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時珍 貴州師范大學喀斯特研究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
吳宇輝 貴州師范大學喀斯特研究院
伍德敏 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劉保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
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因地質作用被埋藏于地殼中所形成的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對人類認識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演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貴州作為古特提斯海東岸的一部分,受印支運動、拉丁期大海退等得天獨厚的地質構造活動影響,大量生活于這里的三疊紀時期生物被埋藏于厚重的碳酸鹽巖中,形成了以盤州、興義、關嶺為代表的三疊紀海生動物群“化石王國”。其資源價值同我國其他古生物化石產地一樣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但是相比于意大利圣喬治山、加拿大化石崖壁、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地等同類型化石產地來說,我國古生物化石產地的旅游發展仍處于起步的狀態,旅游紀念品設計多處于販賣化石本身的原始狀態,亟需解決的設計開發問題,以實現我國古生物化石產地旅游開發與保護之間的平衡。
旅游紀念品是指反映旅游目的地特色及核心內容并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特殊旅游商品,是旅游目的地所獨有并且帶有旅游目的地特有徽記的用品或藝術品,是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場上具有獨占性的商品,具有非破壞性、資源型和壟斷性的特點1。旅游紀念品也是旅游目的地信息的載體2,其對于推廣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內涵、延伸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和活躍旅游目的地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紀念品的設計既要貼近市場的需要,又要兼顧設計的意境之美,提高紀念品的文化內涵,達到商品性與文化性的有機統一3。旅游紀念品的深度開發應當在充分把握旅游目的地核心內容的基礎上,賦予其文化內涵,因為文化淵源才是旅游紀念品的生命力所在4。在學術研究中,學者將為旅游紀念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作為重點,如我國傳統的“道、器”思想5、苗族銀飾文化6、茶文化2,7等。但在旅游紀念品市場化的過程中,地域文化烙印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除此之外,我國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同質化嚴重,千篇一律;產品粗制濫造,質量低下;缺乏對旅游者需求的考慮;設計開發缺乏高品質的設計師、缺乏品牌化策劃等8。
得益于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眾多的古生物化石產地獲得一定程度的開發和利用,但也存在宣傳不足、管理經費缺乏、規劃不到位等諸多問題9-10。目前,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仍處于最原始的階段,銷售的旅游紀念品多為被科研工作者認為不具科學價值而遺棄的化石碎塊或周邊居民在政府未進行有效保護前私自盜采的化石。
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是世界上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和開花植物“遼寧古果”被發現的地方,其旅游紀念品主要以三葉蟲、狼鰭魚等小生物化石本身為主。云南澄江動物群是我國第一處古生物化石世界自然遺產地,其旅游紀念品主要以依托澄江動物化石群優勢物種設計而成的肥皂、U盤、雕塑品以及其他一些化石小碎塊為主。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三個產地已經于2004年到2005年間作為主體部分或重要組成部分批準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即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興義國家地質公園,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旅游發展。其旅游紀念品則多為結合化石的形態開發設計的一些茶盤、硯臺等紀念品,其中多包含化石本身。紀念品價格與化石的物種、大小、完整性、稀缺程度及其觀賞價值成正比,就總體來說,該類型紀念品價格均處于較高水平。
以化石本身作為旅游紀念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及紀念價值,但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化石本身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將其作為旅游紀念品對化石的保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次,以化石本身作為旅游紀念品,其中大多為科普價值較低的化石碎塊,難以滿足游客對該類旅游紀念品的需要,是不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再次,化石本身具有較高的價值,價格偏高,游客難以接受高昂的價格,受眾市場狹小;最后,因缺乏統一的設計開發,我國古生物化石資源的旅游紀念品尚未形成品牌效應。
目前國內旅游市場化石類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處于初始階段,以化石本身作為旅游紀念品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鑒于化石類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對化石資源的保護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古生物化石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研究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包含大量魚龍類、楯齒龍類、始鰭龍類、海龍類、原龍類、初龍類、龜類、海百合類爬行動物11,其中興義以胡氏貴州龍為代表,關嶺以海百合為代表,盤縣以混魚龍為代表,知名度及美學價值較高,是三疊紀化石群中最具旅游紀念品開發潛力的種類。
