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寬



梁耘和我是西安美院的同學。因為他低我幾屆,在學校時并不熟悉。 “文革”剛剛結束的1977年春天,由于一次創作任務,我和梁耘碰到了一起,還有李世南和葉堅等。時過境遷,匆匆20有年矣!記得梁耘當時的鋼筆速寫畫的相當好。半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背著自制的畫箱、速寫本、畫夾,走遍陜北高原許多溝溝峁峁,翻山越嶺,體察荒原野壑之萬般生機,領略蒼涼壯美之無限深情。又同往秦嶺寧東林場,穿密林,登峭壁,博覽峻峰大山之挺拔,原始森林之幽古。亦攀登華山諸峰,飽游饒看,心領神會西岳奇險峭拔之精神。再如渭北照金之壯偉,香山之幽深,陜南清潤之秀美,寶成鐵路沿線之險峻,盡收眼底,目領神往而得意終生。每每嘆及大自然造化之鬼斧神工,實乃藝術靈感之源泉也。近年來常常促膝神聊人生之真諦,切磋藝術之精華,苦之于斯,樂之于斯,互相激勵,以求共勉。
梁耘,生在蒲城縣農村。西安美院畢業后,在銅川與泥土“廝混”了20多年。渭北高原恢宏壯闊的氣勢,寶藏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樸實醇厚的民風民俗,多姿多彩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以及他大半生坎坷艱辛的生活經歷,注定了梁耘山水畫藝術的渭北情結。他待人寬厚,處人處事隨和,秉性剛直,毫無機巧與浮華,有一種天生的關中大漢質樸粗獷的氣度。數十年間,他爬遍了渭北高原的千溝萬壑,翻越了無數荒山野嶺,蹬過了條條溪流河灘。他對那里的山形地貌,村寨窯舍,奇峰峻嶺,了如指掌,我有幾次到渭北寫生,梁耘領著我們翻山越溝,走村串鄉如數家珍般的介紹那里的自然風貌及風土人情,值得一提的是,他多次到耀州區、旬邑縣境內的照金山脈,經過反復考察、對照,寫生體驗,在一次大雪紛飛的冬日,他突然領悟到北宋山水畫巨匠范寬的《寒林雪景圖》與眼前的景色如此相像神合。進而發現范寬的傳世名作《溪山行旅圖》,就是以照金山脈為原形創作的。“這是一個千年之謎,世人皆知范寬畫的是終南山以及太華,豈不知范寬即是耀州(古華原)人,家離照金數里之距,起步可至。在當時交通信息極不便利的情況下,范寬難道可以舍近求遠乎?更何況《溪山行旅圖》的主峰、瀑布、溪流、巨石、雜樹,負重而行的毛驢隊等與照金山脈及人文環境何等相似!”(梁耘語)。盡管范寬當年究竟畫的哪里是一個很難了斷的歷史公案,在此我們不必再考究。但梁耘對山水畫藝術的執著追求精神以及他的故土戀情,由此可見一斑,生活環境和個人秉賦往往可以決定一個畫家的藝術個性與風格。梁耘畫渭北高原,或是表現山鄉僻壤的一洼清泉,或是頂天立地的偉岸高山,或是亂石參互涓流野溪,或是清寒寂冷的殘雪古塬,或是姿態奇崛的黃陵古柏等,無不傾注著他對山水畫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艱辛的生活體驗。長期以來,梁耘潛心汲取傳統繪畫及姊妹藝術的豐富營養,不隨波逐流,不追風潮,不趕時髦臨池習書,旁收博取,厚積薄發。研究書法用筆,深諳“書畫同源”之理,以書入畫,以氣使筆,筆法墨采一氣貫之,形成一種樸實無華,渾厚強悍的藝術風格與個性。
一個山水畫家,往往有他的一個藝術創作的領域范圍,在一個相對確定的范圍內,充分發揮他的藝術才智和藝術創造性。否則,藝術視野太寬泛,攝取繁雜,難免淺嘗輒止,氣力不足,精力不及,從而難以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而梁耘的渭北情結無疑是梁耘藝術創造和挖掘自身藝術潛能的正確選擇。隨著現代都市化的迅速發展,各方面激烈競爭給人們帶來諸多日常生活的煩擾,“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也就逐漸形成當代一些人們之精神棲息地。因此,梁耘的上述選擇就賦予了渭北高原這古老而神奇的地域以普遍的欣賞價值。所以,他的畫作所表現的荒僻山鄉,不起眼的山村小景,農家院落,那些簡樸幽古的屋舍窯洞,亂石野溪便成為人們樂于欣賞的審美對象。而梁耘經過苦心經營,深情意篤地給予上述原型以美感和生命力,使人們籍此得到精神享受和情感之陶冶。
藝術審美,除了表現可視的藝術形象內容之外,人們更樂于欣賞并使之陶醉的藝術表現形式,諸如章法布局,筆情墨趣,色彩、情調、氣息和氣韻等等。概括地說,梁耘的畫屬于樸實、醇厚一類。他的畫構圖飽滿而不迫塞,結構嚴謹而疏朗,生活氣息濃烈,情感真摯自然。他強調以骨立畫,注重骨法用筆。筆力道勁,使轉有法,點、劃、線、塊統一于氣韻生動之中,追求力度感及畫面張力,同時不乏通透靈秀之氣。他畫面上的山梁土峁、荒塬野溝、窯洞雜樹、一個村莊、一個農家院、一間草屋、一架玉米倉、一群牛羊,一窩雛雞,都用堅韌的線條勾勒而成。作品中“粗、拙、野、亂”之筆墨符號,荒率蒼涼,風貌華滋之氣象,組成了梁耘山水畫“粗頭亂服”的視覺特征,構成了梁耘山水畫又一個鮮明的藝術特性,親切、自然、暢情達意、
梁耘的山水畫,有情調、有內涵,講內關內秀,不應和世俗,不粉飾討巧。長期的渭北生活經歷及藝術經歷給梁耘帶來作品中濃烈的鄉土氣息和樸實無華的藝術特點。但在信手拈來、游刃有余的自由表現中,也容易形成閉塞和少與外界交流的缺感:,梁耘自調到西安后,一方面繼續延續他難以割舍的渭北情結,一方面面向現代、面向全國,開拓著他新的藝術視野和思路,逐漸把自己融入到更寬廣的藝術創作環境之中。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出梁耘山水畫的現代意識和現代理念,新的藝術風貌和視覺樣式正在探索之中。
我和梁耘交往20余年,深知梁耘不甘寂寞,勤奮上進,孜孜以求,有很強的藝術感受力,在山水畫創作中,已取得了令人矚的成就。我期待梁耘繼續邁開探索的步子,放開視野,放開膽量,不斷充實,不斷錘煉,取得更高的藝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