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臣 胡群 賀艷娟 顧婷 鄭恩琴 洪林君 蔡更元 劉德武 吳珍芳 徐錚

摘要本文從設備老化、獸藥濫用、水料浪費、管理松懈4個方面對傳統豬場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生產管理和人員管理2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以期為豬場經濟效益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 傳統豬場;問題;生產管理;人員管理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205-02
近年來,我國養豬業正處于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型的時期。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養殖場數量多,如何順應這個時期,保持或提高傳統豬場的生產效益是許多養殖場需要面對的問題。豬場管理在其生產效益中起著重要作用:現分析傳統豬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以期為養豬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傳統豬場存在的問題
1.1設備老化
傳統豬場的多數主要設備為20世紀90年代末購置,有的甚至更早,這些設備普遍存在老化現象。一是豬舍墻體存在縫隙,或廣門窗關閉不嚴,導致冬季豬易著涼;二是豬舍內溫度、濕度不均,夏天有些豬舍溫度高達32C,大部分豬舍雖有風機,但靠近水簾位置的溫度相對較低,不同位置溫差較大";三是豬欄損壞,很多豬欄用鐵絲扭匝固定或電焊而成,由于損壞、腐蝕造成移位過大、縫隙增大,使分娩舍的小豬極易逃逸并易掉入下水道,同時捆扎的鐵絲等突出物也易對人和豬的安全造成威脅。
1.2獸藥濫用
經濟動物安全生產的原則是防重于治。然而,很多豬場的藥物用量非常大,尤其是抗生素用量特別大,如此濫用藥物將會對肉質品質造成較大影響。有些藥物甚至殘留,經食物鏈傳遞進人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1.3水料的浪費
對于養豬場而言,嚴格控制經濟成本,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然而對于用料成本、飼料配方等養豬場則無法決定,只能從避免浪費上控制成本。受天氣影響,如高溫季節,豬飲食不佳,易導致飼料浪費。有的豬舍飼養員并不熟悉豬舍母豬用食量,不能科學控制飼喂量,常導致大量剩料,造成飼料浪費,增加了養殖成本。
1.4管理松懈
繁殖場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該場PSY(Piglet?Sow Year)的值2。我國種豬綜合質量與國外相比有一定差距,這也導致我國豬場的平均PSY達不到國外水平。究其原因,除品種差異之外,更多的是管理問題。一是場里員工的意識傳統的,為了降低成本,過度節約,未從改進設施設備、改進生產管理方法提高現代化管理方面下功夫。二是考核制度需完善。一些豬場為了避免或減少上報產后非正常死亡(壓仔等)的幼仔數量,分娩后場里通常會預留一定數量的幼仔作為緩沖。
2建議
2.1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體現在各個方面,包括制定目標計劃、設施設備運行管理、人員管理環境管理、數據管理、系統創新和疫病監測等重要環節。飼養管理總體原則和方案由總公司制定,但豬場可根據實際情況相應地做好調節和備錄。
2.1.1目標計劃的制定。若豬場得到滿載產出,就需要根據往月(季度)做好下月(季度)生產規劃目標。目前繁殖場的生產方式有自然發情交配和同期發情處理,為便于生產管理和目標制定,許多場開始進行批次化管理,即根據母豬群大小進行批次化生產,達到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分娩的管理目標4。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可以減少母豬在繁殖過程中的諸多不正常現象,給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利于節約勞動力,有利于組織規模化生產,同時真正做到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有利于豬群達到同樣的繁殖狀態、健康狀態和免疫狀態。目標計劃除了最重要的產仔目標和出欄目標之外,還有其所管轄的環境衛生、用水量等綜合指標。同時,將目標下發分解至場里每一個生產區、生產線生產組、豬舍、個人,劃分責任區、明確責任人,保證安全生產。
2.1.2設施設備的管理。傳統豬場中基礎設施設備建造較早,磨損消耗嚴重,更缺乏自動化設備。因此,在重建新場之前應在原基礎上保證設施設備的完善,例如欄舍的修補或小改造、水簾降溫系統、保溫設施、通風排污系統等的維護。除了水電工焊工等對平時設備進行維護處理之外,還需要對相應設備損壞導致的情況制定預備方案,尤其是對供水系統進行科學維護。
2.1.3飼養環境的管理。豬場生活區和生產區緊密相關,應保證生活環境整潔,實行垃圾分類管理,積極防治蚊蟲,可定期組織大掃除,打造一個潔凈的生活環境。飼養環境直接影響豬的生長繁殖,干凈舒適的飼養環境是豬健康生長的基礎,生產區環境包括豬舍室內環境和舍外環境。室內環境要保證溫度.濕度恒定,填補縫隙、防止賊風,同時要及時清理糞便和尿液,降低舍內氨氣含量;舍外要時常滅蚊蟲、蒼蠅及老鼠,剩料要及時集中處理,對其他藥物垃圾也要做分類處理,保證所有垃圾都要遠離豬舍。為了保證良好的飼養環境,一方面要保證基礎設施正常運作,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在場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疫病防控意識,落實規章制度,與此同時,駐場的環保專員也要承擔起嚴格的監督義務。
2.1.4推進信息化管理。豬場數據基本可分為3個層次:現場記錄辦公分析與匯總、檔案和報表系統'。目前國內外大型養殖企業都建立了相應的數據管理平臺,形成工作計劃表,錄人生產中的種豬甚至商品豬的檔案信息、產仔數喂料情況、用藥情況死亡情況、轉人寄出情況等,這樣以來,有利于集中在系統生成報表,也方便查詢可疑豬的位置。在大型公司中能直觀分析每個場甚至每頭豬的生產狀況,及時對該場做出預警和生產調整。淘汰生產性能差的母豬,遴選優秀種豬,進行育種分析,同時嚴格記錄數據,及時錄人數據,并及時反饋分析結果。
除了軟件的建立,相應硬件設施也應及時改善。但由于成本高、風險大,可在試驗場驗證。一是養殖環境設備的配備,包括豬舍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粉塵濃度等的定量微控;二是自動飼養設備的配備,包括投料清料設備以及污水糞便清理設施;三是豬的行為、生理狀態的監測設備,通過對豬的行為及其心率、體溫等進行實時監測保證豬只正常生長。
