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女艦長,這是中國海軍歷史上很長時間內未曾有過的名詞。放眼世界各國,海軍艦艇指揮員通常被視為男人的世界,女艦員少見,女艦長更是鳳毛麟角。2012年9月,我國首批27名全課目女艦員走上艦艇戰斗崗位。而再過幾個月,我國海軍有望誕生70年來首位女艦長。
翻開韋慧曉的簡歷,能夠看到她精彩的人生跨越:從高薪白領到攜筆從戎的軍人,從優秀博士生到合格艦艇指揮官。懷揣少年時的夢想,這位中國首位女實習艦長韋慧曉,意志堅定地奔跑在逐夢路上。
“大齡”參軍路
韋慧曉入伍時已經34歲,通過后天的努力,6年多時間的磨礪,她終于成為了我國海軍歷史上首位女副艦長,距離真正獨立指揮軍艦的艦長之職僅僅一步之遙!
韋慧曉
現任鄭州艦副艦長,23歲就職華為,27歲獲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28歲赴西藏支教,34歲成為中山大學博士,2012年1月入伍,成為遼寧艦一名女軍官。
回顧韋慧曉入伍前的履歷,很難想象她竟然會選擇入伍。韋慧曉畢業于南京大學,踏上社會后就進入了華為公司從事行政工作。在華為工作期間,韋慧曉前途一片大好,如果當時繼續努力下去,勢必會有一番作為,年薪百萬也不是虛言。然而,她放棄了。
之后她選擇了去西部支教,力所能及的去幫助那里的孩子。2007年,韋慧曉又考上了中山大學的博士研究生。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過志愿者經驗,又有相關專業知識的韋慧曉主動向志愿參與到救災一線的朋友們講解了很多救援知識,甚至后來自己也奔赴一線,去幫助協調救災工作。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志愿者工作她也都報了名,并且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后來,有雜志將她刊登至封面,并將她的很多經歷經驗寫進書里,分享給更多的人,在社會上還引起不小的影響。有意思的是,韋慧曉還曾因為形象氣質俱佳,入選過“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可見其生活也是非常多姿多彩。
并未滿足于此的韋慧曉在20lO年決定入伍,為了能夠進入海軍部隊,她曾給相關領導寫出過兩百多頁的自薦信。“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將是我此生最值得自豪的歷程。”她強烈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參軍的意愿并得到了回應,海軍有關部門給出了幾個選擇方向,其中有一個海軍航母接艦部隊的職位深深吸引了韋慧曉。因為她知道,航母是“民族崛起”的重要平臺,與之相關的崗位無一不重要,而自己想要為祖國強大發光發熱的理想與此非常契合。
韋慧曉博士畢業后在2012年被特招入伍,成為遼寧艦的一員。先天專業知識不足的她通過后天的相關學習,終于獲得了認可,被任命為航海部副航海長,接著在2016年從實習副艦長轉為長春艦副艦長。2017年被任命為鄭州艦實習艦長,與艦長僅僅一步之遙,對于升任艦長她有足夠信心通過考核。對于“第一”和“女艦長”這些稱號,韋慧曉有很明確的態度:她們首先應該是軍人,其次是艦艇部隊的軍人,最后才是女艦員,但是,敵人可不會管你這些。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女艦長,這是中國海軍歷史上很長時間內未曾有過的名詞,而她成為了韋慧曉的新目標。放眼世界各國,海軍艦艇指揮員通常被視為男人世界,女艦員少見,女艦長更是鳳毛麟角。直到2012年9月,我國才有首批27名全課目女艦員走上艦艇戰斗崗位。韋慧曉知道,自己的“野心”可能有點大,而且自己的起點并不高。
入伍之初,她和新調入的干部一起集訓。跟大部分比自己小了約10歲,但至少都有兩年軍齡的戰友相比,她發現自己對部隊、對海軍的了解“少得可憐”。
有一次,升旗的哨音響起,艙面活動人員都面向軍旗立正,只有她“不知道他們為啥不動了”,仍然繼續下舷梯。后來,部門長告訴她,由于沒遵守艦艇禮節,她被點名通報了。
不熟悉帶來的不適應在所難免,她積極調整心態努力克服。但她不得不承認,駕馭艦艇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她更難跨越的門檻。
海軍的指揮員培養有其固定路徑。有人做過估算,一名軍官從院校畢業后,成長為一艘驅護艦的艦長,大約需要15年至20年。35歲入伍的韋慧曉沒有時間按照這個節奏成長,她想要加速,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在遼寧艦,35歲的她會和18歲的女兵搶著擦地板、保養設備,熟悉艦艇上的每一項事務。在鄭州艦,夜間巡查的艦值日員常常看到,韋慧曉的艙室凌晨1點還透著燈光——她還在加班學習。到了第二天早上6點25分,起床鈴響起,女兵達瓦卓拉一走下舷梯又會看到,韋慧曉已經站在碼頭,等著她們出操了。
