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載有巴西國家石油公司13萬噸盧拉原油的油輪,靠泊青島港董家口港區45萬噸級原油碼頭。青島港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的保稅現貨原油庫正式啟用,由此正式開啟了國際原油生產商保稅現貨原油交易“直銷”模式。
《中國能源報》撰文稱,與傳統原油進口需要確定買家且運輸周期較長不同,此次到港原油直接進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長租保稅罐,由產油國直接面向中國地方煉廠銷售原油。而到港的巴西原油在發貨前,也尚無明確的貨主買家。與此同時,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山東地煉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確定購買量和采購頻率,不僅省去地煉采購進口原油復雜的貿易流程和高昂的物流費用,還可節約中間貿易環節的流通成本,地方煉廠進口原油再添新型貿易模式。
“對港口來說需要有大型的接駁碼頭和吞吐量,需要建造或租賃與之配套的原油儲罐與運輸管道,要擁有強大的裝卸、中轉、儲存和運輸原油的能力。對油公司來說,要有穩定的原油生產或供應渠道,還要有穩定的運輸工具與通道,以便將油價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苯鹇搫撛透呒壏治鰩熮杉讶飳τ浾哒f。
青島港是中國大陸沿海最大的油品裝卸、中轉、儲存基地。2018年油品吞吐量再次超億噸,占全國進口油總量達1/6以上。巴西在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國中的排名從2016年第9位升至第6位,占比提升最快。僅2018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就向山東地煉銷售原油約800萬噸。
巴西石油公司在青島港“安家”開啟原油直銷新模式,可謂強強聯手。石油公司、港口和地煉三方共贏,“原油超市”有望成為港口地區油品交易的新趨勢。
地煉之前采購原油需要通過貿易商采購,呈現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點,有時一次進口只有三五十萬噸,大多通過貿易商拼船,并且需要湊單湊量、現貨現錢。不僅進口環節復雜且采購周期長、資金周轉困難,還易受油價波動影響、市場風險較大。傳統的進口原油模式,是買方確定后才會發貨,買方與巴西石油公司訂貨后通常有40天以上的船期才能抵達中國港口。
如今,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直接將各種油品現貨存儲在青島港,宛如建了一個“原油超市”,先把貨提前運到港口準備好,然后再向煉廠銷售。山東煉廠可以按照生產需求隨時采購、隨時通過輸油管道送到煉廠,大大縮短了采購周期,降低了匯率、油價波動的風險。而且也省下了中間及周轉成本,地煉獲得了巨大的實惠,可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原油超市”為國內煉廠進口原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將降低地煉原油采購在運輸周期和質量方面的風險,也為國內其他港口的進口原油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