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鋒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社會進步的同時,對礦產資源需求度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煤礦事業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對煤礦資源的需求,煤礦開采力度不斷增大,煤礦開采導致地層結構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并引發一系列地質災害,危及到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在我國,煤礦開采已有數年,因煤礦開采產生的地質環境問題呈現出多樣化,最為常見的地質環境問題有煤礦地質災害。因此,文章以煤礦地質災害為基礎,詳細分析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并針對如何防治煤礦地質災害,總結出幾點有效對策,為煤礦產業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和指導,僅供參考。
關鍵詞:煤礦地質災害;特征;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TD77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23-0132-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per capita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has been in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of social progres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coal resources, coal mining efforts continue to increase, coal mining leads to the destruction of formation structure,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causes a seri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endangering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n China, coal mining has been for several year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coal mining are diversified, the most comm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detail, and sums up several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 industry.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and instructive to the relevant worker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coa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煤礦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煤礦的不斷開采,產生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煤礦地質災害為最常見的地質環境問題之一。煤礦開采必然使開采區地質結構發生改變,這使得煤礦資源開采區產生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煤礦開采前常伴隨棄土隨意堆放,降雨觸發滑坡等地質災害;而煤礦開采過后常產生采空區,因此常產生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煤礦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煤礦開采安全,嚴重威脅煤礦周邊居民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制定相關合理有效防治對策是必要的。
1 煤礦地質災害的現狀
煤礦作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必備資源,對其開發利用十分重要。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地質環境問題,近十年來,國家采取煤礦開采保證金制度(煤礦開采每年必須繳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因此,礦山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在經費有保障的情況下逐一的得到改善。但隨著經濟發展,煤礦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開發規模不斷增大,產生了一些新的地質環境問題,具有復雜化,多樣化的特點。其中,地質災害為典型具有破壞性的地質環境問題;不同地區煤礦地質災害特點呈現出不盡相同的特點,同一地區煤礦地質災害呈現基本類似的特點。
2 煤礦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
2.1 煤礦地質災害類型
最為常見的煤礦地質災害主要有五種: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在煤礦開采和挖掘過程中,亂石(棄渣)的隨意堆放,開采震動的影響,采空區的影響等因素均可能導致上述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不僅對煤礦開采工作造成威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威脅煤礦周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2 各種煤礦地質災害特征
滑坡,主要以松散堆積層土質滑坡為主,規模以小型為主,引發因素大多為煤礦開采棄渣隨意堆放,因煤礦開采需要平場開挖坡腳,未進行及時支護也可能引發滑坡,煤礦開采中的爆破震動對古滑坡或已有基本穩定的滑坡易導致二次變形破壞;崩塌,多產生于采煤區斜坡頂部陡巖區域,陡巖巖體本身節理裂隙發育,或因不均勻風化形成的凹巖腔危巖,崩塌多為原有地質災害,規模以小型為主,煤礦開采爆破震動加劇巖體節理裂隙增大貫通,觸發崩塌發生;泥石流,規模以小型為主,煤礦開采隨意堆放棄渣,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在暴雨作用下,一些匯水條件較好的溝谷區域地表水匯集,沖刷棄渣,向溝谷中下游流動,對溝谷兩側及溝口區域造成嚴重破壞;地面塌陷、地裂縫,一般為小型,一些煤礦企業在開采中,未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預留礦柱、礦墻,或對采空區未能及時充填,采空區面積過大,超過頂板自穩能力,發生地面塌陷或地裂縫。