和韋慧曉有過接觸的人,都會對她嚴格的自律印象深刻。她至今不使用微信,理由是不想時間碎片化,也擔心出現失誤造成泄密。入伍前,她沒接受過艦艇指揮方面的訓練,到大連艦艇學院學習深造,她做到了平均成績優秀;入伍后,她的游泳成績不太好,艦艇靠港的一段時間里,每天早上五六點,艦值日員都會看到她背著個小包去練游泳。
有規矩就要執行,有標準就要達到。韋慧曉說,這是自己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是對軍人這個職業的基本態度:“如果你從來不曾自律過,從來沒想過犧牲奉獻,那你從來就沒想成為真正的軍人。”
她也習慣性地這樣去要求身邊人。鄭州艦官兵都知道,韋艦長有雙“火眼金睛”,誰沒穿制式襪子,誰在換迷彩服時少戴了個臂章,她都會第一時間指出來。“目的很純粹,心地很純潔,眼里沒有灰色地帶。”鄭州艦副政委丁偉評價她說。韋慧曉覺得這樣的性格與父親的影響有關。父親一輩子守規則、“對事不對人”。
從軍6年,與二戰名將巴頓同一天生日的韋慧曉發現,自己越來越接近人們對“天蝎座”的描述:個性強悍而不妥協,喜愛紀律,并能恪遵不誤。那段描述里還提到,天蝎座的人可能成為優秀的軍人或水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當個優秀軍人注定不容易。逐夢女艦長,路上有光環、有荊棘,還有質疑。參軍之初,有人質疑其入伍動機;入伍之后,有人擔心她能否適應部隊;適應了艦艇部隊后,又有人懷疑她到底能走多遠……對這些,韋慧曉似乎已經做到了坦然面對。接受采訪之初,她甚至建議記者:“你可以先去跟不認可我的人聊聊,聽聽他怎么批評我的。”
有時候,她也會有些困惑。同樣的年齡段、同樣的崗位,犯相似的錯誤,為什么很多人“對博士生會用放大鏡看,對女博士都用顯微鏡看”?她也覺得,自己要走的這條路,可能有點過分引人關注了。對這個女博士來說,相比進入陌生的軍事領域,或許闖入艦艇指揮員這個傳統的男人世界,面對的壓力要更大。韋慧曉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
鄭州艦上,她住著一間普通的單人艙室。艙室里迷彩挎包、救生衣整齊地掛在墻壁上,床上的白床單平整得沒有一個褶兒,一切看不到半點女性的色彩。
工作中,她努力少犯錯誤,不犯重復的錯誤。當桌上的電話響起,她會在響第一聲鈴后一把拿起話筒,熱情地應答:“你好,我是韋慧曉!”
大家都能看到她的進步。鄭州艦首任艦長、現為驅逐艦某支隊教練艦長的李一剛記得,2015年,韋慧曉剛來支隊時,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實際艦艇指揮幾乎一片空白;一年后,她能夠帶著小卡片下達指揮口令:前不久再見到她時,她已經可以比較流暢地指揮各個戰位了。
前不久,鄭州艦出海訓練,艦長陳曦也放心地將導彈對海攻擊、施放煙幕等課目訓練交給韋慧曉組織。這些認可得來不易。不過,韋慧曉說她并不是要證明給誰看,“人的成就感很多是外界給予的,我更看重自己內心的堅定”。她在內心里堅定地相信,“我自己不會比任何人差”,也相信,崇高而美好的愿望始終值得追求。
到西藏當了兩年志愿者后,她寫過一份總結,其中第一個小標題就是“我愿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總結上交后,有學長建議她這個小標題應該改改,“這個提法看著突兀”。
為什么看著突兀?后來,她在七一黨的生日寫了一份個人黨性剖析材料,認為現在很多人都存在一個“不相信”的問題。大學里提的“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部隊里講的“四有”“四鐵”,都容易成為有些人停留在嘴上的口號。
其實,“如果你愿意相信,并把它作為目標不斷努力靠攏,你就一定能夠做到,而你做到了,可以讓更多的人相信。”韋慧曉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既可能實現個人目標,也可能激勵更多年輕人追尋自己的夢想,還可能有助于讓更多的女軍人在新戰位上得到認可。
她很清楚自己目前與一名合格艦長的差距:大量的訓練指標需要積累、臨場指揮經驗不足、將數據轉化為態勢的能力不夠……
根據訓練進度,不久后,韋慧曉將走上艦艇長全訓合格考核的考場。那場考核,將決定她能否取得戰場“通行證”,也將決定她能否成為海軍首位女艦長。
結果會是如何?
“面對自己做出的抉擇,我真心迎接它帶來的所有改變。”每每此時,韋慧曉總是眼神凝聚,目光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