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中國的知識產權戰略

2019-09-09 06:13:23單曉光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9年13期

【摘要】設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是為了激勵對創新的投入,推動創新的應用傳播,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獲得知識產權法獨占性權利保護的創新是創新發展的增量,更是各國科技與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源。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是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它的經濟貢獻是日益認可的表征知識產權經濟貢獻的重要指標。美歐知識產權的經濟貢獻巨大,表明他們的知識產權在全球范圍獲得了良好的保護和廣泛的應用轉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與時俱進地優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應用轉播機制,是提高知識產權經濟貢獻的時代任務,亦是我們不斷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福祉的共同擔當。

【關鍵詞】知識產權? 創新增量? 應用傳播? 新一輪科技革命

【中圖分類號】F20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3.101

知識產權制度的“初心”:激勵對創新的投入與應用傳播

設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是激勵對創新的投入,推動創新的應用傳播,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制度伴隨著科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地朝著激勵對創新的最大投入、推動創新的廣泛應用傳播的方向砥礪前行。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現代經濟學的研究證明,技術進步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最為重要的推動力。研究進一步顯示,與私有的創新知識相比,公開的創新知識更容易應用、傳承和擴散,因而其社會經濟價值更大。早在現代知識產權法出現之前,人類社會最初保護技術的歐洲特權制度就明確規定,任何人只要給創新成果的創造者付出一定的酬金,就可以實施受特權保護的創新成果。[1]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邁入“機器時代”,標志性發明包括飛梭(1733年)、珍妮紡紗機(1765年)和改良型瓦特蒸汽機(1785年)等。事實表明,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發展與以排他性獨占權利為基礎的現代專利制度的建立(英國1624年的《壟斷法規》)存在著密切關系。現代專利制度的建立,公開披露并保護技術,技術因此而得到積累和傳播。歷史的事實也對此提供了有力證據:瓦特并非蒸汽機的第一個發明人,實際的真相是,他在紐可門式蒸汽機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蒸汽機的運行效率并取得了專利。由于擁有蒸汽機的專利,瓦特還因此得到了巴洛克、博爾頓等企業家的“風險投資”,這又助力了蒸汽機技術的市場化和廣泛應用傳播。[2]

19世紀60年代后期,人類社會開始走進“電氣時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從此,電器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引領科技革命的科技創新活動開始突破國家的界限,創新成果的開發、應用和傳播也必然要在跨國范圍內來實現。為了促進創新成果的跨國應用傳播,《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3)、《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886)等一系列知識產權國際公約陸續應運而生,以國民待遇、優先權等原則構筑了開放包容的國際知識產權制度框架,有力保障和推動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地區的迅速擴張。第二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科技、經濟和政治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人類從此進入“信息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地促進了全球化的進程,知識產權與國際經濟技術貿易聯系日益緊密。《WTO知識產權協議》第7條規定了WTO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目標: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實施應當對促進技術革新以及技術轉讓和傳播作出貢獻,對技術知識的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利益作出貢獻,并應當以一種有助于社會和經濟福利以及有助于權利與義務平衡的方式進行。更為重要的是,為了防止知識產權權利人壟斷技術,背離知識產權制度的設立目的,國際和各國知識產權法還規定了強制許可、法定許可、合理使用等限制知識產權權利行使的規制措施。[3]

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也要防止濫用知識產權,唯有二者的協調共進,創新的產出才會源源不斷,創新的應用傳播才會有廣闊的天地。為了防止知識產權權利人濫用權利,非法壟斷技術,阻礙創新的應用傳播,現代反壟斷法也應運而生。值得學習借鑒的有,美國司法部與聯邦貿易委員會1995年發布的《知識產權許可的反托拉斯指南》,2007年發布的《反托拉斯執法與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和競爭》報告等。還有,影響廣泛的歐盟《技術轉讓協議的集體豁免條例》(即《第772/2004號條例》)[4]也規定了技術轉讓協議中不予豁免的限制,其中就包括回授許可、不爭條款等,即,不允許要求被許可人直接或者間接承擔向許可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授予或者轉讓——除非是部分轉讓——被許可人自己對于被許可技術可分離的改進或者新用途的獨占許可或者權利的義務;根據第5條第1款(c),不能要求被許可人直接或者間接地承擔不攻擊知識產權有效性的義務,但允許約定如果出現了這種質疑就終止合同的條款;此外,競爭企業之間協議不允許限制使用自己的技術或者限制當事人研究與開發。[5]尤其要關注的是,我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在2018年11月通過的《關于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從總體性原則、分析思路、相關市場界定到具體涉及知識產權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等方面,明確了知識產權權利行使行為與排除、限制競爭的濫用行為之間的界限。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仍方興未艾,以無人交通工具、人工智能等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卻已洶涌而至,人類又開始邁入“人工智能”時代。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是一個物聯網的時代,更是以開放創新和技術轉移為驅動的時代,新時代的知識產權制度更需要將保護創新和促進創新的應用傳播有機統一。事實上,無論是人類最初保護知識產權的特權制度,還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知識產權制度變革,都包含了保護創新和推進創新的應用傳播兩個方面的協調統一。惟其如此,知識產權制度才能發揮其應有和最大的作用,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的貢獻也才會有效凸顯。只有既能不斷激勵創新的涌現,又能大力推動創新的應用傳播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這也才是我們設立知識產權制度始終不應忘卻的初衷。