在旅游紀念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根據胡氏貴州龍的形態特征,對修復好的貴州龍樣本進行輪廓及紋理提取并轉換成平面圖案;對海百合化石元素的提取首先要把握海百合化石的特點,根據海百合化石的紋路和形態整體提取其輪廓,再根據海百合化石冠的細致紋路對提取的輪廓進行補充,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展示海百合化石的形態美;對盤縣混魚龍則是將生物復原圖直接運用到銀飾中。此外,在對化石個體元素提取的同時,要把握三疊紀時期海洋環境的復原,可將三疊紀海洋生物復原的場景作為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設計的重要內容。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以達到實用性、藝術性、紀念性、科學性的統一為目標,實現對貴州三疊紀化石群地質遺跡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滿足游客對旅游紀念品的需求,切實解決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主要以化石作為旅游紀念品的問題。運用單一原型化、多元融合化的設計理念,從貴州三疊紀化石群單一元素的原型化旅游紀念品設計和其與地域文化因素融合化的設計思路出發,為貴州三疊紀化石群的旅游紀念品設計賦予文化的元素,成為貴州三疊紀化石旅游的品牌形象之一。
(1)單一原型化設計
單一原型化設計指將貴州三疊紀化石元素作為旅游紀念品的設計要素進行直接應用的方法,運用原型化設計、組合化設計、抽象化設計的方式,達到將三疊紀化石元素進行記憶、傳達和轉移的目的12。其中原型化設計是通過設計要素整體的微縮、放大、旋轉等方式,通過對三疊紀化石的結構、形態、物種等元素的原型化實現三疊紀化石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原型化設計。在旅游紀念品設計時,通過對提取的三疊紀化石元素進行等比例縮放,進一步直接應用于設計中,設計出如化石玩偶、化石模刻等紀念品,最直觀地展示三疊紀化石的形態美、結構美及科學內涵。
組合化設計即通過多個元素個體的組合,形成完整的場景,或是將單個元素應用形成的產品組合成系列化產品。海百合與魚龍、貴州飛魚、菊石等同時期的海生爬行動物組合于同一畫面中,可以有效地重構三疊紀時期的海洋環境,將其應用于旅游紀念品設計中有助于游客更加清晰地了解三疊紀時期的海洋環境。將單個貴州龍、海百合、魚龍等元素設計的旅游紀念品組成系列化的旅游產品,有助于為游客展示三疊紀時期海洋生物由沉寂走向復蘇的過程。
抽象化設計即通過重組、夸張等手法對提取的元素進行二次開發。通過抽象化的設計將枯燥的三疊紀化石轉化為更加形象有趣的科學故事。抽象化設計以三疊紀化石的科學內涵為基礎,可以是單個化石元素的抽象化也可以是多個化石元素組合的抽象化。
(2) 多元融合化設計
多元融合化設計則是將貴州三疊紀化石元素與貴州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融合,提取貴州少數民族文化中的造型元素、色彩元素、圖案與肌理元素運用于貴州三疊紀化石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給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賦予地域文化的元素,實現貴州地域文
化傳承保護和貴州三疊紀化石群資源保護的共贏。
貴州因自然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環境,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制約了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入侵,完整地保存了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13。時至今日,蠟染、馬尾繡、泥哨、漆器、銀飾等民族工藝品仍保持著典型的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僅豐富了貴州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為貴州的旅游紀念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民族村寨中“家家是作坊,人人是匠人”的實際情況更為貴州發展以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提供了可能。
貴州地域文化造型元素的運用:
貴州地域文化資源中,如苗族舞蹈、侗族大歌、民族服飾、銀飾、漆器等表演藝術、服飾文化、手工藝文化均具有獨特的造型,其民族特色鮮明,具有極高的設計開發價值和深入挖掘的潛力。在進行旅游紀念品設計時,可就某一物品或某一活動的外部輪廓、內部結構、組成形式以及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等方面進行提取,將其與貴州三疊紀化石元素結合,如提取苗族服飾中的款式設計或民俗活動表演的某一動作等運用到旅游紀念品設計中,進而設計成玩偶、明信片等紀念品。
貴州地域文化色彩元素的運用:
色彩是人們對某一物品最直觀的感受之一,色彩搭配的方式和比例將影響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好壞。在苗、侗、布依等少數民族的服飾中,藍色和黑色為服飾的主色調,搭配紅色、綠色等配色,將其顏色搭配方式及比例運用于旅游紀念品設計中,具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色。此外,民族村寨建筑多為青瓦搭配木頭構成,青色及木黃色成為了民族村寨的主色調,提煉其色彩元素運用于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中,將富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貴州地域文化圖案與肌理元素的運用:
圖案和肌理的存在豐富了旅游紀念品的樣式,也為旅游紀念品表達內在的情感和思想提供了可能。在處理圖案與肌理元素的時候,除了對圖案中物體的基本造型、圖案本身的色彩進行提取之外,還需注重提取圖案中肌理帶來的感覺與圖案所帶有的意義14。在民族服飾、民族生活、民族工藝品中存在著豐富的圖案內容,將其進行創意開發并運用到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不僅折射出貴州豐富的地域文化,滿足了旅游紀念品獨特性、紀念性、藝術性的特點,也通過肌理、圖案等因素傳遞出了旅游紀念品設計者對貴州獨特的情感內涵。
(1)裝飾畫類
貴州三疊紀化石生物種群豐富多樣,具有許多美學價值較高的古生物化石,比如豐富多彩的海百合化石。海百合雖然是動物,但猶如植物花朵一樣美麗的海百合化石,不用多加處理就已經足夠令人震撼,所以用其海百合最原本的樣子從立體變成平面,直接制作成裝飾畫掛在墻上是很不錯的選擇。

