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燕
摘要:宿遷市作為江蘇省13個地級市中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城市,其致貧原因較為復雜,因此扶貧難度也較大。正值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的熱潮,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支部+電商+扶貧"的電商扶貧模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該模式以黨支部為核心,通過成立工作小組、確定主導產業、出臺扶貧政策等一系列具體的工作方法,培育出“基地生產—村民加工—網絡銷售—物流配送”的電商扶貧產業鏈,助力貧困戶順利脫貧。該模式不僅幫助大興鎮部分貧困戶增加收入,順利脫貧,還帶動了大興鎮特色喜糖盒產業走向全國。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扶貧政策不完善、扶貧范圍有限、勞動力素質低、脫貧人數有限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如拓寬“喜”字產業鏈、升化分工、內培外引、協調物流等。
關鍵詞:電商扶貧;“喜”字產業;黨支部
建市以來,在我國一系列“三農”政策及政府“強農富民”戰略指引下,宿遷市農民收入顯著增長,收入結構不斷優化,但是部分地區低收入貧困戶脫貧增收問題仍然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獲取收入能力的高低,這些貧困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群體,這類群體主要包括低保戶和五保戶,大約占貧困人口的1/3。這部分貧困戶的脫貧,主要依靠政府的兜底保障。另一類則屬于有勞動能力的群體,這類群體主要是指扶貧開發人數,占貧困人口的2/3。這部分人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收入以改變當前貧困的現狀,只是出于多種原因,目前無法擺脫貧困的狀態。電商扶貧簡言之就是將電子商務納入到扶貧開發工作體系,其本質是讓貧困地區對接電商大市場,目標是提高貧困戶收入。由于電商克服了空間偏遠、產業落后、資金不足等發展短板,因此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脫貧的“捷徑”。宿遷市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開展電商扶貧工作,促進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不僅使農村電商“活”起來,更讓貧困群眾借助電商“富”起來。其中以宿豫區大興鎮的“支部+電商+扶貧”模式為代表,該模式創新了“互聯網+脫貧攻堅”的新業態。
一、宿遷市大興鎮“支部+電商+扶貧”模式內容及扶貧效果
(一)“支部+電商+扶貧”模式簡介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產業強不強,支部是領航。所謂“支部+電商+扶貧”模式,就是指該模式以黨支部為核心,通過電商扶貧模式,達到幫助貧困戶順利脫貧的效果。該模式以黨支部領頭開展“八個一”的工作做法,支撐扶貧框架,讓各類貧困戶直接參與到“基地生產—村民加工—網絡銷售—物流配送”這條電商扶貧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使得這部分貧困戶能夠收獲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順利脫貧。
(二)“支部+電商+扶貧”扶貧效果
1. 培育出獨具特色的電商扶貧產業鏈
“基地生產—村民加工—網絡銷售—物流配送”這條扶貧產業鏈的形成和覆蓋,帶動了大興鎮部分農戶(約800余人)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到該產業鏈的不同環節,依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增加收入,實現脫貧。這些農戶根據自身勞動力素質情況和需求情況分別參與到該產業鏈的四個環節,其中基地生產(企業)和在家中加工屬于直接參與,網店銷售屬于間接參與。大興鎮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當地的“喜”字產業,不斷拓展思路,對喜糖盒的生產、銷售等方面做出了改進,達到了幫助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的效果。此外大興鎮與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對接,做響喜糖盒淘寶旗艦店。通過舉辦“大學生村官電商班”、“網絡創業班”等特色培訓班,培養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成為網店老板,使得這部分貧困戶不僅實現自身脫貧,而且通過雇傭其他低收入貧困人員參與就業,幫助他們增加收入,順利脫貧。
2. 貧困戶就業人數增加
就業人數的增加得益于大興鎮喜糖盒的線上交易額。大興鎮的喜糖盒產業始于2011年,經過6年多的電子商務發展,目前大興鎮的喜糖盒產業已經小有名氣,產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現有網店37個,2016年網絡銷售額達到6480萬元,被授予“全國淘寶村”和“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稱號。2017年實現電商交易額2.03億元,其中銷售喜糖盒網店45家,交易額8450萬元,占淘寶網同類產品90%市場份額;銷售熒光棒網店73家,交易額6850萬元,占淘寶網同類產品80%市場份額;銷售絹花網店41家,交易額5000萬元,占淘寶網同類產品30%市場份額。為了培養更多的貧困戶成為網店老板,大興鎮黨支部先后組織110人次到浙江義烏市、徐州市睢寧縣等地考察學習,幫助大家拓寬眼界,學習先進的技術。2016年以來大興鎮黨支部共培訓140人次,幫助68名青年成功開設網店。
3. 貧困戶脫貧效果顯著