廣泛應用傳播的知識產權,經濟貢獻日益增大

理論的研究和歷史的事實都表明,獲得知識產權法獨占性權利保護的創新是創新的增量,更是各國科技與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源,知識產權的廣泛應用傳播在全球化市場和科技革命的發展中經濟貢獻日益增大。

科技革命波瀾壯闊的發展過程,尤其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波濤洶涌的強勢搶灘,使人們日益感受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雖然技術知識的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的重要力量,但新經濟增長理論和當代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卻揭示,知識產權已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獲得了知識產權法保護的技術知識才是市場經濟認可的創新,體現為知識產權的創新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新,才是全球化市場經濟中創新的真正有效增量。沒有獲得知識產權的創新則是公有領域的創新,是創新增量的基數和來源。世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正在由技術知識讓位于體現了市場經濟認可的創新增量,亦即受到法律保駕護航的知識產權。事實上,世界經濟增長正在演進為“資源驅動—資本驅動—技術驅動—知識產權驅動”的升級版模式,知識產權已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知識產權的經濟貢獻,或者換句話說,創新增量的經濟貢獻,一直以來就是各國決策制定者和理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眾多的學者和國際組織的研究報告都間接地定性論證了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的正相關關系,這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系列研究報告,比如,《2011世界知識產權報告:變化中的創新格局》《2013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品牌——全球市場上的聲譽和形象》《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6],等等。但如何準確可靠測度知識產權的經濟貢獻,卻一直是困擾決策制定者和學者們的一大難題,甚至成了科學猜想。

2012年4月,美國商務部聯合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知識產權與美國經濟的實證研究報告《知識產權和美國經濟:聚焦產業》(簡稱:《美國報告一》)[7]。報告以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為突破口,從統計學的角度較為可靠地測度和論證了知識產權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所謂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是指通過市場經濟制度,創造、保護和運用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客體,形成以一種或多種這種客體為元素的集中優勢,從而獲取創新增量合成收益的產業。它具有知識產權的高密集性、法律保護的高依賴性、經濟上的高增性和高風險性等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專利密集型、商標密集型、版權密集型、軟件密集型、外觀設計密集型、地理標志密集型及其組合的產業等。《美國報告一》發現,2010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美國GDP貢獻了5.06萬億美元,貢獻率為34.8%;直接和間接貢獻了約4000萬個就業機會,貢獻率達到了27.7%;2010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出口總額為7750億美元,占美國當年商品出口總額的60.7%。報告還特別強調,美國所有的經濟部門都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是美國經濟保持全球領先的希望所在。緊隨該美國報告之后,2013年9月,歐洲專利局(EPO)和內部市場協調局(OHIM)也共同發布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和就業的貢獻》(簡稱:《歐盟報告一》)的報告[8],《歐盟報告一》顯示,2008年~2010年間,歐盟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平均每年的產值為4.7萬億歐元,對GDP貢獻率為39%;直接和間接貢獻了約7600萬個就業崗位,就業貢獻率高達35.1%。

