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各種冷飲和小食陸續外售,你站著吃東西的時間也會更多。但研究人員建議,如果你真的想認真享受一頓美食,最好還是坐下來。
一項發表在《消費者研究》雜志上的新研究發現,姿勢會影響味覺。坐下來吃東西,味道會更好。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市場營銷教授Dipayan Biswas博士對前庭覺(位于臉的正前方,負責平衡、姿勢和空間定位)與味覺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調查。
他發現,即使只站立了幾分鐘,也會令身體產生壓力反應,繼而破壞味蕾的功能。重力會將血液往身體的下部推送,因此心臟需要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泵回身體的上部,于是心率上升。而這會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導致皮質醇濃度增加。正是這些連鎖反應降低了感官的敏感性,影響了食物和飲料的口味、溫度感知以及你的食量。
Biswas通過由350名參與者進行的試驗證實了他的假設。在試驗中,參與者們吃了同一款薯片,最終反饋的結果是,站著的人對該薯片的評價要差于坐著的人。
接著,Biswas通過增加額外的身體壓力進一步擴大了研究范圍。他要求參與者們提著購物袋去吃水果和零食,以此模仿人們平時一邊逛街一邊嘗試樣品的場景。
在這項實驗中,坐著站著的參與者們都報告稱,額外的重量讓食物吃起來很糟糕。這突出揭示了促使姿勢對味覺產生評價差別的與身體應激壓力有關的潛在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