裝飾畫及其裝飾效果圖
(2 )蠟染及繡品
本系列主要是運用大量海百合化石圖案,結合貴州龍化石、奇異盤縣魚、菊石等幾種化石元素,以蠟染或其他布匹為載體,制作成各種裝飾品。

盤縣奇異魚正遨游于三疊紀海洋的海百合“森林”中海百合緊緊扎根于海底。

幾支海百合散亂地分布在中心或是有規則排列分布,既可以選擇只有海百合的圖案也可以選擇與其他元素相結合的圖案,既可以選擇全新效果也可以選擇做舊處理。

海百合可以在海里隨著水流自由地徜徉,它正在用腕在水中捕食著看不見的小動物,它旁邊游過動物也各具特色。
(3)銀飾
該系列主要是以海百合為主,參考并結合苗族銀飾制作工藝而設計的銀飾。由于苗族銀飾大多都比較大,一方面不方便攜帶,普通游客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選擇佩戴如此大的銀飾,另一方面,如果制作苗族銀飾大小的飾品,制作成本高昂,旅游紀念品的售價也相應會相應提高,大部分游客較難接受,因此制作的主要是比較便于攜帶的首飾。
第一種是海百合為原型制作的手鐲,考慮到若直接使用海百合原本化石的樣子,那么其尖銳的部分容易劃傷手腕皮膚或者勾住衣服,所以采用保留海百合的主題形狀結構,將其棱角做光滑處理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外圍兩邊分別增加一圈環狀飾品,解決了海百合形狀易勾住衣服的問題。

手鐲效果圖(一)

手鐲效果圖(二)

手鐲效果圖(三)
第二種首飾保留海百合的主題形狀結構,利用其較長的觸角制作成戒指,并對棱角進行光滑處理。

戒指效果圖(一)

戒指效果圖(二)
第三種首飾是將海百合的冠及部分莖直接印刻在銀制的方片上,制作成吊墜。立體的海百合與平面的方片結合,不僅保留了古生物原有的形態,也極具美感。

吊墜效果圖(二)
第四種首飾的創作原理與上一個首飾原理相似。將盤縣混魚龍的生物復原圖直接印刻在平面的銀片上制作成吊墜,將方片改為海百合冠的輪廓,使魚龍與海百合相互結合。不規則流暢的形狀在保留了古生物原有形態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展現出它的美感。

吊墜效果圖(一)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物種多樣性豐富、化石分布廣泛、保存完美,主要以位于興義、關嶺、盤州的三個化石群為代表,是三疊紀化石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種類最為齊全、時間跨度最長的地區。貴州作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擁有燦爛的少數民族文化,和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具有貴州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很好地反映了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的以化石為主體、缺乏對游客需求的考慮、缺乏品牌效應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通過運用單一原型化設計和多元融合化設計的理念,有效結合貴州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為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賦予文化元素,有效實現了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設計的旅游紀念品包括裝飾畫類、蠟染及繡品類、銀飾類等不同種類,各類旅游紀念品都可以根據需要生產不同的尺寸,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并有效地將三疊紀與蠟染、繡品、銀飾等貴州典型的少數民族工藝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增收致富,適應了國家發展的大趨勢,將進一步豐富貴州的旅游紀念品市場,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此外,貴州三疊紀化石群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理念對我國古生物化石資源旅游紀念品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貴州三疊紀古生物化石探秘》揭示2億年前的貴州——三疊紀古生物群的世界級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