2016年,美國和歐盟又相繼發布更新了數據的第二版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實證研究報告:《知識產權與美國經濟:2016更新版》(簡稱:《美國報告二》)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及其在歐盟的經濟表現》(簡稱:《歐盟報告二》)[9]。兩份新的報告得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知識產權對美歐的經濟和就業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結構的繼續優化。《美國報告二》揭示,2010年至2014年期間,美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就業數量繼續增加,達到4500萬個就業機會;2010年至2014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產值總量和占GDP份額都同時大幅增加。2014年的增加值達6.6萬億美元,占GDP的份額由2010年的34.8%增加到2014年的38.2%;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商品出口總額由2010年的775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8420億美元。同樣,《歐盟報告二》也顯示了最新增長趨勢:在2011~2013年期間,歐盟總GDP約為13.4萬億歐元,歐盟總經濟產出的42%以上產生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達到5.6萬億歐元;約2.16億人在歐盟內工作,而在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直接就業的人數為6000多萬,占總就業人數的28%,間接就業2200萬個崗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總就業人數達到8200萬個,總就業貢獻率為38%以上;2013年歐盟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的出口額為1605516百萬歐元,占貿易總額的93%;進口額為1509099百萬歐元,占貿易總額的86%。事實上,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已經日益成為廣為認可的測度和表征知識產權經濟貢獻的重要標志。這再次說明,知識產權對美歐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巨大作用,也進一步論證了,獲取了知識產權的創新增量的廣泛應用傳播對世界經濟貢獻與日俱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上述美國和歐盟的有關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實證研究報告也可以看出,美歐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其經濟貢獻和就業貢獻巨大。而且,在他們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中,專利密集型產業、版權密集型產業、外觀設計密集型產業等,幾乎同時都是商標密集型產業。[10]這就充分說明他們的知識產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和廣泛的應用傳播,因此經濟貢獻顯著。另據2019年6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11],2017年、2018年,美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分別增長8.7%、30%。中國美國商會2019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表明,2018年,近七成受訪的企業實現盈利,超四成將中國視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此外,2019年5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各州對華出口報告》指出,2009年至2018年10年間,美國對華出口支撐了超過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中國是美國貨物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09年至2018年10年間,累計增長73.2%,大幅高于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56.9%的平均增幅。中國是美國第三大貨物出口市場,是美國飛機、大豆、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等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至此,聯想到在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將中美雙方在市場經濟框架下的技術轉讓指責為所謂的強制性技術轉讓和偷竊知識產權,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技術轉讓本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這種合作完全是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在商業契約基礎上自愿展開的。如果將如此符合商業規則和獲利頗豐的知識產權應用傳播和技術轉讓也指責為強制性的和偷盜的,的確令人匪夷所思,只能解釋為美方另有“難言之隱”了。如果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美國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人從事知識產權相關產業?中國怎么可能成為美國的重要出口市場?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為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增長作出的貢獻不可視而不見,更不能抹殺。

另一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制度,有力地助推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來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成就輝煌,表明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正在開啟邁入知識產權強國的新征程。盡管迄今尚未見到官方的整體上的中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經濟貢獻的實證研究報告,但可以感覺到的是,知識產權在我國的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愈來愈重要,也越來越明顯。尤其令人可喜的是,2016年10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了《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2016)》[12],指出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經濟拉動能力強,極具市場競爭優勢和創新活力。據最新數據統計,2010~2014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產值合計為26.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0%,年均實際增長16.6%,是同期GDP年均實際增長速度的兩倍以上。雖然專利密集型產業就業人口只占全社會的3.4%,卻創造了全國10%以上的GDP。[13]根據最新國家知識產權局截至 2018年初的數據,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達到12.4%,[14]并正在逐年提升。作為支柱型產業,專利密集型產業,當然也包括大量由外商投資企業組成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創新能力對實現國家創新戰略意義重大。除專利密集型產業之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也發布了“2016年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的調研成果[15]。該調研顯示,2016年,我國版權產業實現行業增加值54551.46億元人民幣,比同期全國GDP名義增速高0.4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7.33%;版權產業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為1672.45萬人,占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的9.35%;版權產業商品出口額為2416.74億美元,占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1.52%。數據表明,我國版權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擴大對外貿易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從另一個側面再次充分說明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力的,成效是顯著的。

以新一輪科技革命為契機更好優化知識產權制度

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不斷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是持續促進創新、提高知識產權經濟貢獻、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華山一條路”,亦是人類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共同擔當。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知識產權制度孕育了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著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知識產權制度的演進又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兩者的螺旋上升,不斷提升著人類社會走向富裕繁榮的新高度。

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或稱之為第四次科技革命,有著多種解讀。從申請專利保護的技術角度來看,歐洲專利局認為主要是由物聯網(IOT)推動的,包括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知識產權制度的演進與科技革命的發展史充分地展示了,每項技術創新的推出不可避免地要與新舊利益群體為其利益而進行的斗爭齊頭并進,我們的立法和執法必須為此進行努力。仍需要不懈努力思考的是,當時考慮到了哪些利益,今天應考慮到哪些利益,如何才能平衡?行進中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知識產權領域的每個人都必須掌握推動這一時期巨大變革的技術發展——并了解其影響。[16]

