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紅梅
平塘縣把就業創業作為實現穩定脫貧、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改善就業創業環境,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平塘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平塘以時不待我的決心和舍我其誰的勇氣,聚焦關鍵謀發展,精準施策促脫貧。
“精神風貌很不一樣,處處為我們著想!”
提及現在的村支“兩委”,平塘縣克度鎮金塘村70歲的村民周朝榮豎起了大拇指,說起到村委會辦事,周朝榮滿是認可:“我們去辦事都能辦成,村干部非常客氣。”
然而,幾年前的金塘村卻是另一番景象。
2017年5月,受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委派,張天明到金塘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任時,村支“兩委”想召開一個常規的會議,人員都沒法到齊,問及原因大家都說忙。
一段時間后,張天明發現,部分村干部并非真忙,而是無心忙村務。個別村干部不想干事,更談不上干成事。
整頓隊伍勢在必行。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在鎮黨委的領導下,村支“兩委”的調整順利進行。能苦干實干、有發展思路的村主任徐大洲,肩負起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雙重責任。
整頓干部隊伍后,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從嚴肅紀律入手,要求村干部輪流值班,為群眾辦事服務。
兩年來,金塘村支“兩委”工作狀態大變樣,與此同時,村干部的合力突圍,讓這個一類貧困村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金塘村黨支部獲平塘縣“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徐大洲也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金塘村黨支部從軟弱渙散黨組織變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離不開省、州、縣的政策支撐,更離不開村支‘兩委’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 徐大洲說。
近年來,平塘縣始終堅持把建強村級戰斗堡壘貫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始終,同時大力實施村級陣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由縣財政總投入1560萬元,集中三年時間,對不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需要的村級活動場所進行新建或改擴建,夯實陣地基礎。
在堅定理想信念方面,平塘縣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信心和決心作為抓黨建促脫貧的重要抓手,分門別類開展農村(城市社區)黨員、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村級黨組織書記等各類專題培訓。
此外,平塘縣還健全責任體系,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包鎮(鄉、街道)聯村、部門包村聯組、網格干部包組聯戶”“三包三聯”責任機制,切實構筑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網格責任體系。
6月21日,記者步入塘邊鎮塘緣社區,掩映在樹木間的兩層高的獨棟小樓錯落有致,平坦寬闊的柏油路縱橫交錯,村民正在社區悠閑地散步。
“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我很知足,此前我居住的擺長組山高谷深,孩子走山路去上學需要花費2個多小時,很辛苦。”提及從前的居住環境,37歲的村民周慧連連擺手。
周慧是新建村擺長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她帶著兩個孩子住在風雨飄搖的木房子里。由于居住地屬于“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5公里核心區,生存環境又相對惡劣,2018年她和全村村民整體搬遷到政府專門為其修建的安置房里。
搬遷后,周慧體驗到了生活的便利,自來水方便又干凈,出門買菜10分鐘搞定,孩子上學步行20分鐘。
“最重要的是,政府還給我們安排了就業崗位,我們不用擔心搬出來后的生存問題。” 周慧說。
在平塘,像周慧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好生活的村民不在少數。2018年,平塘共有1795戶貧困家庭搬進縣城住上新家。
近年來,平塘圍繞產業扶貧、農村“組組通”、易地扶貧搬遷和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進行攻堅沖鋒,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四場硬仗”風生水起。
過去一年,平塘縣建成農村“組組通”公路444.57公里,改善8.4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新增14個行政村通光纖網絡,縣城新興社區實現分房搬遷1882套,營養餐改善計劃惠及4.5萬名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7665人次,發放補助資金1795.05萬元,農村危房改造竣工3452戶,調減玉米面積18.45萬畝,替代高效經濟作物種植11.34萬畝,新增發放特惠貸資金7209.55萬元,脫貧攻堅六大主導產業累計覆蓋貧困人口6.49萬人。
6月20日,牙舟鎮陳家灣村。
村民盧芝萬高興又焦慮:“目前我手頭有100多萬元的種兔訂單,訂單已排到9月份,廠里的種兔供不應求。”
盧芝萬養殖兔子的時間并不長,此前他曾養殖過牛,但失敗了,村里的第一書記、網格長、網格員在進村入戶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推薦他參加縣里開展的勞動技能培訓。盧芝萬掌握了伊拉兔的養殖技術,找了幾個合伙人,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10月加入村里的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養殖伊拉兔。

平塘全方位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為脫貧攻堅增添了動力。圖為牙舟鎮陳家灣村村民盧芝萬養殖的伊拉兔。
起初,盧芝萬惴惴不安,擔心虧本。但出乎他的意料,由于通過技能培訓他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巧,伊拉兔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強。經過幾輪繁殖,盧芝萬已向省內外賣出3000多只肉兔及種兔,進賬33萬元。
“按照目前伊拉兔的繁殖速度和生長周期,保守估計年底伊拉兔的產值將突破300萬元,純利潤突破100萬元。” 盧芝萬告訴記者,目前養殖場已覆蓋有能力養殖的貧困戶20戶,帶動2名殘疾人就業。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塘對全縣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搬遷勞動力信息進行調查摸底,專題研究部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利用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的時機,調動各駐村第一書記、網格長、網格員進村入戶對農民工群體從事行業工種、收入水平、就業能力、崗位需求、技能狀況、就業創業培訓需求等信息進行再調查、再識別、再核實,為下一步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提供保障。
掌握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后,平塘縣按照中央、省、州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把就業創業作為實現穩定脫貧、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改善就業創業環境,用好專項資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實現就業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2月底,平塘共有農村勞動力19.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0余萬人,其中外出務工6.5萬人,縣內轉移就業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