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偌溪
或許對于許多人來說,青春的旋律應該是放肆而熱烈的,然而旋律不是也有多樣性的嗎?有人熱愛搖滾樂,有人鐘情于古典音樂,有人偏愛奏鳴曲……
對于我來說,山水詩詞才是我真正喜愛的旋律。
在嘈雜、紛亂的世界里,人必然需要精神依托。古代的詩詞歌賦是非常奇妙的東西,你讀著它,會感覺整個人隨著一串文字飛去,飛到寫下這串字的時光,回到遠古的寂靜中。而最令人著迷的,是文字本身特有的樸實或莊重,以及它們組成的意境。
屈子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現的是多么美妙的境界!飲木蘭之墜露,餐菊之落英,清雅自在,不隨波逐流,與現代文字的繁花似錦、燈紅酒綠不同,這些文字不做作、不矯飾,它們是直接的感情抒發,你讀著它,只會為它的至情至性嘆息,而不覺得難受。
要說最迷人的,還是詩詞中那純凈、空靈、天然的山水。春山一折如屏,碧水一彎如琴,無聲的詩與有聲的畫,令無數詩人傾倒的桐廬山水,就這樣被表現出來。再如西湖,“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寥寥數句,西湖已躍然紙上。試想晴日,西湖上荷香清幽,畫舫相銜,笙簫隱隱,恍若仙界。再想冬日,湖畔小山遠望白茫茫一片,半舞梅花半飄柳絮,雪與梅共舞,真如香雪海一般!
不必走遠路去觀景,亦不必苦苦追求標新立異,詩詞即山水,山水即詩詞。
山與水、詩與詞,早在千百年前就融為一體,時刻為后人提供著慰藉。詩詞是山水的旋律,山水譜成詩詞,詩詞融于山水,它們無論如何,都是最好的旋律。