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鄭潔
“又甜又糯的道真南瓜很受上海市民喜歡,南瓜去年銷量近1萬噸。”道真興農公司工作人員郭勇介紹,“道真南瓜在高山露天種植,自然授粉,不噴灑任何農藥。一藤兩瓜,一年兩季,從結瓜到采摘不低于50天。”
“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土壤和優質的生態環境,是孕育優質蔬菜的基礎。”遵義市農業農村局果蔬站副站長劉元士說,“我們的蔬菜是露天種植,溫度低、生長周期長,產出的蔬菜口感好。”
記者從遵義市農業農村局果蔬站獲悉,得益于氣候、地理因素等優勢,遵義市盛產夏秋冷涼蔬菜,包括茄果類、瓜類。外銷蔬菜除了這兩類外,還有花椰菜、辣椒、大白菜等。
自生產計劃啟動一年多以來,遵義蔬菜不僅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還開辟了上海高校市場。目前,復旦、同濟、上海交大的學生,都能吃到來自遵義的優質蔬菜。
“已開辟上海高校市場,2018年秋季學期供應生鮮農產品400噸,2019年生鮮農產品供應預計達1000噸。”郭勇告訴記者,運到上海的蔬菜都是上海高校后勤公司統一配送,幾乎能覆蓋全滬高校。
目前,道真蔬菜已入滬銷售5000余噸,同時與上海高校后勤集團、江蘇食行生鮮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了直供直銷合作關系,成功架起了商品蔬菜銷售“高速路”,讓道真蔬菜及時“出山入滬”。
“要想在上海等大都市賣得更多、賣個更好的價錢,我們種植的蔬菜除了有品質,還得有賣相、有品牌。”郭勇說。
據了解,為體現農產品應有的產品價值,遵義各地已建起蔬菜產供銷體系,遵循市場標準,從細節入手,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生產效率,培育優良品種,在生產環節請來外地專家做技術指導,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病蟲害及惡劣天氣對農作物的傷害,深入開展技術指導,強化技術服務,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測;在流通環節,設立產品標準、統一品牌標識、建成追溯系統。
目前,遵義市在道真、正安、桐梓、綏陽、習水、播州等地落實蔬菜基地建設達到12萬畝,滬遵蔬菜產銷對接扶貧協作試點范圍擴大到習水、赤水、桐梓、正安,蔬菜生產計劃已落實到67家企業、143家專業合作社。
下一步,貴州省將加大力度推動蔬菜產業發展,在生產上將逐步健全生產組織方式,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啟動訂單農業試點,聚焦特色產品實現重點發展,著力壯大生產基地,推動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在流通及銷售上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建設物流體系,大力培育特色品牌,推動與上海龍頭企業開展消費扶貧,拓展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在科技服務上重視良種選培和推廣,加強技術指導,加強農技培訓,不斷提高蔬菜的品質、品相。在政策扶持上,加快研究,整合資源力量,給予蔬菜產業發展更多的政策紅利,為全省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平壩縣萬畝生態大壩中的蔬菜基地。(楊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