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鋒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報告提出了鄉村發展的總體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我黨目前一項重要任務?!班l村振興”首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在這一過程中,鄉村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重點分析了當前鄉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并提出了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文化建設
鄉村文化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鄉村現代化的實現離不開文化支撐,要正確把握鄉村文化建設的內涵要求,傳承并加強保護歷史文化,挖掘并重塑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民俗文化,努力加強鄉村文化的建設,進而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鄉村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
一、建設鄉村文化的重要意義
第一、鄉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小康作為一種社會模式,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意味著沒有全面建成小康,也就沒有把握建設小康社會的核心,即“全面”。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短板,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而農村的小康,不僅要在經濟上富起來實現“物質小康”,更要實現農村的“精神小康”。精神文明建設包含了鄉村文化和鄉村文明,加強鄉村文化建設,不僅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著力點,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這關系到習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實現。
第二、建設鄉村文化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保障及重要支撐。近年來,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了城市和鄉村的差距拉大,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各地區的實踐也證明,凡是鄉村文化建設做得不好的地方,其經濟發展成果也會不好,而且社會治安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反之,重視鄉村文化建設的地方,其經濟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由此可見,落實鄉村振興,鄉村文化建設勢在必行,必須把推動鄉村文化建設與基層黨建、精準扶貧、文明新風等工作有機結合,從根本上塑造新農村的精神面貌。
第三、建設鄉村文化建設是滿足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選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鄉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樣,已經不滿足于物質的追求,廣大農民對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也應得到重視。此外,從城鄉關系上看,由于歷史欠賬較多,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廣大農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對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鄉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第一、對鄉村傳統文化中的誤解。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燦爛的農耕文明令國人引以為傲,它創造了古代社會的繁榮,同時也保留了其自身與城市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近現代以來,我國鄉村傳統文化在得以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由于一些熱衷傳揚傳統文化人士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認為一切傳統文化都是智慧文明的成果,導致誤將一些封建糟粕當作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進而導致一些鄉村的道德危機日益呈現。此外,一些落后的鄉村文化觀念也影響了當代中國農民的道德標準、思維習慣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僅體現出錙銖必爭、斤斤計較的小農意識,也體現出農業文化中始終以家庭、宗族為活動基本單元,過于保守實用而缺乏激情的特點。
第二、城鄉發展的二元經濟模式使農村文化發展與城市文化發展相脫節。近些年來,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城鎮化通常會被理解為在傳統的鄉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融入城市特征,因此,也認為我國五千年的農耕文明代表的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進而將改造農村、建設新農村的目標也變成了“把鄉村建設成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帶走了鄉村的土地和勞動力。同時,在這一發展過程中,鄉村建設和城市快速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城鎮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對鄉村文化價值進行重新思考與判斷,如果鄉村社會喪失文化強有力的支撐,離開城鄉互聯的現實關照,也將難以實施和實現“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
第三、經費投入不足直接導致農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的匱乏,影響農村文化的深入發展。文化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做支撐,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大多建于80年代,設施陳舊、功能缺失,一些經濟發展落后的鄉村成了被文化遺忘的角落,不僅群眾性體育、文藝活動極少,就連農村傳統的舞龍、舞獅子、扭秧歌等活動也日漸衰落,而村一級的地方甚至連最基礎的文化設施都沒有。近年來,各地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但相比城市比較完善的文化消費體系,這種文化輸入實在是杯水車薪,難以滿足農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文化設施及文化活動嚴重匱乏的現狀。經費投入問題不僅導致文化服務供給短缺,還影響了農村文化事業有關機構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了農村文化的深入發展。
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落實發揚傳統農業文化
傳統農耕文化是中國鄉村文化之本,是一種社會精神形態,也是長期社會實踐中所沉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因此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支撐。