2017年完成了693戶2567人的低收入農戶脫貧,全鎮低收入農戶脫貧率達到了59.4%。喜慶產業帶動了大興鎮周邊村居8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平均月工資2000元左右,人均月增收1000多元。特別是解決了一大批年齡較大、留守在家的“506070”人員的就業,幫助43戶低收入農戶實現脫貧。例如,低收入農戶朱騰,在黨支部的幫助下開設了兩個淘寶店(愛之初婚慶用品店、甜甜愛婚慶用品店),2016年電商銷售額80萬元,利潤近10萬,不僅自己成功脫貧,還帶動村里6名留守人員就業。2017年初,朱騰又辦起了電子熒光棒加工廠,帶動12名留守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其中有2名是殘疾人。例如低收入農戶朱寶蘭,女,61歲,為淘寶網店“精品喜鋪”加工喜糖盒子,每年可以獲得2.2萬元左右的務工收入;又例如,低收入農戶高玉蘭,女,54歲,為淘寶網店“美美愛喜慶用品”加工喜糖盒子,每年可以獲得2萬元左右的務工收入。
二、“支部+電商+扶貧”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喜”字產品研發支持政策不完善
從實地調查中可以發現,大興鎮的低收入農戶中,超過半數以上的貧困戶每天都是從事同樣的加工工序。從他們口中了解到,一批喜糖盒要過很久才會更換一次,但是每次更換的喜糖盒并不會給他們的工作增加額外的難度,因為只是盒面和包裝樣式會有稍許改變,其做法都是大同小異。此外,大興黨支部沒有制定嚴格的物流配送政策,物流配送的成本上漲幅度較大。比如說有的快遞公司為了限制喜糖盒的發貨數量,規定每家網店每天只能發十件,導致商家有很多貨發不出去,由此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導致消費者對該店鋪的差評增加,從而導致脫貧工作效率欠佳。
(二)“扶貧對象覆蓋范圍仍需擴大
扶貧對象覆蓋范圍不廣主要是由于以下三點原因。一是產品定位低,吸引的貧困戶人數少。雖然大興鎮喜糖盒產業在原有紙類包裝中增加了金屬、玻璃等包裝,但是仍然主要依靠紙類包裝的低價微利來爭取銷售量,銷售額上升空間有限。二是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很容易被模仿和復制。這種技術含量低的手工操作無法吸引到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者,如此一來,對于低收入者的扶貧范圍就有限。三是喜糖盒的銷售缺乏品牌效應和知名度。與淘寶網的合作雖然可以將大興鎮喜糖盒賣向全國各地,但是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導致有些網店的喜糖盒交易額很不樂觀。在消費者打開淘寶查詢時,系統會推送那些有品牌加持的喜糖盒,致使部分消費者直接忽視下面的同類產品。這直接導致了網店老板的收入減少,網店老板不愿意雇傭額外的低收入農戶參與喜糖盒的生產包裝,從而縮小了扶貧對象的范圍。
(三)貧困戶使用電商能力有待提高
專業的電商運營人才和培訓人才數量有限,尤其是將低收入貧困戶培養成電商人才的數量更少。網店老板的“守攤”思想十分嚴重,抱著“賣一單賺一單”的運營理念,采取“粗放式”的模式經營店鋪。“夫妻檔”商戶的銷售量受到限制,造成收入減少。
(四)偏遠地區脫貧人數需求增加
大興鎮外圍的貧困戶由于空間、資源的限制,不能直接參與到電商扶貧產業鏈。并且偏遠地區的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部分經濟薄弱村沒有建立快遞服務點,繼而導致部分貧困戶不能如期脫貧。外地的許多優秀的同類喜字產業店鋪,規模大、產品種類豐富、定位高端、運營技術也要高于大興鎮喜慶產業,這無疑給大興鎮的電商扶貧產業帶來不容忽視的威脅。
三、解決“支部+電商+扶貧”模式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拓寬“喜”字產業鏈,接納更多貧困戶
拓寬喜慶產業空間,比如發展喜慶家具,喜慶花束,喜球等喜慶用品。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提升喜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帶動貧困戶靈活就業,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
(二)升化精細分工,發揮貧困戶優勢
想要做好扶貧對象的合理安排,必須始終圍繞“基地生產—村民加工—網絡銷售—物流配送”這條產業鏈,對該產業鏈進行資源整合和優化,讓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分工更加精細,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還能讓貧困戶獲得成就感。
(三)做好“內培外引”,提高貧困戶勞動力素質
一方面積極培養和引進懂得電商操作和運營的人才,尤其是對有文化基礎的貧困戶、外出返鄉青年加大培訓力度,除此以外還需要從外地引進一些更高層次的人才以及成功的優秀網店和生產企業。另一方面鼓勵網店老板大膽創新,謀求更大的發展,同時要加強對網店老板運營技術的指導和培訓。
(四)協調物流快遞,助力偏遠貧困戶脫貧
協調各大物流快遞公司,采取相關政策對在村級設立服務點的物流快遞公司進行扶持,鼓勵物流企業在鄉鎮建立物流配送站,在經濟薄弱村建立快遞服務點,服務電商物流配送,早日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覆蓋到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風笑天.現代社會調查方法[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黃文婷.創新精準扶貧方式 提升自我造血原動力[J].佛山日報,2017-06-29.
[3]張巖.農村貧困地區實施電商扶貧減貧的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03).
[4]張瑞霞,王春雷,蔡瀟怡.翼南地區農村電商扶貧問題探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8(03).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