3 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3.1 滑坡、崩塌防治對策
固體廢棄物(棄渣)有序、合理堆放: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棄渣合理堆放,盡量堆放在地形平坦區域,并進行分層碾壓,對堆渣邊緣修筑圍擋結構;如必須堆放于緩斜坡上,堆渣體坡腳應修筑支擋結構,渣體沿坡腳支擋結構內側向上密實堆填,使其穩定。
設計穩定的邊坡腳,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攔擋工程;煤礦建設初期因場地需要常伴隨平場開挖,開挖坡腳時,必須進行及時支護,煤礦開采中必須對已有滑坡進行治理。工業廣場因開采需要開挖時,應根據巖土體結構、構造條件,選擇合理的坡腳,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攔擋、排水工程。
崩塌多為原有地質災害,煤礦開采震動觸發崩塌的發生,發現崩塌地質災害應及時治理或采取避讓措施,崩塌常見的治理措施為削除危巖或對危巖進行錨固以達到穩定狀態。
3.2 泥石流防治對策
合理堆放廢棄渣土,并作好護坡使其達到穩定狀態,未找到合適的堆放地點應及時將其外運,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
已經是泥石流地質災害區,應對其進行綜合治理,適當清理物源,可種植適宜的植物對物源進行加固,完善排水系統,在溝谷中修筑攔擋工程,消除泥石流危害。
3.3 地面塌陷、地裂縫防治對策
煤礦主要為地下開采,應嚴格按照規范及開采設計預留礦柱、礦墻,或采用充填發開采,及時回填采空區,避免或減少踩空塌陷和地裂縫的發生。
巖溶充水礦區,采取充填及排供結合等措施控制疏排水,防止巖溶塌陷。
如采空區已發生地面塌陷或地裂縫,應及時對塌陷或地裂縫進行調查,查閱煤礦開采相關資料和采取物探、鉆探等手段,掌握塌陷區或地裂縫規模和可能發展的區域后,對塌陷坑或地裂縫進行及時回填,防止降雨時雨水流入其中,并對塌陷區或地裂縫及周邊進行實時監測,發生新的塌陷或地裂縫及時處置。
3.4 進行科學開采
煤礦地質災害頻發,對開采人員帶來了極大威脅,因此對開采人員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定期進行煤礦開采知識培訓,有效應對煤礦地質災害。加強對煤礦開采的管理工作,編制科學的煤礦開發利用方案,具有科學性及可行性,并接受有關部門的審查和監督,在開采中嚴格按照開采流程進行施工,防止違規開采行為發生。目前全國一些省份已經提出綠色礦山開發,并逐漸實施起來,制定科學的開采方案,不但能保障開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還能減少地質環境問題,從而減小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3.5 防止瓦斯超標
瓦斯在礦井中如果達到一定的濃度易產生爆炸,直接威脅開采人員安全,且瓦斯爆炸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瓦斯泄露一直是煤礦開采中的重大問題,如何防止瓦斯泄露,降低瓦斯濃度成為煤礦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在開采前要對瓦斯濃度進行實時監測,保證瓦斯濃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方可進行開采,一旦超標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方可進行開采。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建立智能化的監測體系,加強管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煤礦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大、危害性大;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五大類型。不僅威脅礦山生產活動,也威脅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嚴重阻礙礦業發展和影響社會和諧。隨著煤礦地質災害不斷出現及增多,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已對其提高了重視,作為煤礦企業,在開采前必須要做好相關必備工作,嚴格按照規范及設計開采,并對煤礦地質災害類型、特征及誘發因素等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科學制定開采計劃,合理開采,最大程度減少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建輝.基于綠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設計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9(06):53-54.
[2]紀娜.建筑幕墻造價影響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9(06):233.
[3]蘆欣欣.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預測方法[J].當代化工研究,2019(05):36-37.
[4]劉姍姍.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9(04):65-66.
[5]黃潔靜.談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綠色建筑設計應用[J].低碳世界,2019,9(04):163-164.
[6]賈盼雷.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探究[J].石化技術,2019,26(03):195.
[7]申劍峰.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能源與節能,2018(11):86-87.
[8]楊鑫.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陜西煤礦,2018,37(05):145-146+154.
[9]朱富偉.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其相關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2018(09):51.
[10]荊亮.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礦業裝備,2018(04):100-101.
[11]安然.煤礦地質災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8(08):140.
[12]楊亞茹.煤礦地質災害的特征分析及防治策略思考[J].農家參謀,2018(1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