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孫微 青木 ●陳一
繼3日輸掉歷史性投票,失去議會控制權之后,英國首相約翰遜4日再遭雙重打擊。當天,英國下議院通過一項阻止“無協議脫歐”的議案,約翰遜提前大選的要求也隨之失敗。英國《金融時報》用“遭受羞辱”形容首相的境況。5日下午,約翰遜的弟弟——英國商業、能源與產業戰略部國務大臣喬·約翰遜宣布辭職,給了英國首相最新一擊。議會動蕩,保守黨內斗直逼沸點,英國讓世界看到的不僅是脫歐危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5日評論說,脫歐大劇比莎士比亞的戲劇還要曲折,英國政治現在似乎成了“政治賭徒的舞臺”,沒有人真的知道這個國家接下來會怎樣。
“約翰遜處于一片混亂之中”
4日晚間,面對保守黨議員對他處理脫歐方式日益升溫的憤怒,約翰遜在兩小時內遭遇兩次失敗。當天,保守黨“反叛議員”和反對黨工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組成的臨時反對派聯盟,強勢通過一項阻止“無協議脫歐”的議案。這意味著除非約翰遜能于10月19日前在議會通過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否則就需再次向歐盟申請推遲3個月脫歐,至2020年1月31日。
約翰遜批評這是一項“投降議案”,使他與歐盟談判新協議時“被砍掉雙腿”。上述議案通過后,約翰遜立即兌現此前“威脅”,要求10月15日提前舉行大選,但因為沒能達到議會2/3贊成票的門檻而被封殺。一名保守黨議員說,首相現在就像被扣在唐寧街10號的人質。
約翰遜5日指責工黨黨魁科爾賓不支持大選“懦弱,是對民主的侮辱”。此前,科爾賓諷刺約翰遜提前大選就像邪惡的皇后把毒蘋果遞給白雪公主,“毒藥就是無協議脫歐”。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約翰遜稱將尋求運用“人民的力量”,讓國民向議會施壓,支持他提前大選的計劃。有人說他將周四視作競選活動的第一天。
原本總體支持脫歐的上議院議員已準備100多項修正案,試圖拖延時間,讓下議院阻止“無協議脫歐”的議案胎死腹中。但5日,約翰遜政府宣布放棄在上議院阻止該議案。該議案預計將于6日在上議院通過。不過,約翰遜政府5日下午宣布將再次要求提前大選。下議院領袖雅各布·里斯-莫格告訴國會議員,他將提出一項“提前選舉”的動議,于下周一晚進行投票。
在反對黨的阻擊之外,保守黨內的不滿聲浪讓約翰遜腹背受敵。大批保守黨成員5日強烈要求首相撤回將21名議員開除黨籍的決定。該黨中間派“一個國家”的近百名議員簽署聯名信,批評驅逐行動“既是原則性錯誤,也是糟糕的政治實踐”。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首相盟友們發出的信號是,他們認為約翰遜“過線了”。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這成為保守黨數十年內斗的分水嶺。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就任首相僅6周之后,約翰遜就已失去管理政府的權威。正如利物浦大學政治學教授喬恩·湯奇所說,本質上約翰遜還在政府內,但不處于權力中心。這是英國政治史上最短的蜜月期。約翰遜處于一片混亂之中。
美媒:“議會之母”正在崩塌
BBC關注度最低的“議會”頻道,周二創下單日收視率之最。150萬人通過這個播放議會辯論的頻道,見證約翰遜政府遭受重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報道稱,很多英國人當天在收看大受歡迎的烘焙秀節目,還是圍觀政府如何破碎之間選擇了后者,隨后看到一番罕見景象。
首相輸掉歷史性投票,“下議院之父”克拉克和丘吉爾外孫索姆斯等21名保守黨議員被開除黨籍,劇情并沒有就此結束。4日中午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議會質詢中,約翰遜批評工黨的經濟政策像“屎”一樣。他指著科爾賓說:“我能看到一只氯化雞,他就坐在那個長凳上。”美國在處理雞肉時使用一種氯清洗工藝,科爾賓曾批評英國領導人熱衷于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并對食品標準表示擔憂。在遭到科爾賓指責后,約翰遜又怒罵其“毫無男子氣概”。
英國《太陽報》5日在頭版刊登把科爾賓打扮成一只雞的圖片,質問“科爾賓是否是一只最危險的雞?”在英文中,雞是膽小鬼的代名詞。法新社稱,工黨民調不佳,此時大選對其不利,所以堅持應先立法防止“無協議脫歐”。但對眼下的英國來說,提前大選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CNN評論說,英國議會上演的一幕又一幕不但讓人坐立不安,還令人對世界上最古老議會之一的穩定性產生嚴重懷疑。被稱為“議會之母”的英國議會,現在置身所有斗爭的中心,正在崩塌。《華爾街日報》稱,英國前首相卡梅倫2016年宣布舉行脫歐公投,希望借此撫平保守黨就歐洲事務的分歧。3年過去,英國換了兩位首相,憲政危機加劇,保守黨沖突直逼沸點。
5日,約翰遜遭到的最新打擊來自他的弟弟喬·約翰遜。后者宣布辭去保守黨議員和國務大臣,成為約翰遜內閣首位辭職的大臣。喬在推特上說,他不想“在家庭和國家利益之間左右為難”。他曾在2016年強烈反對英國脫歐。BBC編輯勞拉評論說,喬辭職的時機“難以置信”,會被解讀為對保守黨議員遭開除黨籍失望。工黨副領袖湯姆·沃特森抓住這個機會諷刺道:“再一次,最不信任鮑里斯·約翰遜的人,就是那些最了解他的人。”
“就像個幼兒園”,德國《柏林日報》質疑英國政治家目前所做的一切,難道是歐洲民主大國應有的本色?該報說,倫敦已經成為“一個笑話”,未來兩個月將更加動蕩。
歐洲人盼噩夢早些結束
法新社說,約翰遜把希望放在10月17日至18日的歐盟峰會上,他的算盤是威脅“無協議脫歐”,從而迫使歐盟讓步,在最后一刻達成新協議。但有資深歐盟官員給這種想法潑冷水稱,歐盟高層從未與英國首相就脫歐直接磋商,在協議方面,英國甚至未在歐洲27國領導人討論這一問題時發言。想在幾天內提案、磋商并獲得峰會領導人同意,然后在10月底前由歐洲議會和英國國會批準,像是神話。
《泰晤士報》5日稱,威斯敏斯特的混亂令布魯塞爾感到沮喪。“約翰遜已經失去控制權,沒有證據表明選舉會解決這個問題”,一名歐洲高級外交消息人士說,繼續討論似乎是徒勞。歐洲國家對延期的敵意比花幾周為“無協議脫歐”做最后準備更大。“延長這種痛苦有什么意義呢?”一名歐盟外交官問道。
“布魯塞爾的B計劃”,德國電視一臺5日報道說,雖然來自倫敦的新提案不存在,作為原則問題,歐盟也不準備重新談判,但為了以防萬一,歐盟也有一個B計劃。在最具爭議的愛爾蘭邊界問題上,在愛爾蘭海而不是愛爾蘭島設立歐盟外部邊界。此外,英國不必與歐盟保持關稅聯盟,但可以立即自行締結貿易協定。
《華爾街日報》稱,脫歐給英國政治體系帶來幾乎無法承受的壓力,目前仍沒有明顯的辦法走出僵局。“希望噩夢早些結束”,德國新聞電視臺5日說,英國人自導自演的脫歐劇讓世界變得更加不可預測。歐洲人希望噩夢早些結束,即便不愿看到英國脫歐。等待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