歷史的經驗一再顯示,科技革命是以一些顛覆性創新技術為標志的,不斷改變著人類社會生產、商業、消費方式,推動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知識產權制度則為這些顛覆性創新技術乃至科技革命的不斷進化和擴散傳播添加了“利益之油”。因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顛覆性創新技術乃至新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對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路徑,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生產、商業和消費模式的變化規律。歐洲專利局也認為“科技革命”一詞反映了最新技術發展的普遍性和顛覆性潛力。可以肯定的是,科技革命就是由顛覆性技術導致的,知識產權制度演化變革也必然受到顛覆性技術的極大影響。所謂顛覆性創新技術,是指一種顛覆了某一行業主流產品和市場格局的技術。顛覆性創新技術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人類科技革命歷史上的顛覆性創新技術總是在前赴后繼的出現: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蒸汽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電動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計算機以及正在來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第一驅動力,要突出顛覆性技術創新。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顛覆性創新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和經濟推動力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人類科技和經濟發展史上無數個行業的興衰傳奇故事,不斷對企業、經濟和創新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一個似乎是永恒的教訓:在一代創新技術中取得的成功并不能保證下在一輪比賽中仍然能夠獲得成功。[17]

顛覆性創新技術深刻影響國家經濟和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它改變著游戲規則。由于顛覆性創新技術容易造成技術突襲,改變游戲規則,為實現科技的彎道超車帶來機遇,因此受到了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關注。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11月11日,WIPO發布的《2015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顛覆式創新與經濟增長》認為,二戰以后世界經濟出現了飛速增長,主要原因是創新推動了經濟增長,而知識產權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德國馬普創新與競爭研究所也正在組織力量,積極研究顛覆性創新技術的發展規律和所可能導致的更新的創新及其相應知識產權游戲規則。2019年3月,聯邦德國教研部成立了顛覆性創新委員會(Die AgenturfürSprunginnovationen),并任命了德國馬普創新與競爭研究所所長DietmarHarhoff教授為該委員會首任主席。聯邦德國政府顛覆性創新委員會希望,有針對性地對將會具有廣泛應用范圍的顛覆性創新發展規律及其相應法律政策開展預先研究,以推出技術上全新的創新,并通過新產品、服務和價值鏈從而形成具有改變市場影響的巨大潛力。[18]

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洶涌,滾滾向前。新的科技革命是新的挑戰,更是新的機遇。在以往的歷次科技革命中,我們都是被動的旁觀者,而對于正在來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我們已不再旁觀,正在積極主動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于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來說是第四次,而對于中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發展,我們具備了高科技研發的基礎,并在某些領域開始形成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計劃就可以說是我們開始新一輪科技革命征程的宣言書。2017年12月,歐洲專利局聯合德國商報研究所發布了《專利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轉化背后的發明》[19]報告,報告分析道,歐洲、美國和日本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領導者,但中國和韓國是迅速的追趕者。報告進一步解析道,歐洲、美國和日本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發展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創新技術,直至2016年仍然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技術的創新中心。雖然韓國和中國在幾十年之后才開始開發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創新,但發展速度卻遠超過了其他地區。[20]第四次科技革命我們開始迎頭趕上,不過還應該清醒的是,正如最新歐洲專利局2018年年報所表明的,中國與韓國一樣,在通訊技術領域(ICT)的創新技術發展特別快速,但也過于集中在這個狹小的領域內。而在同一時期,大多數歐洲專利局成員國以及美國和日本的與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關的專利申請卻表現出了多樣性,領域寬廣。[21]

審時度勢,應該大聲呼吁的是,我們必須并有能力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新機遇,不斷創造出5G式顛覆性創新技術,新科技革命時代的知識產權制度也必須先行一步。構建并優化新時代知識產權制度,助力占領新科技革命的制高點,是新時代知識產權工作者的時代使命。

優化知識產權制度尤其需要關注的是,與歷次的科技革命不一樣,新一輪科技革命是全球性的。從歐洲專利局的數據可以發現,[22]在2011年至2016年,全球共有25家公司在歐洲專利局分享了有關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專利申請,其中前十名是三星集團、LG集團、索尼公司、諾基亞公司、華為技術公司、高通公司、黑莓有限公司、飛利浦公司、英特爾公司、松下公司。而且核心技術的創新主要由少數專注于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大公司領導,應用技術和應用領域的發明集中度較低,這些領域的頂級申請人來自更廣泛的行業。由此可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各國的創新是相互依存的,且依賴性極強。事實上,全球的產業鏈關系也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因此,以全球化的視野構建激勵創新的產出、推動創新的廣泛應用傳播和技術擴散的知識產權制度,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更應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既要有利于自主創新,也要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要以全球化開放式創新的資源創造出自主的顛覆性創新技術。