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關系,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與現代的傳承、延續關系,打破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勢不兩立的對立思想。二是要改變對農村文化、想象與評價體系的誤解,重新定位并發掘傳統農業文化中的價值,并徹底改變“城市文化中心論”,樹立城鄉之間不可替代、互為循環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鄉村傳統文化是原生態的農耕文化,在建設鄉村傳統文化時,我們應首先認識其價值和意義,它與現代工業文明對物質的需求有著明顯不同。
要建立“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機制,來開展古村落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等工作。政府要起到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認真探索政策,充分借助社會資源,建立村民主體參與機制,讓村民自覺加入到鄉村傳統文化建設的工作中,讓村民從規劃建設到經營管理,切實增強村民自主建設美麗家園的責任感。
應增強凝聚力,走可持續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化的道路。我國傳統文化保留了最淳樸的文化基因,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和來源,文化產業又是文化資源實現市場化的一種價值體現。我們必須通過加強政策法規建設和合理的保護規劃,來對傳統文化資源加以保護。此外,如果不進行合理適度的商業化運作,單純依靠修繕和保護,鄉村傳統文化最終不能持續發展。因此,應該注重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在文化資源保護的基礎上適度產業化經營,并在經營及開發中對文化資源進行保護。具體來說,我們應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競爭力、創新力、全要素生產率,無論是傳統的小農生產還是未來的規?;洜I,互助的傳統、合作需求、生產經驗與技術交流、生產示范模仿都不會消失,從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及整體素質。
(二)弘揚良好的習俗文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傳統習俗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故有“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的說法。民俗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要在傳承民俗文化中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更要立足于鄉村的歷史文化,感受鄉風鄉情,有機融合民俗文化與環境特色、人文景觀。
首先,要發揮好傳統節日、紀念日、重大節日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這些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節日也日益受到重視并逐步復興。大力倡導節日文化,并圍繞“提升農民文明素質”的目標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能將節日內涵融入農村社會關聯形式和人際交往方式上,以動態活躍度關聯社會生活,為重建民俗公共文化空間提供契機。
其次,應確定以創建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為載體,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鄉風文明工作機制。一是要注重吸引文化建設中專業人才,讓他們到農村挖掘農民的一技之長,為農民進行培訓,增強他們的實用技能和文化素質。二是要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針對一些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虛、賭博等不良現象,要引導他們相信科學、破除陋習、抵制封建迷信,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農村風貌。
(三)建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鄉村文化建設的目的是重新讓新村恢復活力,不是簡單地推倒重來再造一個完全不同的鄉村,而是要讓鄉村文化在現代文明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發展縣、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為農民搭建豐富的文化展示平臺,使文化活動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滿足廣大農民對于寓教育、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樣化文化的追求。
首先,當前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總體上不能很好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對此應加大“文化資金”的投入。設立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文化生活的專項資金,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列入該項資金,并進行專人專管,確保這項公共財政資金用到實處;同時,還可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利益驅動功能,為農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其次,要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活動場地,我們要建設一批滿足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圖書室、文體活動中心等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大力推進廣播電視進村、電影放映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并增加村級文化生活的活動器材,改善當前農民生活單一枯燥的情況。同時,還要通過規范運行機制、考核機制來管理好已投入使用的場所和設施。
最后,在文化活動方面,我們要組織一些層次高雅、內容通俗、貼近生活、群眾喜愛的文化娛樂活動,開展文藝演出、圖片展覽、體育競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鄉村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契機,鄉村振興應該也必須是以文化振興為前提和根本,不僅也不能只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議題。加強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是鄉村振興暖人心、順人心、聚人心的“粘合劑”、“穩定器”和“新引擎”。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困境,加快鄉村文化建設的步伐,積極推動并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楊瓊.試論鄉村文化教育在主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海峽科學,2018(03).
[2]齊心.當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及問題、對策研究[J].理論界,2010(12).
[3]何白鷗,齊善兵.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建議[J].領導科學,2018(04).
[4]李靜華.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建設[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19).
(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