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石含開

豐收季果農滿載而歸。(劉刀 / 攝)
6月3日,記者在臺江縣革一鎮看到,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正等著人們前去嘗鮮。
“來,從這邊走去摘枇杷?!币幌萝嚕湎宸N植大戶邰仰降迎了上來。在綿延數里的枇杷基地里,枇杷樹枝繁葉茂,沉甸甸的枇杷果綴滿枝頭,果香撲鼻,在綠葉的襯托下橙黃如金、煞是誘人。
“每天早上就來摘,一天能摘得500斤左右?,F在共賣出去7000多斤了,賺到了5萬多塊錢?!臂⒀鼋敌Φ?,按當前市價每斤8元,她家的枇杷能帶來10萬余元的收入。
江邊村的果農楊艷萍種植枇杷有四五年,日前家里的10多畝枇杷長勢良好,她家的枇杷個大味甜,最高時能賣上20元一斤的好價錢。
“從5月10日開始賣到現在賣了千把斤,賺到了七八千塊錢。”楊艷萍邊說邊采,一只手拿著木棒勾拉下樹枝,另一只手熟稔一擰,一串串鮮橙的枇杷就摘進桶里了。
說到革一鎮的枇杷發展之路,要追溯到10多年前,當時鎮里各村都有稀稀拉拉地種植,沒形成連片的產業。直到2015年,鎮里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在該鎮發展精品水果扶貧項目,枇杷產業就在此形成規模、扎根壯大。如今,大戶帶小戶、家家種枇杷,全鎮種植枇杷已達6500余畝,每年產量能達100萬公斤,種植戶戶均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成了遠近聞名的枇杷名鎮,枇杷也成為了該鎮的支柱產業。
“今年這個味道很好吃,很喜歡,甜甜的,準備多進點去賣。”從劍河縣趕來的李女士忍不住剝了幾顆枇杷嘗起鮮來。革一的枇杷讓她一嘗傾心,成了她每年前來采購、批發銷售和饋贈親友的上好之選。
“以前我們都挑到城里賣還很難銷出去,哪像現在有了交易市場,坐在家門口就能賣錢?!痹阪偵系慕灰资袌觯陆宸N植戶邰昌懷打開了話匣子,得到政府牽線搭臺,革一鎮不僅種植了大片枇杷,還建了交易市場,革一的枇杷也已名聲在外,每天來這里收購枇杷的客商也越來越多。
“今后,將加大對枇杷產業的重視和投入,加強枇杷的經營管理,持續擴大種植面積,確保枇杷產業帶動全鎮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革一鎮扶貧站站長孔慶軍表示。
革一是臺江鄉村振興示范鎮。近年來,該鎮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特色產業,種植精品水果面積已經達到了11000多畝,除了枇杷還種有4500畝金秋梨。精品水果支撐起了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夢,很多貧困戶也因種植水果實現了逐年豐產豐收。
臺江縣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正將“革一枇杷”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以維護當地枇杷的品牌與聲譽,提高其知名度與附加值,從而更好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助推臺江縣脫貧攻堅、減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