推進豬場信息化可以全面提升豬場管理水平,生產指標的量化不僅有利于員工的考核,提高員工積極性,還可以制定生產工作計劃,掌握場里生產指標,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對策。同時,將豬場的各種業務統一*納人系統管理,促進企業智能化管理、精細化管理。
2.1.5建立防疫體系。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出,人并對其進行嚴格消毒,場里工具物件嚴禁帶出防止交叉污染,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定時監測相關疫病的抗體水平檢測,定時滅蚊、滅蟲、殺鼠,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條件合適可開展常發疫病的凈化。
養殖場要建立重大生產狀況預案,當其他地方爆發了重大傳染病時要及時封場,嚴格控制物品進出,禁止人員出人,對出人場的物品進行嚴格消毒,對于生豬的屠宰運輸也要嚴格在區域內進行,同時,預防性消毒、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都要在不同情況下進行。嚴格執行免疫制度,并做好相關病原體的監測方案。如果本場突然爆發了重大傳染病,要及時發現并上報疫情,并組織獸醫和動物衛生部]盡快查明傳染源、切斷相關產品(商品豬及凍肉)的轉移和運輸,并通知臨近單立做好預防工作。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然后迅速嚴密隔離患病動物,對污染的場所和環境進行緊急消毒,依法采取封鎖、撲滅和緊急免疫等綜合性措施,堅決杜絕病原的流通和擴散。
2.2人員管理
精細化管理注重精細、準確,要實現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還需要一支具有較高素養的生產團隊。對于一個豬場的安全高效生產來講,育種是根本、營養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防疫是保障,而這所有得以實施的核心則是人。目前大多傳統豬場的人員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對于豬場人員的任命選拔可從公司制度、人才選用培養及思想文化建設3個方面考慮,以期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精細化管理。
2.2.1人員制度安排。在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等方面豬場總公司應有一套制度流程"。豬場工作相對其他企業的最大區別是所有員工的生活和生產都聯系得很緊密。因此,豬場結構組織無需展現得過于鮮明,否則易導致普通員工的精神處于“壓抑"狀態,不利于生產效率的提高。總公司要加強對養殖場領導的培訓,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完善考核制度,包括生產績效考核和晉升考查等。生產績效考核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并具體到個人,而場內員工的晉升也可根據其工作能力.工作年限進行逐級提拔和加薪。
2.2.2人員培訓。對場里員工的培訓既是給予員工的福利也是總公司發展的要求,除了常規飼養管理上的經驗交流和新設備的規范使用等外,還需定時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以及安全生產培訓。安全培訓要時常開展,包括用電安全、用水安全、藥物安全以及機械使用安全等。鼓勵基層員工進行實踐創新,管理層平時應多下場和員工交流,詢問就近生產狀況,完善豬場管理。
2.2.3思想文化建設。由于豬場生產防疫的特殊需要,絕大多數豬場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因此,其生產和生活幾乎融為一體。在這種環境下,對員工的精神呵護尤顯重要。可建立相應的迷你生活配套設施,如小賣部、球場、KTV房、救急包等,每個月可定期組織團建,共做晚餐或游戲等。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相互熟悉,促進了交流溝通,也便于工作的開展。在交流過程中使員工學習和認同公司文化理念,增強基層員工的責任心,更好地促進豬場發展。
3結語
傳統豬場的生產管理,需有目標、有制度、有執行力,更要注重精細,在原基礎生產條件上不斷改進,追求更好的發展。場長作為管理核心,需整合資源,在生產生活方面與員工進行交流,充分調動管理團隊和全場員工的積極性。在生產上,管理層勤下生產線,與員工討論飼養狀況技術問題等,在育種、環境、營養、健康和管理方面不斷改進規范,定目標抓細節,營造良好的生產氛圍,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執行力,促進傳統養殖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4參考文獻
[1]黨樂,陳如龍,齊亞銀.淺談規模化豬場飼養管理程序[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6):89.
[2]賈樹強,羅維平,張錄文,等.豬場PSY的影響因素及改善方法[J].今日畜牧獸醫,2018,34(4):46.
[3]尉明,趙黎.傳統豬場的高效管理[J].今日養豬業,2017(5):52-54.
[4]杜雄偉,郭瑞忠,陳君德.豬場批次化生產模式分析[J].當代畜牧,2018(18):5-7.
[5]王帥,馮迎春數據記錄與分析在母豬場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豬業科學,2016,33(9):52-54.
[6]趙長城,李福寶,胡青松,等.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性疫病防控體系的建立[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4):90.
[7]方禮祿,虞桂平,劉峰,等.規模化豬場的人員管理[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3,33(10):81-83.
[8]張貽傳淺談規模豬場的人員管理[J].今日養豬業,2017(增刊1):107-109.
[9]姜建兵.提高規模化豬場工作人員積極性和生產管理水平的幾點建議[J].畜牧與獸醫,2013,45(1):101-102.
[10]劉庭科,黃學斌.現代規模豬場管理要點淺析[J].中國豬業,2012,7(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