后動脈內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轉180°修復跟踝創面的療效觀察. 安徽醫藥, 2016, 20(3):480-483.
[4] 楊廣鋼, 蘇博源, 潘永雄, 等.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游離植皮治療跟骨術后感染的療效觀察. 重慶醫學, 2018, 47(1):117-119.
[5] 梁承財, 鐘南. 筋膜瓣轉移后植皮治療手指皮膚缺損合并肌腱與骨外露.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6, 31(5):556.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