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需要格外警惕的是,要防止中美科技脫鉤,更要防止與世界科技的脫鉤。科技脫鉤會正中美方的下懷,這也是美方挑起貿易戰說不出口的真正初衷。今天的中國已不是過去與歷次科技革命無關的中國,我們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發展中已有了一席之地,小荷已露尖尖角。美國已經把中國當成一個崛起的強國來競爭,而不再把中國當成一個弱小國家來扶持。必須清醒地正視現實,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絕不能關上大門,而應該越開越大。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的合作,讓我們的科技合作朋友遍天下,因為西方不亮就會東方亮。不過,古訓不可忘,現實更要當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中興、華為事件再次提醒著我們,充分尊重科技革命發展的規律,推動自主創新,加強基礎研究,構筑科技和知識產權的“防火墻”永遠是十分必要的。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執法的效率,是優化變革知識產權制度,營造適應科技革命和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良好營商環境的不變準則,也是激勵創新源源不斷涌現,推動創新廣泛應用傳播的永恒公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成效顯著,有目共睹。當然,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知識產權法治環境建設將永遠在路上。同時,世界知識產權強國的經驗和全球化市場經濟規則的理性也告訴我們,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是應用傳播廣泛、經濟貢獻高的知識產權。優化知識產權制度更應推動知識產權的轉化應用,大力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優化其結構,大幅提高其經濟貢獻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是創新的活躍區,更是創新的增產田。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不是固定不變的,哪里是科技發展的戰略新興前沿,哪里創新就活躍,哪里就會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不能是為了知識產權的密集而密集,而更應是為了擴大其經濟貢獻,優化其布局。否則,本末倒置,就會得不償失,賠了夫人又折兵。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當然離不開法治良好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充滿活力的知識產權公共政策。應與時俱進地調整知識產權相關公關政策,改革各類涉及知識產權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改變知識產權示范和試點企業評選標準,等等。還知識產權制度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本來面貌,這樣,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優化布局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結構,持續擴大其經濟貢獻,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增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社會福祉。

(本文系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強國戰略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7ZDA140)

注釋

[1][德]魯道夫克拉瑟:《專利法——德國專利和實用新型法、歐洲和國際專利法(第6版)》,單曉光、張韜略、于鑫淼等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第71頁。

[2]寇宗來:《專利制度與工業革命》,《文匯報》,2012年8月6日。

[3]例如,《WTO知識產權協議》第40條第1款和第2款規定,一、各成員同意,一些限制競爭的有關知識產權的許可活動或條件可對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并會妨礙技術的轉讓和傳播;二、本協定的任何規定均不得阻止各成員在其立法中明確規定在特定情況下可構成對知識產權的濫用并對相關市場中的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的許可活動或條件。如以上所規定的,一成員在與本協定其他規定相一致的條件下,可按照該成員的有關法律法規,采取適當的措施以防止或控制此類活動,包括諸如獨占性回授條件、阻止對許可效力提出質疑的條件和強制性一攬子許可等。

[4]現行條例為2014年3月21日頒布的《關于〈歐盟運行條約〉第101條第3款對技術轉讓協議類別適用問題的條例》。

[5][德]魯道夫克拉瑟:《專利法——德國專利和實用新型法、歐洲和國際專利法(第6版)》,單曉光、張韜略、于鑫淼等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年,第1182~1188頁。

[6]"World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2017 - Intangible Capital in Global ValueChains", https://www.wipo.int/publications/en/details.jsp?id=4225.

[7]"IntellectualProperty and the U.S. Economy: Industries in Focus", https://www.uspto.gov/learning-and-resources/ip-motion/intellectual-property-and-us-economy.

責 編/張 曉

Abstract: The intention and fundamental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s to stimulate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spread of innovation,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clusive right protection claus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helps to increase innovation and is also the core resource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and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all countri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able to breed innovation actively, and their economic contribution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economic contribution. The great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shows tha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been well-protected and widely applied and transferred worldwide.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optimizing the protection and application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le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increasing their economic contribution, and is also our common responsibilit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ocial well-being of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shared destiny.

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novation incremental, application and spread,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青草视频久久| 福利一区三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综合|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不卡午夜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成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二区视频|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毛片|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精品| 亚洲性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婷婷在线网站|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99热免费在线|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91精品国产福利| 欧美高清国产|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AV熟女乱|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欧美久久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日韩v| 国产精品2| 激情综合网址|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一级毛片高清|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第|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熟女视频91|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69综合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