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惠
摘 要:以198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第一只股票為起點,我國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上市公司逐漸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主流。上市公司內部的治理與證券監管并未得到相應提升,企業財務欺詐事件頻頻出現,加強內部控制已成為必然要求。分析了國有企業X集團的財務舞弊行為,闡述了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上市公司的發展。
關鍵詞: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治理結構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15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626? ? ? ? 文獻標志碼:A
1? 公司簡介
X集團于1992年在上海成立,是國有控股公司,擁有11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制藥和紡織企業集團。2004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5億元,位居上海市百強企業集團2004年銷售榜單第3位,是第一家制藥業與紡織業,在我國出口量最大的200家公司中排名第28位。
2? 事件回顧
X集團下屬11家上市公司,但是其利潤卻很低,集團內部的資產也很分散,并未得到整合。2005年9月16日是X集團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由于逾期還款,集團公司受到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十幾家機構的訴訟,涉及金額12.29億元。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裁定,華遠集團銀行存款和中國紡織機械集團擔保單位凍結金額為1.14億元,集團公司持有的上海醫藥集團40%的股權和相關權益被凍結。之后,集團公司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被凍結。
3? 內部控制分析
3.1? 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公司內部控制的基石,涵蓋治理結構,權力和責任的制度設置和分配,內部審計,企業文化,誠信和道德等。
3.1.1? 治理結構
X集團在重組之前就暴露了公司在治理與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從公司的組織結構來看,該公司擁有逐層持股,子公司有7~8層持股,導致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無法及時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集團重組后,大部分最高管理層的主要成員是絕對控股股東,而高層管理人員不會受到質疑和監督[2]。
3.1.2? 企業文化
內部控制需要所有員工(包括高級和基層員工)共同遵守規章制度。但是,X集團的內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尤其是底層員工并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雖然集團有企業使命、經營理念、內部控制和運營流程,但都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
3.1.3? 內部審計
X集團缺乏對子公司的內部審計流程。雖然其擁有20多個會計師事務所對集團和子公司進行審計,但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
3.2? 風險評估
3.2.1? 會計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嚴謹、不透明
2006年9月,下屬上市公司同時遭到證監會稽查。結果發現,其中一家子公司利用沒有實際業務的公司設立賬簿,虛增公司賬戶,進行錯誤的財務會計處理,虛增收入和利潤。經過追溯調整后,發現2001年、2002年和2004年的凈利潤呈負值,并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另一個子公司也同時涉嫌財務造假問題。此外,據2005年9月財政部對集團專項審計報告披露,旗下絕大多數分公司都存在財務信息不真實的情況[3]。
3.2.2? 盲目融資并購,財務杠桿過高
在2005年,由于現金流極度短缺,導致集團公司信用危機大爆發,債權銀行紛紛對X集團進行起訴,銀行也對其資產進行了保全。長期和短期的資本錯配使得被收購企業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來彌補投資控制資金,只能通過借入新債來償還舊債,增加了公司的壓力。
3.3? 控制活動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任命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負責X集團的資產清算和生產工作。截至2005年9月,集團合并財務報表凈資產為25億元,銀行負債為251億元。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款總額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是短期的。
3.4? 內部監督
由于X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子公司受管理層驅動,
為了完成評估指標進行融資,采用虛增會計收入故意進行會計欺詐。這些報告造成了虛假利潤,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4? 應對措施
4.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董事會和管理層在做出決策時,只考慮自身的利益,不考慮集團的整體運轉情況。因此,要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結構框架,完善公司內部的控制制度。首先,建立獨立董事制度。雖然X集團也有一定比例的獨立董事,但由于存在不合理支付的現象,獨立董事不能真正行使其權力。其次,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4.2? 加強公司內控文化培訓
對于內部控制文化培訓,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聘請優秀教師來對公司員工進行培訓。讓X集團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從上到下貫徹執行,不能拘于形式,流于表層。
4.3? 建立內部溝通機制
公司管理層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及時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及下屬單位負責人就生產經營情況進行溝通和交流,使管理層能及時了解集團的生產經營情況。
4.4? 完善內部監督制度
在內部控制的運作中,由于實際情況經常會發生變化,或者由于員工對內部控制系統的理解不同,內部控制可能就無法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X集團應在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中采取督促措施,找出存在的不足、問題和缺陷,進一步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4.5? 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功能
要加強內部控制,改善業務管理,實現業務目標。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審計方法可以改善內審工作人員與公司高層之間的關系,提高內審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同時也能提高內審人員的生產效率和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萍.淺談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內控措施[J].中國市場,2019(15):147-148.
[2]鄭石橋,蘇鈺雅,周敏李.企業制度審計:一個理論框架[J].會計之友,2019(10):155-160.
[3]葉忠明,楊晨露.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與企業價值[J].財會通訊,2019(12):14-18.
[4]王少靜.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納稅,2019,13(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