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學人》8月17日
目前市場的主導情緒就像過去1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一樣,不是志得意滿,而是焦慮非常。這種焦慮還在日益加深。
最明顯的例子是人們對向來被視為最安全的資產——政府債券的驚人需求。在德國,數據顯示經濟正在萎縮,從隔夜存款到30年期債券,利率都在一路走低。在深陷債務危機的意大利,10年期債券只能獲得1.5%的收益。在瑞士,實際負收益率債券已擴展到50年期債券。與此同時,在美國,卻出現了長短期收益倒掛——10年期債券的利率低于3月期債券的利率。這顯示出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未來——3至6個月后,經濟將要衰退的擔憂。
盡管到目前為止,世界經濟仍然在增長,大面積失業還未發生,工資也在上漲,企業貸款仍然容易獲得,而更便宜的石油也意味著有更多的錢可以花,但經濟衰退的擔憂仍然縈繞不散,圍繞經濟是否真的會衰退的爭論也因此不斷。
政府無疑希望公司和資本繼續加大投入,相信經濟仍會向好的學者認為,通常在經濟衰退之前會出現的令人興奮的虛假繁榮跡象并沒有出現一一如2007年金融危機前市場的瘋狂表現。然而這些論據并不能減輕持反對意見者心中的焦慮,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矛盾日趨尖銳,各國政府卻并不能拿出有力措施提振已疲憊不堪的經濟。
意大利選舉將至,馬泰奧·薩爾維尼看起來將作為無可爭議的意大利政治之王而歸來。他的聯盟黨受歡迎度飆升,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如果他成功,這將令歐盟十分頭痛。多年來,聯盟黨一直被描述為“極右翼”,但這個標簽真實描述了聯盟黨和意大利的情勢嗎?歐洲的變化是深刻而復雜的,將所有保守主義者貼上“極右”標簽是錯誤且危險的。歐洲的現狀比任何人承認的都更復雜,隨著英國離開歐盟,在整個歐洲,舊秩序正在失去權力,新秩序將要建立。

英國《旁觀者》8月17日
今年7月,歐洲平均氣溫達到了自1881年有系統化氣象記錄以來的峰值。而氣象記錄中歐洲最熱的10個夏天有6個出現在過去17年。歐洲正變得越來越熱,研究表明,到2050年,歐洲城市群的冬季平均溫度有可能提高4.7攝氏度。氣候變化無疑將影響整個國民經濟,迫使各國政府和企業調整策略。但這對德國來說也蘊含著巨大機遇。因為氣候變化意味著企業將需要新設備與新技術,人們的生產工作方式也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如何在氣候沖擊下抓住新發展機會將是德國的重大課題。

德國《經濟周刊》8月16日
幾十年來,美國官員忽視了日益嚴峻的國內極端主義威脅。長期以來,潛伏在美國人噩夢中的恐怖分子形象與9·11恐怖襲擊的肇事者相似,而不是來自繁榮的達拉斯郊區的21歲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但8月3日,那個年輕人在沃爾瑪槍殺了至少22人。在槍擊事件后,民主黨在2020年競選運動中將聚焦禁槍和削弱國內襲擊事件等問題;執法部門和政府官員談論這些襲擊事件的口吻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已將美國人犯下的極端主義暴力行為稱為“恐怖主義”。

美國《時代》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